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時候對於過年最美好的記憶是什麼?

鐵血步兵1927


小時過春節最美好的記憶:

一是包酸菜餡餃子吃。大年初一,母親早早起來,撈酸菜剁餡,酸菜餡剁好後,再剁肉餡,然後拌餡,拌餡時要放豆油、葷油(指豬油。因肉少,所以要放豬油)、鹽、蔥花、花椒粉、清醬,清醬類似今天的醬油,用黑豆加茴香、鹽煮制而成,味清香,純天然。拌完餡,接著和麵。那時過春節,每人能從生產隊領回二斤白麵,一斤大米。白麵和好之後,放在炕頭醒太30分,然後就開始包餃子、蒸餃子,全家圍坐在一起吃飯子。酸萊餡餃子是東北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酸香爽口,特別好吃。現在生活好了,常吃酸菜餡餃子,但卻吃不出小時酸菜餡餃子的味道來了,小時酸菜餡餃子的味道深深地留在了心裡,成了最美好的記憶。

二是給軍屬拜年。給軍屬拜年的第一項活動,是公社責令大隊給軍屬掛燈籠,燈籠是五角星形,用秫杆紮成,糊上紅紙,燈籠掛在軍屬門前最顯眼的地方,掛燈籠時送五支紅蠟燭,晚上點起來又紅又亮,非常好看。第二項活動是給軍屬扭秧歌,慰問軍屬。扭秧歌之前,大隊書記和大隊長提前通知軍屬,告訴秧歌隊前來慰問的具體時間。軍屬家也要有所準備,到時要燒鍋開水,並在門口放一張長條高桌,擺上碗,讓秧歌隊員走時喝口水,以示尊敬。秧歌隊來的那天鑼鼓喧天,有打鼓的,有敲鑼的,有吹嗩吶的。秧歌隊身穿戲裝,由二、三十人組成,有一男一女兩個打頭的,在打頭的帶領下,秧歌隊踩著鑼鼓點在院子裡一圈一圈扭起來,既好看,又熱鬧。扭完後,喝口水,稍事休息,然後再去給其他軍屬拜年。那個時候,每年春節公社、大隊都給軍屬送燈籠,扭秧歌,拜年,留下的印象極為深刻。那時軍屬和軍人的社會地位是多麼的崇高!

三是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主要有以下兩項。演戲看戲。一般由大隊組織起戲班子,劇目主要有《打龍袍》、《包公賠情》、《秦香蓮》等摺子戲,劇種為評劇。一個屯演一晚。屯裡要搭戲臺,戲臺上點汽燈,這種燈特別亮。演戲前,屯裡會打鼓的年輕人使勁地敲鼓,用鼓聲把全屯的男女老少都聚劇戲臺前,找好位置坐好。戲演到十一點左右散埸。演員水平雖然不高,但也非常好看。除演戲看戲外,就是聽大鼓書。過了正月初五,屯裡集錢請說書先生說大鼓書,通常從正月初六一直說到二月底,儘量把一部書說完。說書先生一般有三個人,都是盲人,一個說書,一個彈三絃,一個拉二胡。書目有《說唐》、《說岳》等。說書有唱,有道白,每晚說四段書,每段三十分鐘左右。說書先生吃派飯,晚上住在生產隊隊部。

總之,那時雖窮,但春節期間人們文化生活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以上就是我對小時候過年最美好的記憶,至今難以忘懷。

至於年三十晚上放鞭炮、接神等活動也是不可少的,本文不再贅述。


布衣閒人10


年關將至,紅紅火火過大年,眨眼就走過了二十幾個年頭了,說起來這麼多年來對於春節最美好的回憶,真是數不勝數,限於篇幅啊,我就簡短截說,要是讓我自由發揮,小師兄真怕剎不住車。

先說說小時候吧,小師兄是山東濱州人,家裡那時候算不上富裕,甚至可以說是貧窮,畢竟爸媽都是農民,一年到頭省吃儉用,所以說過年對於小孩子來說真的是一種盼望,是能夠讓來年的自己想到過去的年都能夠哈哈傻笑的那種。

