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機靈,飽愣怔”防止營養過剩,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白雲生處有人家”“泉祖”長壽養生文化

□李逸安

金溪塘·泉祖與養生之水

在雲臺山深處的高山頂上、白雲生處,有一個人跡罕至、“藏在深山人未識”的“神仙居處”——金溪塘·泉祖。

“白雲生處有人家”的金溪塘·泉祖,高居於亞洲第一高瀑“雲臺天瀑”之上,豫晉兩省交界處,素有“雞鳴兩省,犬吠天聲”之譽。有這樣一副寫金溪塘?泉祖的對聯,令人印象深刻:“中華五千年長壽養生文化看天瀑之上泉祖恁源遠流長,世界十萬裡風花雪月故事問有誰能不景仰這雲間天上”,橫批:“逍遙雲天”。

金溪塘的金,起筆於人;塘,止筆於口,合起來即為“人口”。可見,在金溪塘,“人本”思想貫穿始終。而在金溪塘三字中,“溪”字居中,溪即流水、活水,隱涵了在金溪塘以活水、以泉、以自然為中心的理念。

按照我國古代“五行”說,金生水,溪流水,塘盛水。金溪塘三字均與水“息息相關”,盡顯了金溪塘對水的重視,對水的崇拜。水為生命之源,水為生命之本的理念,在這裡被詮釋的淋漓盡致。

我國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在被奉為“中國第一藥典”的《本草綱目》中,把水置於該藥物全書的首卷:“蓋水為萬化之源,土為萬物之母,飲資於水,食資於土,飲食者,人之命脈也”。並特別強調:“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水療,水乃百藥之王、百病剋星”。明代《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同樣在明代,《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葉八分耳”。在我國的酒文化中,“水乃酒之魂”!我國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更有“泉香而酒冽”的說法。凡此種種,都是強調水及水質的重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自古以來,中醫便有一種觀點:人類多數疾病都與生活用水的質量有關。我國2000多年前的著作《呂氏春秋》中說,輕水(缺乏礦物質的水)邊生活的人,多禿頭和大脖子病;重水(礦物質超標的水)邊生活的人,多腿瘸腳腫麻痺;甘甜水邊生活的人,多聰慧美麗有福相;辛水(辣、酸的水)邊生活的人,皮膚不好易生瘡疥;苦水邊生活的人,多佝僂駝背。由此可以看出,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人便對“水的質量決定生命的質量”,有了如此深刻的理解。

當然,水的種類絕不止《呂氏春秋》中說到的這五類。就象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種完全相同的水。在雲臺山亞洲第一高瀑之上,“白雲生處有人家”的金溪塘·泉祖之水,即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甘甜水”、“長壽水”!是“古泉常湧青山間萬年不老”的“泉祖”之水,成就了源遠流長的金溪塘·泉祖長壽養生文化。在金溪塘·泉祖長壽養生理念中,不僅人們做飯、飲用及浴洗等日常生活需要最優質的水,而且,人們食用的一切食物,包括五穀雜糧、畜禽、菌類、蛋品、果蔬、飲料、調料等等,也都應該由最優質的水澆灌、餵養和釀製而成。只有這樣的生活飲食,才是對人體最有益的,才是最能使人健康長壽的!

此外,在金溪塘·泉祖,“泉祖”兩字更是寓意深刻。我們從“泉”字的組成上看,上面一個白,下面一個水,合起來為“白水”,與“百歲”諧音;從“泉祖”兩字的筆畫上看,泉與祖的筆畫均為九畫,合起來為“九九”,與“久久”同音,寓“人與泉與天地共長久”之意。如此看來,“金溪塘·泉祖”奉泉為祖,實在是大有深意!

中華民族歷來注重養生。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春秋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上說:上古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渡百歲乃去。”我們的老祖宗有言:“民以食為天”!“白雲生處有人家”“泉祖”有言:“食以天然為天”!

看來,這吃什麼,怎麼吃,絕非張口就來那麼簡單,實在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在這方面,“白雲生處有人家”的金溪塘·泉祖,為我們奉獻了健康、長壽的寶貴的知識與經驗。雲臺山金溪塘·泉祖長壽養生文化,無異是中華民族長壽養生文化中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

願千年古縣、中國長壽之鄉----修武雲臺山金溪塘·泉祖及其長壽養生文化,惠澤眾生,為華夏兒女的健康、長壽,做出自己的貢獻!

