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正常的人不会提倡棍棒教育

中国有两句老话,叫做“严师出高徒”和“名师出高徒”。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先有“名师出高徒”的,因为很简单嘛!师父在某一领域是知名人士,那根据“名人效应”,徒弟只要别做的太差,总归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如此一来,大家都想投到名师门下,那些“不名”的师父们急了,只好搞出来一句“严师出高徒”!

“名师”不好做,“严师”就简单了,手里拿根棍子人人可做“严师”!我没有“名师”那么多的“干货”传你,但是可以做个“严师”揍你!没准有些心理阴暗的“严师”们,抡起棒子的时候心里还在默念:打你个小人头……打你个小人脸……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玩笑,不必当真,不必当真。

头脑正常的人不会提倡棍棒教育

我国的传统是十分看重“尊师重道”的。以至于老师的地位与父亲相当,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投到了一位老师的门下,想要再拜别人为师,就要老师的首肯,不然就是“背叛师门”,大逆不道!不但同行业会排斥你,就连全社会都会跟着鄙视你。如果你是学武术的就更惨了,手脚搞不好都得给你打断,这叫做“废了武功”要把你学的还回去,要多凄惨有多凄惨。不止如此,每年春节,端午,中秋,师父的生日,师娘的生日你有钱没钱都得意思意思,不然还是不把师父放在眼里。不夸张的说,从前的师父,比亲生爹娘都牛x。

然而这么牛x的“尊师重道”之下,我们的老式教育成果怎么样呢?相信能知道扁担倒了念“一”的人都知道,我国的老式教育那就是一滩烂稀泥!

头脑正常的人不会提倡棍棒教育

老式教育各行各业的师父们把x是装过瘾了,教学生的时候就没劲了。因为还有一句古话说的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多数行业教徒弟都是先下苦力,然后是默许在打下手中自习,再然后才会开始辅导教育。这中间起码得有三五年的周期,在此期间师父肯定要自己掌握“核心科技”,至于精髓什么时候传给徒弟,全看师父心情,要是没有传给徒弟之前师父归了天,这门技术就会跟着入土为安,也就是俗话说的——“失传”!这个真是变态到极点,教育的目的本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只有我们的老式教育,一代不如,也不敢如上一代。

当然,谈传统教育不能不提读书人,毕竟他们的学习方式,跟现在的中小学还有那么点相近。

头脑正常的人不会提倡棍棒教育

传统的读书人花样多,有蒙师,座师,业师一大堆,其中有可能拿戒尺打学生的,不出意外就一个教他识字的发蒙老师,座师一般都是官员里德高望重年纪大的,早已经过了拿个棍子还能虎虎生风的时代和年纪了。而且人家也不搞教育,只是在当考官的时候选了个人而已。

发蒙老师有的是面向中低户人家的私塾,大家都知道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教鲁迅的寿镜吾老先生那样。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像他那样“被称为本城最严厉的书塾”的老师,也是以大眼瞪小眼的呵斥为主,极少责打体罚。还有一种就是大户人家请的家教,大家看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里“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的那位先生,就是华太师请的家庭教师。当然,电影里那样的师傅形象是在扯着玩,以华太师的身份地位,要给儿子请师傅,肯定是一方名宿业儒,也就是那种考不上公务员,但是名声挺大的人,当然绝不可能如此荒唐。这样的家庭教师,一般吃住在东主家,银子按月拿,不过悲催的是,主人随时可以换掉他。你觉得这样的家庭教师有多大几率会抡起棒子教训自己的少东家?

头脑正常的人不会提倡棍棒教育

最后一个,天下最牛x的学生皇太子,整天都有人在说古代皇帝还要“尊师重道”,老师太子都能责罚,那只能说他们想多了!“陪太子读书”了解一下!古代皇子读书跟的都有勋贵宗亲子弟,皇子们不乖了,捣蛋了,老师只能逮着他们骂。了不得的只有打小报告,把皇子们的不轨行为告诉他们的皇帝爸爸!敢对他们动手打?家里九族的脖子都痒了吧?

所以说古代的“尊师重道”也是看情况,棍棒教育也是分等级,说穿了挨不挨揍还是看家世,没哪个教书的先生真会抡棒锤去夯权贵子弟,这个古今同理。

正是因为我国固有的教育模式失败而变态,所有以我们早在清末就开始引进新式小学堂,并在不断改进中基本扫除了我国的文盲。支持我们的教育前进的一直是革新和开放,从来不是谁手里挥舞着的大棒!如果说“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那么让学生跪了几千年的前车还没走远,眼睛没瞎的尽可以回过头去看看!

头脑正常的人不会提倡棍棒教育

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绝对没有意见,我也支持教师福利待遇再提升一个,甚至几个阶段。但是这种成年人的利益只争与学生无关!待遇低拿学生撒气的行为,已经击穿了教师的职业底线!

最后,我的奶奶今年七十多了,当了一辈子乡村小学的教师,老太太慢性子,人和蔼,从来反对打孩子,她有一句常用的劝人的话,分享给大家:“打孩子,还是因为你知道自己打的过他,让你教‘锤匠’认字儿,你再急的脾气也想不起来打。”

锤匠,我们本地方言,意思是专业练武并以此谋生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