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越喝越濃,口味越來越淡(上)

如持品牌創始人徐昕現身講述從一位喝茶愛好者如何變成資深茶專家。

徐昕 | 茶越喝越濃,口味越來越淡(上)


與茶結緣

《神農本草經》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所以最早茶給人的概念是有解毒的功效。陸羽《茶經》裡有記載說“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真正茶文化的廣泛利用是在中國的唐代,興盛在宋朝,陸羽的《茶經》是對茶文化廣泛利用的一個倡導和推動作用,北宋梅堯臣在《次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中稱頌道:“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陸羽著入《茶經》之後,茶文化才大量的興起。但是當時的飲茶文化跟現在有所區別。當時是把茶製造完成之後,打成粉煮。唐代叫煎茶,宋代叫點茶。茶的歷史經歷了從藥用到食用到飲用,從煮食到煮飲到泡飲、從混飲到清飲的漫長演變。

徐昕 | 茶越喝越濃,口味越來越淡(上)

喝茶的目的不僅有生津止渴,消暑解毒的功效,更是中國人飲茶的一個傳統習慣。很多人就問,茶喝的是什麼,喝的實際上是入口的味道,我們說的滋味、香氣,然後生津、回甘、感覺,最主要的四味,我們俗稱所說的茶韻,就是喝完茶以後,留存在口腔裡的味道。不是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嘛,形容茶的好壞是它喝完以後在口腔裡留香的程度、生津時間的快慢、持續的長久,還有回甘的程度。所以說我們心中的好茶是,喝完以後人的心情是愉悅的,輕鬆的。

徐昕 | 茶越喝越濃,口味越來越淡(上)

茶越喝越濃,口味越來越淡

“北京人嘛,從小都喝茶,那時候喝的叫香片,大部分的時候是茉莉花茶。”徐昕回憶道,“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接觸到了潮汕功夫茶,開始喝到過最早的是鳳凰單叢和鐵觀音,這是對功夫茶的泡法和品飲方式一個最初步的認識。起初喝起來覺得有香,但是苦很重,澀也很重,很濃郁。可是它在嘴裡化開來以後就覺得很舒爽,然後可以讓人食慾大振,這可能是他們最早潮汕功夫茶的作用。苦澀的功夫茶喝完進入腸道之後很刮油,還有降血糖的作用,但是喝茶喝多了容易低血糖,我們俗稱叫“茶醉”。到了兩千年左右開始接觸了普洱茶,然後我就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普洱茶。”

徐昕 | 茶越喝越濃,口味越來越淡(上)

很多人講,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終極。為什麼是終極呢,就是大家會越喝越濃,味道越喝越重。這個吃東西的口味會越來越清淡。因為茶還有刺激味蕾的作用,會讓你的味蕾越來越敏感,所以吃東西的口味越來越淡。這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確實是茶越喝越濃,當然還有很多朋友也是跟我有類似的經歷。徐昕坦言,“實際上一開始那會兒喝的普洱茶是有問題的,當時也是我買了很多的假茶,都是不對的。那時候根本就不懂。大家認識事物的過程都是從淺入深,從不懂到懂。這裡面也是,你為什麼會學的比人家快,就是因為你錢花到了,你疼了,你就知道了。這就跟買古玩的收藏家一樣的道理,買到不對的東西了,他肯定心疼嘛。所以就得努力學,在這個不停地實踐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的進步。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學習和積累對現在普洱的認知,現在市面上老茶大部分上都不對。”

徐昕 | 茶越喝越濃,口味越來越淡(上)

於是,從三年前開始上茶山,因為以前一直在喝老茶,總在追尋幾個問題,為什麼茶行內真正這些有知識的人和專業的人,不去追尋普洱茶老茶,這是為什麼?徐昕坦言,自己從那個圈子走出來,不停的走訪拜訪名師,包括上茶山之後,從茶的採摘到製作工藝,到儲存,茶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每一個步驟都親歷親為的學習瞭解。“我們講,古人做茶是沒有理化指標的,他們憑著之前總結出的智慧結晶做出來的茶,就叫感官指標。但是你看到的茶是什麼樣子,泡出來什麼湯色,喝到嘴裡什麼味道,今人做茶一個最大的區別除了感官指標的評審以外,還有一個理化指標。”

徐昕 | 茶越喝越濃,口味越來越淡(上)


茶品牌“如持”誕生

“如持”二字源於成語-如持左券,成語出處《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取自這裡面的寓意,寓意就是我們做事要成竹在胸,做事要有把握,做有把握的事情。徐昕解釋道,因為做茶的理念就是我做的茶是能讓大家放心喝的茶,安全的茶。如持還有一個持有的意思,很有把握的持有這個,持有這碗茶,那麼肯定就是可存放的茶,是一款生茶,一款熟茶,一款白茶,紅茶,都可以可以放心存放的雲南茶。

徐昕 | 茶越喝越濃,口味越來越淡(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