讓我記憶猶新的東西有不少,那時候還有置辦年貨這一說。小師兄最喜歡吃的是一種我們這叫雜拌的甜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嘗過,有月牙形的,也有四方,有甜的,也有不甜。用現在比較火的一句話,不用裹麵包糠,隔壁的小孩都能饞哭。

古有四字真言“吃喝玩樂”,過年當然免不了這幾項,說完了吃,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玩了。那幾年國家還沒有限制煙花爆竹的燃放,村裡小孩,三五成群,一手拿著點著的香,口袋裡手裡都是炮仗,比比誰的更肯響,誰的花樣多。不瞞大家說,什麼炸牛糞了,炸冰窟窿了,往大人腳底下扔了等等這些小師兄都幹過,可以說是花樣百出,出的糗也是花樣十足。現在想想小時候的快樂真的是如此簡單,有多幼稚就有多快樂。

每個小孩都有成為保家衛國的兵哥哥的夢想,當兵當然少不了槍。那時候的玩具槍也是讓人眼花繚亂,小師兄最喜歡的是炮子槍,就是仿製左輪槍製造的,扣動扳機,嘭一聲響,最讓我著迷的是響聲過後的幾縷煙氣,小時候不知道跟那部電視劇學的,打一槍順勢吹一吹槍口的煙氣,別提有多神氣了。

年夜飯大概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佳餚了,各種涼菜,熱菜,雞鴨魚肉,還有最愛吃的白菜肉餡餃子,我這都一邊寫一邊要流哈喇子,止不住的吧唧嘴。值得一提的還有春節聯歡晚會了,這是多少代人共同的記憶,那時候的春晚還沒有這麼多的舞蹈表演了,小鮮肉了,那時候本山大叔還常駐春晚,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看著小品,別提多自在了。

最近這幾年的年過的是比較沒意思了,大家也都在熱議過年沒有年味了。在小師兄看來,沒有年味的原因,大抵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什麼需求,平常就能滿足了,不需要非得等到過年了,新衣服想買就買,好吃的自己喜歡吃的 想吃就吃,有時候真覺得過年是一種煎熬,自己一個人無聊也就罷了還要去更無聊的走親戚,親戚又有各種奇葩的問題,又不能太過敷衍。

小師兄還是說即使過年在心裡有千萬般不好,但他始終是我們作為中華兒女的標誌,普天同慶,歡度春節,換個角度去看,平常見不到的老同學好朋友,這不就是個機會嗎?工作忙沒機會陪父母,每個人至少有七天假期吧,這不也是個機會嗎?工作累了一年了,過年這幾天睡到自然醒,賴床賴到太陽照屁股,也沒有工作任務來煩你這不也挺舒服的嗎?

話不多少,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新年快樂。








瓜皮小師兄


小時候,雖然家家都不太富裕,日子可以說的上清苦吧,卻是熱鬧紅火,年味十足。

​​

大約提前十天左右,母親便開始準備年貨。以前的家庭都是自己製做各種小食品:環形的饊子,菱形的面葉子,細長的面果子,有甜鹹兩種口味。放在油裡炸好,然後儲存在一個大紙箱裡,可以吃很久。

母親還會做各種滷味,牛肉、豬肉、雞肉都可以用來做原料。每當她在廚房忙碌的時候,從沸騰的鍋灶上飄來陣陣香氣。我和弟弟壓根就沒心思寫作業,不停地咽口水,小腦袋靠在一起商量,怎麼趁母親不注意,偷吃一塊。

想到這兒,我的嘴角浮起淡淡笑意,眼前彷彿看到那個不諳世事年少的自己。如今早已過了“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有些心情卻再無處可覓。





向日葵1947202


作為一個80後,兒時過年那是滿滿的回憶,放假、新衣服、好吃的、零食、走親戚、得紅包,好像一年之中最快樂事都攢到了過年。

你們會在放過的鞭炮裡扒扒,撿漏嗎?

