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跨境人,我踩到了工厂的“大坑”

跨境电商虽然是当下的红海,但是机遇出现的同时,往往也暗藏着危机。跨境行业中的大坑遍地都是,哪怕再谨慎小心,也有可能踩。这不,小跨这就知道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来看看他的自述。


我是某地区的小公司小运营一名,14年入行,如今给姐夫搬了几年砖了。17年从老东家出来后,前后也面试了几个贸易公司,但是并没有特别满意的。中间在一家公司呆了段时间,后面被梦想家老板念了几次你的心眼这么坏,然后自己找了个借口出来了。

同年6月,接到了一个来自另外一个城市的面试电话,内容是外地工厂想要在我现在所待的城市组建一支运营团队,而我刚好是那座城市读大学的。

在面试人员的再三邀请下,我踏上了这个大坑。

我是一位跨境人,我踩到了工厂的“大坑”

花了数个小时车程,我终于到了位于B市乡下的工厂,也见到了H叔(面试邀请人)。对工厂的第一印象:卧槽,大工厂啊。粗略走一圈,要花上个把小时。然后就是面试了,先是面试人H叔面试,再是工厂B2B负责人面试,最后是工厂老板面试。

在此做一下该工厂的简单介绍:工厂属老板个人所有,员工在1200人左右,主要产品是海运并只能海运,拥有稳定的B2B客户,和一支刚起步的国内运营团队。面试还算愉快,主要谈了一些对产品及平台的看法和要求。

由于产品和我想象的出入很大,我很犹豫。

还是约定了一个大致时间,让双方进行考虑和协商,当然也是给工厂时间做规划和面试其他人选。

在此一提,前面我有说到我是小公司出来的,公司主要是靠小资本和高速运转,顺着姐夫的发展运作起来的。对这种靠资金流的产品,身为屌丝的我还是完全陌生的。

三轮面试持续了一个月,期间我也按需求做了一套大致的运营规划。最终约定是在城市A某地办公,由H叔过来配合(也就是说团队一把手是H叔,H叔和我都是员工岗位),运作资金XXX万,备用资金10万,拟定人数15人(约定中加入了在城市A发展国内团队)

签完卖身契,我和H叔一块到了A市,然后开始对办公地点进行简单的修整,同时安排采购了最最简单的办公设备。在这之前我得知某公司的开发B哥即将离职,在自己还没签约之前,臭不要脸的去找了B哥几次。在接下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诺大的办公室就只有我和B哥两个人。

后面又加入了从事FB推广的Z姐、运营M姐和实习S小哥,组成了五人小炒菜团队。初步计划是完成基本国外运营和推广团队,其他项目放置到过后再去考虑。

看到这里,应该有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本来应该做一把手的H叔没来了。下面就是这个事儿了。

异军崛起,华丽登场的天神级代运营

H叔呢?H叔呢?H叔呢?这时候的H叔飞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同时给工厂带回了一纸代运营合同。该天神级代运营公司位于某南省,挂在某知名公司名下(该公司并不是从事跨境的)。合作方式是工厂纯供货没有账号,账号归代运营所有,基本运营费加销售额抽佣。

此时的H叔喜滋滋的拿着代运营的方案问我们,为何我们方案预算广告花费要20%,退货率10%?为何天天算这算那改这改那的,不赶紧发货?我回了一句什么产品放到那个代运营方案不能做?H叔回我:那什么产品放到你们的方案又做不了呢。我哑然。

说到该天神级代运营团队方案有什么方面是非常天神呢?一个点:退货率1%。我们暂且不说广告、ACOS和选品什么的吧,就说这1%的退货拿什么控?拿什么控?你特么姐夫的亲儿子啊。

接下来就开始了属于两方运营团队的另一种形式的PK。

故事进程中又发生了什么?由于H叔不来城市A了,说好的备用金从10W缩水到了2K。筹备许久的运营方案和产品线,老板觉得挺满意,生产部门却迟迟不见动静。

拜访了三家同行工厂,才得知这类产品在运输时破损率高达20%,同时发现自家产品是非常落后于电商市场的。自家产品数据迟迟不肯给我们,原因是产品数据是公司机密,需要保密。

代运营的货(未修改的工厂原始产品)已经早早发出,而我还在为了要数据和H叔进行争论。

等我们要到产品基本数据时,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我们拿到数据却也傻眼了,为啥同行产品比我们轻了这么多?为什么我们的重量是人家的两倍? 为啥咱们的功能落后了这么多?为什么说好的生产期从10天变60天?

亚马逊不好做了,杀个运营来祭天

这段时间里,我们的重心放在了改款和运营方案。同时我们接触到亚马逊的制造+项目扶持,和项目招商经理取得了联系。为了约这位招商经理去我们工厂,我们去了异地的招商大会堵她,成功和她约定了去工厂的时间。

记得和招商经理去工厂那天,几位高层脚上的皮鞋都是黑亮黑亮的。好在于老板见过招商经理后,是非常满意的,也同意了我们对产品的修改和要求、责令生产端负责人尽力配合我们。

终于差强人意的新样品诞生了,虽说要生产期,但是咱也算是快有自己的货卖了。

同时也跟进了一些其他产品进入拍照环节。我的想法很简单—图片外包。此时H叔兴奋的告诉我,“不用请,不用请,咱们有个三万多的相机呢”。别说,三万多相机拍起图来真的贼清晰,我看产品图中入境的H叔的真皮拖鞋贼帅贼吸睛。

所以咯,图片问题带出的新一轮的撕逼又开始了。时间到了两个半月,早上我还在念叨着选的公模产品总算开始跑起来了,工厂的新产品我还得去撕。

11点钟,我收到了H叔的一条消息:老板让你们考虑一下搬到到工厂来工作。第二条消息比较长简单来说就是:你们做的挺好的,但是老板说了你们不来就解散团队,原因是他们觉得亚马逊不好做了。

那一天,我给老板和H叔各打了几天电话。

隔一天老板还是决定解散团队,并且当日停薪。

宣布完解散的那天,我打了个的回到宿舍,坐在床头,开了两瓶青岛。庆幸的是隔了两天,同事们都马上找到了新的去向。也收到其他朋友友善的提醒:接下来项目将会由高层的亲属接手。

这就是故事的结局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认识到了几个道理:

1.空降到外派团队,如果你的资源支撑不住岗位的责任,一把手这种岗位还是好好考虑一下。

2.外派团队手里头拥有一定额度的周转资金这个是少不了的。

3.做项目尤其是特殊产品一定要有耐心,但是你的耐心不一定是老板的耐心。

4.工厂型卖家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有机会做得非常好,另外一个极端可能是拿着资源却是做的连小卖都不如。

5.运营端和工厂端的一定要配合起来,其实我是想说以合同形式规范起来。但是考虑到以员工角色进入工厂,其实更多的还是要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只能说相互理解才能走的更远。


欢迎关注跨境chat,专注于分享跨境创意、干货、资讯等内容,总有你想知道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