金溪塘·泉祖與養生之飲食

“白雲生處有人家”“泉祖”有言:“食以天然為天”。除了陽光、空氣和水,飲食是人類生命的第一需要。正所謂“安身立命,必資於食”。

我國古代神醫扁鵲認為中醫的最高境界是治(於)“未病”。雲臺山“金溪塘·泉祖”認為,飲食的最高境界是防(於)“未病”。比我國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的“藥療不如食療”更有遠見和先見的是,雲臺山“金溪塘·泉祖”始終把防(於)“未病”作為雲臺山“金溪塘·泉祖”飲食理念的第一要務和終極追求。也正是這種飲食理念成就了雲臺山“金溪塘·泉祖”古老的長壽養生飲食文化。在“金溪塘·泉祖”飲食理念中,飲食的首要關鍵之處,是食材的來源。食材的來源決定食材的質量。只有在最優質的、沒有任何汙染的陽光、空氣和水的環境中生長出來的食材,才是最有利於人體健康和長壽的。這其中包括所有食材,如小麥、玉米、大米、小米、高粱、紅薯、山藥、各種豆類,及花生、油菜、芝麻、水果蔬菜、家畜家禽、各種食用菌類等等……而那些外觀看上去幾乎一模一樣,但卻是在被汙染的陽光、空氣和水的環境中生長出來的食材,卻是對人體健康和長壽非常有害的!此外,那些出自雖未被汙染,但卻是非“甘甜水、長壽水”的環境中的食材,同樣有損於人的健康長壽!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長期食用那種出自被汙染的環境或非“甘甜水、長壽水”的環境中生長出來的食材製作的食物,則無異於長期食用慢性毒藥。食用這種食物的危害,將是致命的,也是無藥可治、無藥能治的!

其次,在“金溪塘·泉祖”飲食理念中的另一個關鍵是“雜食”。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人體提供全面的營養。這一點對確保人的健康和長壽至關重要。

此外,在“金溪塘·泉祖”飲食理念中的另一個關鍵是“節食”, 即防止營養過剩。

合理的飲食是生命的必需,但營養過剩就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危害。太平盛世,食物充裕。“金溪塘·泉祖”認為,防止營養過剩,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因為營養過剩給人體帶來的傷害是全方位、災難性的,是造成人體五臟六腑太多太多種疾病的根源。

營養過剩的主因是飽食。長期飽食除了會導致外在的肥胖、臃腫外,對人體造成的內在危害更是致命的——體弱多病、器官老化、大腦早衰、遲鈍……在“金溪塘·泉祖”有一句諺語:“飢機靈,飽愣怔”。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尤其是長期的營養過剩、暴飲暴食,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益。諸如骨質疏鬆、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脂肪肝、心臟病、(腦)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疾病、腎衰竭、結腸癌、乳腺癌等許多許多種的癌症、中風、老年痴呆、心臟驟停、猝死……等等等等,無一不是長期營養過剩造成的惡果。所以,在“金溪塘·泉祖”自古就有“生出來的命,吃出來的病”、“ 認假不認真,顧嘴不顧身”等老俗話,可謂寓意深刻。

“金溪塘·泉祖”與養生之飲食,內容豐富、博大精深。限於篇幅,本文只能粗略一說。即便如此,看到此文的朋友,只要按照“金溪塘·泉祖”與養生之飲食上說的去做,相信健康和長壽的大門,一定會為您打開……

金溪塘·泉祖與養生之茶

在我國傳統“茶”文化中,“茶”始於藥用。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是作為我國最早的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對“茶藥用”的最早記載。不過,這裡所謂的“茶”,並非現代意義上的綠茶、紅茶等,而是“藥茶”。可見,自古以來,茶與藥,密不可分。唐代有“茶藥”一詞;宋代也有“茶,即藥也”一說。在我國傳統“茶”文化中,茶不僅是藥,而且是防百病、治百病的“萬病之藥”。雲臺山金溪塘·泉祖長壽養生“茶”文化,不僅是我國傳統“茶”文化的“標本”和“活化石”,而且其神奇的養生效果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一直為人景仰。在雲臺山金溪塘·泉祖,所有具有防病、治病功效的“草”“木”,包括“根”、 莖”、“葉”、“果”等,都歸類於一個“茶”字。草即茶、茶即藥。在雲臺山金溪塘·泉祖,“喝茶”是“防病”、“治病”、“養生”的代名詞。所以,千萬別小看了這個小小的“草”字。我國藥學鉅著《本草綱目》,凡五十二卷, 190多萬字,載藥物1892種,其實,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說一個“草”字。可見,“草”在中藥中的重要地位。