年末,村子裡大人們開始殺豬捕魚分肉,奶奶灌好滿滿一院子香腸、雞、鴨、魚,咱們小孩們天天去路邊小賣部瞅著花炮到啥新貨了,有啥新玩具了,掰著手指頭盤算著過年玩什麼。臨近過年了,家家戶戶開始做各種只有春節才能吃到的傳統美食,蒸魚、蒸肉、蒸排骨,鹹雞、鹹鴨,蒸魚糕、蒸肉糕,攤餅子、炸圓子、炸餃子,弄它一大堆。

拜年,以前一戶一戶拜,累死人,後來開始團拜,到現在一個電話一個微信。

小孩們新衣服穿起,鞭炮買起,玩具扛起開始扎堆了,出遠門的叔叔伯伯們陸續回家了,給小孩和老人帶來了禮物,家裡花生糖果擺上。真到了新年,大掛鞭炮燃起,我們那邊是中午正席,有些地方是晚上,不管哪頓,閃是一大桌子菜,一大家子圍在一起大口朵頤,洋溢著節日的喜慶,過年那幾天走到哪,都能聞到肉香和各處美味,哪都有鞭炮鬧新春。

圖為2016年全國各地壓歲錢水平,個人覺得這數據不可取,但廣東地區的利是在50元以下是真實的,並且非常可取。

最美的莫過於初一開始的收紅包了,給多不嫌多,給少了也不嫌少,但50,100的都被爸媽收走了,只有10,20塊紅包才真正屬於咱自己的。那時候總想著得了錢後買畫片、花炮、汽球之類的,沒想過買點高級點的玩具,汗顏。

這道菜我們稱為“卷”,它有個大名鼎鼎的學名“蟠龍菜”。

現在長大了,也在城裡定居了,小時候盼望的新衣服,現在想穿隨時買,小時候盼著過年吃好吃的,現在哪都能買到,隨時能吃到,以前過年祈盼的壓歲錢,再也沒人給了,以前小夥伴們聚在一起放煙花,衝鞭炮,現在都拿著手機沒了那興趣,現在因禁鞭變成了音響放著鞭炮的音樂,總的一句,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物質豐富了,年味在慢慢淡去,小時候的那份氣息,真懷念。


圖文繪歷史


我是80後,小時候生活在泰安的一個小村裡,那個時候喜歡過年,每到冬天一開始下雪就覺得快要過年了,盼望著盼望著,盼望著新衣服和鞭炮,終於等到放假,跟著大人去趕集,買點小鞭炮,相信很多的80後都有印象,回到家拆開一個一個點著放,拆到最後剩幾個的時候一起點著就算是過癮了。
還有一種泥巴的摔炮是奢飾品,比較貴,一毛錢給幾個忘記了,買幾個捨不得放,扔到牆上,再來個高空摔,很是過癮。

再往後一點就有了最新產品擦炮,擦著後有一段時間才響,所以是嚇唬人惡作劇的必備產品。
兒時的年啊,無非就是冰天雪地裡追趕著,過年得到的壓歲錢偷偷的買點鞭炮就滿足的不得了,我們再也回不去當初的美好,當初的滿足和笑容。


泰山王二小


小的時候,對過年最美好的記憶,是去東北過年。

因為我奶奶給我老叔看孩子,也就是看我的兩個堂弟,我小時候是奶奶看大的,對奶奶感情最深,所以,寒暑假都是在老叔家度過的。

老叔住在東北的一座小城,小城的人都特別淳樸,過年的氛圍十分濃厚。

大年三十晚上,老叔家裡人來人往,過來拜年的人很多。老叔是機關的一名普通職員,老嬸是護士,他們特別喜歡交朋友,各自的朋友特別多。

吃年夜飯的時候經常有朋友過來喝一杯,然後坐一會就走了,有人走了然後又有人過來。

吃完飯,我和兩個堂弟就跑出去放鞭炮,或者看人家大人放煙花,夜空熱鬧無比。

半夜再吃一頓餃子,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吃完,我們還要守歲,一般熬到兩三點鐘,困得受不了了,才回屋休息。

初一的上午跑到大街上看熱鬧,大街上到處鑼鼓齊鳴,一撥撥的扭秧歌隊伍,穿得五顏六色,吹吹打打,走著花步,朝我們走來。小夥子化妝成老太太,臉上搽著胭脂,朝我們小孩子擠眉弄眼。

