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皇帝御驾亲征被俘,中华文明险毁于一旦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朝集结二十万大军,对外号称五十万,大军气势雄浑,浩浩荡荡开出北京城,北征蒙古部落瓦剌。

这次出征很有意思,明军的总指挥和总参谋,不是哪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也不是哪位博学多才的辅臣。而是当今圣上,年仅二十二岁的大明天子明英宗朱祁镇,和他最宠幸的,乡村教师出身的大太监王振。

这次战争发生的背景,是因为瓦剌部落逐渐强大,表面上依附于明朝,实际上总在边境地区挑衅骚扰,惹起事端,以期攫取利益。后来瓦剌部落发现派使者向明朝朝贡马匹有利可图,明朝财大气粗,给与使者的赏赐十分丰厚,一来一回往往赚得盆满钵满,

瓦剌人很狡猾,掌握这个赚钱门道后派遣出的使者团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初五十余人增长至两千余人这般夸张,甚至如此还不够,还要谎报人数,贪图更多赏赐。

太监王振权倾朝野,与瓦剌贵族眉来眼去搞走私贸易大发横财,所以对于他们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正统十四年这一回,瓦剌两千人的使团报的三千人,之前对于瓦剌的纵容酿下了苦果,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王振不是傻瓜,这一回估计连他也觉得太过分了,当即翻脸,坚决不给予更多的赏赐。瓦剌部落以此为借口,兵分四路,大举入侵明朝领土。

明英宗既不明也不英,资质平庸,还被王振所蛊惑,万事对他言听计从。乡村教师王振也就溜须拍马有一套,综合素质不如另一位乡村教师马云的万分之一。明朝向来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优良传统,这哥俩一琢磨,咱们大明天朝上国,这仗闭着眼睛打也能赢。如此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不如效仿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御驾亲征,驱逐鞑虏问鼎中原,立下丰功伟业,赢得青史留名,岂不美哉?

实际上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当时的大明王朝上承"永宣盛世",正值国力全盛时期。只要统筹得当,派一个有作战经验的老将,获得战争胜利确实是十拿九稳。

但明英宗和王振两人连纸上谈兵都说不上,却不听他人劝谏一定要御驾亲征,并把军政大权紧握在手中,独断专行,仓促之间集结大军出征,连粮草供应等后勤工作都没做好准备。


荒唐!皇帝御驾亲征被俘,中华文明险毁于一旦


总而言之,明英宗就这么出征了,随行官员众多,一路上都在不断劝英宗回去,英宗全都视而不见,把军政大权交给王振,王振直接罚劝的最凶的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长跪于草地,再无人敢劝谏。

大军开至大同,依旧不见瓦剌一兵一卒,只见尸横遍野的悲惨景象,加上连日里凄风苦雨,粮草供应不济,军心涣散。这分明是瓦剌诱敌深入之计,饶是如此情况,明英宗和王振依旧坚持北进深入,直到前线官兵惨败的消息传来,哥俩才吓破了胆,惊慌失措间又要大举撤退。

撤退时王振可谓把瞎指挥做到了极致,一会儿决定绕道,一会儿又怕踩了庄稼原路返回,军纪混乱不堪。大军来回奔波,疲于奔命,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明英宗对于王振一味听之任之,面对瓦剌军穷追不舍,先后派遣数将分兵断后,皆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等大军退至怀来城外20里的土木堡,辎重部队已经远远落后了。面对近在咫尺的瓦剌追兵,王振却下令驻扎在土木堡等候辎重。这最昏的一步直接导致了最后的惨败。

等到第二日,明军再想走却已经来不及了。瓦剌元帅也先率军将土木堡重重包围,并切断了水源。明数十万大军断水断粮,疲惫不堪,已然陷入了绝望。

也先假意求和,让出一条水源来,明英宗和王振还真信了,立马下令移营取水。此时的明军还有什么组织纪律可言,乱作一团,争抢水源。瓦剌军早已设下了十面埋伏,一举出击,彻底击溃了明军。

在这一场土木堡之变中,王振自作自受,被愤怒至极明兵拿大锤给砸死了。明英宗东奔西走了一阵,见突围无望,干脆一声令下不跑了,下马摆了个造型,不卑不亢,面向南方盘膝而坐。

几个瓦剌兵杀至明英宗面前,眼见这小子穿金带银,有大富大贵之相,便上去扒他的衣服。明英宗不失帝王本色,一声怒喝:“把你们领导叫来!”把几个小兵镇住了。又跑回去带了也先的弟弟赛刊王来看看,到最后也先也亲自过来,明英宗用了很多方式,终于向瓦剌将士们证明了,自己就是真龙天子,当今圣上,大明王朝的皇帝。

然后明英宗就这样高傲的,不屈的,有尊严的,被俘虏了。


荒唐!皇帝御驾亲征被俘,中华文明险毁于一旦


这一次土木堡之变,明军损失惨重,二十万大军死伤过半,阵亡的文武官员名单更是骇人听闻,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蓕等全部战死。大明朝廷垮了半壁江山。

其中这个英国公张辅当年是跟着明成祖朱棣南征北战打天下的一代名将,到了却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结局,令人叹息。明英宗被俘,瓦剌大军挟持明英宗直扑北京城而去,意欲一举拿下大明都城,入主中原。

北京城的明兵精锐已然损失殆尽,只剩下一些残兵剩将,京城岌岌可危,人心惶惶。如此危急存亡之秋,那个男人站了出来,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拯救苍生的重任,北京保卫战,一触即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