天之涯,海之角

天之涯,海之角

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三亚市天涯区,距主城区西南约23公里处,背对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建省20年第一旅游名胜,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旅游品牌。景区海湾沙滩上大小百块石耸立,“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和“南天一柱”突兀其间。 清雍正年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解释与出处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 面无由,但以情企。”宋·张世 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 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 面无由,但以情企。”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 天涯海角。”

名称由来

在清代康熙盛世时期,曾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版图《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活动,位于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区所在地,成为这次测绘中国陆地版图南极点的标志。负责主持测绘的钦差官员们在此处剖石刻碑镌书“海判南天”四个大字,“以为标志,并须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间,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亚)知府程哲在此镌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另一块巨石上题刻"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

景点

日月石

日月石位于风景区入口附近的海面上,为两块尖形岩石交叉的形状,其上分别刻有“日”、“月”二字。因两块岩石相互依偎,有传说到过此处情侣会日月相辉、白头到老,很多情侣都为此慕名而来。

海角石

天涯海角石指的是日月石往西数公里的一组岩石中的两块。岩石正面(向东)是雍正十一年崖州太守程哲题的“天涯”,反面(向西)是清末文人题的“海角”。

南天一柱石

南天一柱天涯海角石东侧有南天一柱石,上面的字系宣统元年永安范云梯题。

海判南天石

《尚书》 重新划定了南天的界限,据考证发现,“海判南天”题刻是在清代康熙年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皇舆全览图〉地图测绘活动中留下的测量纬度的标志。

天涯海角广场

在天涯海角广场,天、地、海、山,日、月、星,永恒巨石、守护之心,天地、星辰见证。

历史名人雕塑园

历史名人雕塑园有十位历史名人的雕塑,他们都与古崖州(今三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尊名人雕塑背后都有一段或精彩或悲壮的故事,他们凝固的身影伴随着不息的涛声矗立在天之涯海之角,无声地诠释着三亚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遥想怀思。

热带雨林景观

这是景区在野生热带植被的基础上,进行植物修整和移植营建而成的。通过修建人造溪流,营造了湿度和温度适中的小气候环境。成为海南热带雨林景观的小小缩影。

天涯海角树景

在天涯海角游览区内,还有几棵形态特别的

椰子树分布在各处沙滩上,大家亲切地俗称为“歪脖椰树”。

赵朴初题诗石刻

1994年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第一次游览天涯海角时,被天涯海角壮美无边的自然景象所折服,欣然题诗一首:“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表达了对海南和天涯海角独特的气候和美丽景色的赞美,后来被镌刻于此供游人欣赏。

总之,整个天涯海角风景区内怪石嶙峋,且其上有许多文人墨客的遗迹,多是历代被流放到此的官员触景生情所作。整个风景区海滩绵延数公里,沙滩上多有冲上来的贝壳类生物。此处是海南岛的最南端,由此向南便是一望无垠的南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