下午我們跑到縣城的劇院看大戲,演的是評劇。戲名忘了,演員唱的聽不清楚,字幕打在側面的牆上。內容是古代的文人考上狀元以後,為父報仇的故事,我看得如痴如醉。

元宵節的晚上,縣城的人集體出動,跑到一片開闊地觀看放煙花。人山人海,大家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興高采烈地說著笑著,吃著零食。

縣城的街道兩旁有各色花燈,色彩斑斕。我們小孩子手裡還會提著一盞蠟燭做的彩燈。

煙花非常驚豔,隨著一道道亮光竄入夜空,在半空炸開,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然後五顏六色的煙花劃破了夜空,五彩繽紛,美輪美奐。

東北的小城,童年過年的時光,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久久難忘。





子龍威武


我是山東的,正兒八經的北方人,因為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所以我們小時候過年規矩還是很多的。

1.打掃衛生

先從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開始的。在這一天,早時候有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慣例,家裡弄完飯放在灶口,燒點紙錢,現在家裡都用煤氣灶,國家也提倡破除封建迷信,所以這項習俗早很少人過了。所以小年的主要內容是清掃房屋,整理衛生,把家裡裡外外清理的乾乾淨淨,面貌一新,桌子提前放上水果,糖,瓜子,等分給來拜年串門的!

第二炸年貨

在到過年的這段時間裡面,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炸年貨“,在這幾天中,要挑選一天,支起油鍋,炸一些肉,魚,豆腐,丸子等油炸食品。因為小時候生活水平低,一點到頭吃不到啥油水就盼望著這一天能在旁邊幫忙,剛炸出來的可真香啊,現在生活水平好了,生活便利了,炸年貨也不會像以前那張盼望了,漸漸的也沒多少人炸了

第三春聯

一般是要等到大年三十才能貼的。臘月三十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把早已準備好的春聯貼在門上,從院子的大門一直貼到各房間的小門。車子上也貼

第四吃團圓飯

大年三十晚上吃團圓飯,必不可少的就是餃子,,吃完然後就是一家人看春晚,小孩則可以選擇自己去放鞭炮,鳴放鞭炮,十二點為了迎接新年到來,家家戶戶都開始齊放鞭炮,跟開戰打仗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迎接新年。於是,年三十晚上,一家老老少少,圍在一起,一邊吃年夜飯,一邊觀看春晚,嘻嘻哈哈,可熱鬧了。年輕人則出去打牌,熬歲,扇牛逼。

第五,拜年

大年初一,辭舊迎新,萬象更新,天不亮就要早早起床,開始互相拜年。拜年,是初一的重頭戲。吃完早飯,就要開始拜年了,先是自家年少的給年長的拜年,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這就是我小時候最喜歡拜年的原因,最後錢全讓父母幫存著,至今沒在見到),自家拜年之後,老年人在家等晚輩們來拜年,其餘的要出去給同族和鄰里鄉親們去拜年,一般是先去自家同族同姓家,然後再去村內各家各戶串門拜年。一見面就跪下磕頭,祝福過年快樂。健康長壽。鄰里之間互致問候,現在早已改為熱烈握手了,大家互相祝福,說些吉祥話。記得有一年,拜年的時候,我們的隊伍竟然聚集成一百餘人的大隊伍,每進一家,不僅屋內滿滿的,連院子裡也擠滿了人,只能分批進屋給主人拜年,那氣勢真是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正月初二,還要去姥姥舅舅家拜年。

從初三到十五,人們會互相走親訪友,加強感情交流,“要想感情深,就的一口悶”,這期間的酒宴是必不可少的。

到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期間,除了走親訪友,互請酒宴外,還有一項重要內容,那就是看花燈,家家戶戶都去大街上看花燈。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過年,提前祝大家豬年快樂





每日新奇


於我而言,最美好的記憶反而不是大年除夕,而是我的生日那天。

我生在臘月二十四,現在算起來還有三天就是我的生日了,老人家都說“長工短工,臘月二十四收工。”說我,就是一個偷懶的命。

小時候,家裡雖然不富貴,但是到了我生日那天,爺爺奶奶從來不含糊。本來,臘月二十四離過年也就六天的時間,等到過年的時候再給我吃好的就好了,但是爺爺奶奶從來都不說什麼過幾年給你做好吃的這些話。

