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史上一等一的大奸臣,國家卻因他而強盛,他走之後差點兒亡國

自古忠臣和姦臣,勢不兩立。

奸臣基本上都會幹什麼事兒呢?賣官鬻爵,收受賄賂,草菅人命,安插親信,把持朝政,矇蔽皇帝……這就是一個奸臣的基本素養。

他是史上一等一的大奸臣,國家卻因他而強盛,他走之後差點兒亡國

那麼,忠臣呢?直言敢諫,錚錚鐵骨,不畏權貴,兩袖清風,忠心社稷,心繫天下……這就是大部分忠臣的基本形象。

那麼,在忠臣和姦臣之間,有沒有重合呢?在傳統儒家的觀點來看,是沒有的,畢竟黑白分明。但到了現代,我們就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一個善於用事、能力突出的奸臣,未必不如一個只會打嘴炮、五穀不分的忠臣清流。

他是史上一等一的大奸臣,國家卻因他而強盛,他走之後差點兒亡國

比如,大唐第一號奸臣,李林甫。這個人,是李唐皇室宗親,只不過是血脈很遠的那種,一點點地在中央升任宰相。

李林甫最讓人詬病的有兩點,一個是排除異己,基本上中央只要是能夠威脅到他地位的,都會被他用各種手段整走,比如大名鼎鼎的張九齡,還有同為皇室的李適之,都被李林甫進了讒言,給貶到了地方上。還有一點,史學界普遍認為,是李林甫縱容了安祿山做大,這才有了後來的安史之亂。

他是史上一等一的大奸臣,國家卻因他而強盛,他走之後差點兒亡國

要說唐玄宗,並不是什麼糊塗皇帝,要不然也不可能開創出開元盛世。那他為什麼放任李林甫當了18年宰相,權傾朝野呢?其實,唐朝後期的衰敗,並不能全部歸咎於李林甫。這個人很有行政能力,在制度構建、頂層設計、行政改革上有大才,他主持重新整理和修訂《開元新格》和《唐六典》,唐朝律法7040條,李林甫修改了3432條,當年的政治清明,民風淳樸,於此不無關係。

至於安祿山,與其說放縱,倒不如說鎮壓。李林甫在的時候,安祿山恭恭敬敬,李林甫一死,立馬就反了,這從另一個層面,也說明了這個宰相的力量。

所以能有開元天寶盛世,李林甫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