好山好水生好茶。雲臺山金溪塘·泉祖,地處亞洲第一髙瀑之上的白雲生處。藍天如洗、白雲悠閒,山峰高聳、森林茂密,峽谷險絕、溪潭清澈,流泉似琴、飛瀑壯美……石基土壤中,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含量豐富。承雨露霜雪滋養、得日月星辰精華,各類野生藥草生長茂盛、種類繁多,為天然的藥草寶庫,素有“泉祖草棵皆仙藥”之說,被譽為“雲上仙草”。在防病、治病、抗衰老、養顏、美膚、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提神醒腦、調理消化功能、延年益壽等方面,功效神奇。山上有名目繁多的各類中草藥數百種。如山靈芝、山茱萸、山木耳、山參、山楂、山藥、地黃、菊花、牛膝、薄荷、桑葉、柴胡、天麻、當歸、連翹、青蒿、艾葉、甘草、茵陳、蒲公英、蓖麻子、何首烏、還魂草……不勝枚舉。唐代藥王孫思邈,當年雲遊天下,後選擇在雲臺山隱居,採藥煉丹,修養身心,壽141歲,無疾而終。足以說明雲臺山藥草,在中國藥草和長壽養生方面的地位和分量。而那些外觀看上去相同,卻是在被汙染的環境或劣質水環境中生長出來的“藥草”,其成份、藥效,很大程度上已被汙染、毒化,用這種藥草防病養生,對身體的危害不言而喻,“茶養生”者不可小視。

我國古代神醫扁鵲認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初病,下醫治已病。在雲臺山金溪塘·泉祖的長壽養生理念中,“喝茶”是防、治未病的重要手段。雲臺山金溪塘·泉祖自古就有“防無病,治無命”( 防病無病,治病無命)、“防不來,治不了”( 防病不來,治病不了)、“防病一杯茶,治病一個家”的諺語。

此外,在金溪塘·泉祖的“茶”養生文化中,有“四喝四不喝”之說。即“喝淡不喝濃,喝適不喝過;喝長不喝短,喝眾不喝單”。意思是,喝淡茶不喝濃茶,喝適量不喝過量;要長期堅持,不要一曝十寒,要根據個人身體情況的變化,喝不同的茶,不要只喝一種茶。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金溪塘·泉祖“茶”養生文化中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隨機應變,辯證施防的智慧。在飲茶與飲水的關係上,金溪塘·泉祖的教誨是:“茶不替水,水不替茶;水主茶副,生命長住”。這樣的告誡,今天我們依然要謹記。

未接觸過茶養生的人,會以為茶養生是個新東西。其實,早在我國漢代茶養生已出現,到唐宋,茶養生、茶療在上層社會流行,至明清,茶養生、茶療達到鼎盛。而在金溪塘·泉祖“茶”養生文化中,茶養生與食養生的歷史一樣久遠。

當今太平盛世,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而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疾病,卻令人難以招架,亞健康人群高達80%以上,醫院人滿為患。要解決當今社會這一大難題,雲臺山金溪塘·泉祖長壽養生“茶”文化,無疑為我們指明瞭正確的方向,是我們追求長壽、長生夢想的道路上,高矗於白雲生處、亞洲第一高瀑之上的,光芒萬丈、光照千秋的不滅的燈塔。

修武雲臺山金溪塘·泉祖長壽養生文化源遠流長,養生故事、長壽故事,世代相傳……

修武雲臺山金溪塘·泉祖養生故事——吃醋的傳說

從兩千多年前的漢朝起,在雲臺山亞洲第一高瀑之上、在“白雲生處有人家”的金溪塘·泉祖就流傳著一個十分奇特的習俗。這一習俗,不僅在中國絕無僅有,就是在全世界也獨一無二。

大漢朝武帝年間,在雲臺山亞洲第一高瀑之上、在“白雲生處有人家”的金溪塘·泉祖住著一個姓李的員外。李員外家有個女兒,叫玉兒,長得十分乖巧。玉兒16歲那年,李員外把她許給了山下一個大戶人家。嫁到婆家後,玉兒得了一種奇怪的病:整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婆家人遍請鄉里郎中,可玉兒的病就是不見好轉。就這樣,玉兒在婆家好歹熬過了一個月,終於熬到了孃家人來接她回去住滿月的日子。

說來也奇怪,玉兒一到孃家,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吃飯、睡覺一切正常,啥病也沒有了。不得已,玉兒只好在孃家長住了下來。

一日,玉兒和母親來到附近的廟裡燒香。見到了廟裡的老住持。李老太太就將女兒的情況向老住持詳細的敘述了一遍。老住持聽後說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但去無妨。兩位施主去後,只需將家中釀製之泉祖陳釀老醋365兩(16兩為1市斤) ,令小女帶至婆家。一年365日,每日一兩,可保小女一生平安,長命百歲。善哉、善哉。阿彌陀佛。