爺爺以前是廚師,在我生日那天就會依著我的歲數給我做好好好吃的,酥肉、燒白、紅燒魚、辣椒炒肉、香腸、臘肉、涼拌雞、涼拌豬耳朵等等,在我生日那天,就會早早的為我端上桌,我雖然小,吃不了那麼多,但是爺爺才不會管這些,他哪怕是你每口菜只吃一口,他都開心的。最有趣的是那年十一歲,按理做了十一個菜,婆婆就在旁邊說,“單數不好,不好,再去炒一個菜,湊成雙數。”爺爺就會乖乖的再去切肉,切菜,硬是要弄出一個菜出來才好。爺爺奶奶不懂買什麼生日蛋糕,也不知道生日還有什麼講究,只知道看見別人家的小還有杯子蛋糕,就在生日那天給我買上一個。那個時候,不懂什麼是色素,也不知道奶油是什麼,我只知道,吃在嘴裡甜甜的,心裡暖暖的感受。

我是女孩子,看見過有的爺爺奶奶重男輕女,甚至我的一個表妹被她爺爺還打過很多次,原因就只是她是女孩而已。在我十八歲之前,我們家一直都只有我一個女孩子,爺爺奶奶從來沒有罵過我,儘管他們連小學都沒有畢業,但是對我,都是特別的好。

現在,他們老了,我長大了,爺爺做東西也沒有以前好吃了,甚至有時候會忘記自己剛剛放了鹽,導致菜出來會很鹹。不過好在,喜歡吃的我,學會了爺爺手藝的二三成,今後的生日就換我來做給爺爺奶奶還有爸爸媽媽弟弟吃吧。

願我的家人健康長壽,願大家過年開心。

<strong>


四月辣椒


我是90後,小時候過年,都會跟著爸媽去趕集,買菜瓜子花生點心,還有新衣服,新鞋子穿。記得那時候爸媽拿了200塊錢去趕集就能置辦年很多貨,現在過年估計要花個幾千塊錢。年前幾天跟小夥伴一起放鞭炮,去牆南拴牛的地方炸牛糞;跑去冰面上炸冰、溜滑嘎,弄不好冰太薄人會整個掉水裡,回家會挨一頓打沒跑了;之前過年會下雪,會跟小夥伴一起跑啊跳啊扔雪球打雪仗堆雪人,現在好幾年過年沒見到下雪了,也沒有了兒時的樂趣。也許越長大越孤單吧。







鼕鼕尼桑


現在的過年,好像少了小時候的那種儀式感和期待感。



小時候,一到臘月就開始置辦年貨了,一直到年三十,家裡天天蒸汽瀰漫,香氣瀰漫,這是年的味道,讓人晚上都幸福得睡不著的味道……

還記得,臘月二十七八就可以放鞭炮了。

那時候的鞭炮,拆開來放,壞壞的小男孩總是拿鞭炮往別的孩子身上扔,捂著耳朵看著鞭炮噼裡啪啦的響,小時候圍著鞭炮歡蹦亂跳的我們,好像就在昨天……



還記得,年三十那一頓,是一年中最豐盛的。

那一整天,媽媽都是圍著廚房在轉,整個房間都飄著肉味,每樣的分量都很大。每道菜上來都要聞了又聞,吃到年夜飯高興極了。



新年第一天,爸爸媽媽看上去都慈祥了很多呢,調皮都不會被罵,大家都要開開心心的。

還記得,拜年串門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一定要嘴甜,因為不僅能得到好吃的,還能得到壓歲錢。

去親戚家拜年的時候,大人們總會抓一大把零食塞口袋裡,我揣著一大兜的好吃的,心理滿滿的幸福感。

那時候穿著新衣服,吃著軟糖酥,放著鞭炮,和兄弟姐妹們在院子裡跑跑跳跳,整個正月裡都是幸福的。



我是親子講師心一,看完有同樣的感受嗎?你們現在都怎樣給孩子過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年呢?歡迎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