辭別老住持,母女倆不勝歡喜。來到家中,依照老住持的吩咐,將家中大壇泉祖陳釀老醋備好。又住數日,玉兒帶著大壇陳釀,回了婆家。

果然如老住持所言,這一次回到婆家後,玉兒吃飯、睡覺如同在孃家一般,一切安好。自此之後,玉兒每年都要從孃家帶回大壇泉祖陳釀老醋,供自己食用。漸漸地,玉兒的婆家人,都覺得這泉祖陳釀老醋功效奇特,便都開始食用了起來。再往後,街坊鄰居、親戚故舊,也都開始食用這功效奇特的泉祖陳釀老醋了。

正是因為這個緣由,自大漢朝以來,在雲臺山亞洲第一高瀑之上、在“白雲生處有人家”的金溪塘·泉祖,便漸漸形成了一種習俗:“嫁出去的姑娘,一輩子都要吃孃家的醋”。

修武雲臺山金溪塘·泉祖長壽故事——貢醋的傳說

唐太宗李世民,當年在雲臺山一帶打天下。盤踞在深山的勢力,據險固守,久攻不下。

一日,李世民一行親到山中察看地形。走羊腸,攀懸崖。從雞鳴時分,到日薄西山,不知翻了多少座山,爬了多少道嶺。就在李世民精疲力竭之際,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牌坊,出現在他面前。石牌坊上的對聯吸引了李世民的目光。上聯:綠水青山虎踞龍盤真乃神仙居處;下聯:紫氣祥雲鶯飛草長何止萬千氣象。橫批:雲上人家。緊挨牌坊一塊巨石上寫著“金溪塘”三個大字,下面還有“李世民二一百”六個小字的落款。從牌坊過去,見屋舍古樸,溪流有聲,好一處世外桃源般的清淨之地。李世民這樣想著,又見旁邊兩塊石上有兩首小詩,題目相同,均為題金溪塘。一首:山是圍牆,水是圍牆。山水圍牆,雲間天上。另一首:四面山環繞,兩面水包圍。金溪有大美,雲間天上村。看過這詩,再往前去,一塊石上寫道:

陳釀謠

古泉常湧青山間萬年不老;

釀藝傳承金溪塘千載彌新;

鶴髮童顏喝陳釀百歲猶健;

五穀雜糧飲澗流十分正宗;

延年益壽泉祖飲一枝獨秀!

兩首小詩和一首陳釀謠均沒有落款,不知何人何年所作。

正疑惑間,見兩人從田裡回來。攀談中得知,兩人是夫妻,均已90多歲。兩人將李世民一行請至家中,將正在與孩子玩耍的老父和正在做飯的老母介紹給李。李問兩位老人年歲,方知兩位老人均已120餘歲。問及家中年輕人,老人說因避戰亂,躲到山中更為隱秘的地方了。李世民又問那石上所寫李世民是何人。老人說,李世民是家中祖上先人,200歲那年,家人設宴慶賀,並刻了那石紀念。

聽過介紹,李世民更覺那石上所寫泉祖陳釀的奇妙。但萍水偶遇,不便多問,加上天色已晚,便匆匆告辭。

返回營地的路上,李世民心想,有朝一日,自己如果做了皇帝,一定要將這金溪塘泉祖陳釀封為朝廷貢品。

後來,李世民真的做了大唐皇帝,便派人來雲臺山下詔,將這“白雲生處有人家”的金溪塘“泉祖陳釀”封為了朝廷貢品,並御筆親書“追本溯源”,以示對“雲上人家”金溪塘泉祖的景仰和懷戀……

相傳,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向當朝宰相賜妾時,用來“嚇唬”宰相夫人用的“毒酒”,便是唐太宗“愛不釋口”的這 “泉祖陳釀”老醋。想不到,這“泉祖陳釀”老醋竟還是中國古代女子寧死不屈、忠貞不渝地守護自己愛情的證物和試金石……

當下,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愛”得有點“亂”和假冒偽劣貨防不勝防的年代,請大家不要錯過這個來到長壽之鄉、來到“白雲生處有人家”的 “泉祖”陳釀家鄉的機會,帶幾壇“泉祖”陳釀回家,在與親戚、朋友、家人一起享受健康養生的同時,也不妨仿效一回唐太宗,測試測試你的愛人對你的忠誠度和痴情度,相信你一定能夠收穫一份意想不到的別樣的開心與驚喜……

“白雲生處有人家”泉祖,秉承“食以天然為天”理念,以古泉常湧青山間萬年不老的“泉祖”之水和以泉祖之水澆灌出來的五穀雜糧、果蔬……為原料,加上金溪塘·泉祖古老的釀造工藝,純天然、純手工、無汙染……成就了金溪塘·泉祖五千年的長壽養生文化……

釀“泉祖”釀,享“泉祖”享。

雲臺兩絕:懸崖路,泉祖醋。

金溪塘·泉祖民謠:寧可不看山,不可不帶酸。

來長壽之鄉,

帶長壽之釀,

做長壽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