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2千~5千的中等收入群体能过中等日子么?

欢迎前往关注。

昨天,那啥啥啥啥啥,又统计出来了,他们说月收入2000-5000是中等收入群体,较高收入群体是指5000-10000,高收入群体是10000以上......

网友们就炸锅了。

有人说这个在一二线城市里,2000只能群租,不想群租的话,5000全拿去付房租都不够。这怎么个中等法呢?

那我们就来聊一期这个话题。

中等收入群体,能过中等日子么?

我知道网友们的质疑点在哪里,他们把中等收入理解成中等生活质量了。

这两件事其实没关系,所谓中等收入,是他们在一定的采样数据样本里,按照某个标准选择出来的中位数。它就是数据,它能不能反映真实的生活,得两说。

正好前两天,徐静波老师说了一期日本人的收入情况,我觉得非常接地气。

有这么几个数据,记忆犹新。

一个是大多数日本人的年收入集中在30万RMB附近。

第二个是在日本如果要结婚,组建家庭,那么通常年收入要达到45万RMB左右才能养大孩子。男人挣不到的部分,就需要女人出去打零工,兼职。

第三个是日本一线城市的房价大概是中国一线城市的一半左右。

你记住这三个数据。

在这三个数据之下,日本人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呢?

大概是这样三件事:

第一,在东京市中心有套一户建,就是咱们所谓的别墅,并且有一辆高级轿车。

第二,每年可以全家出国旅游一次。

第三,退休的时候,手里还有200万RMB左右的现金。

当然,这个目标大多数日本人也是无法实现的,虽然他们的所谓一户建比我们的别墅要便宜的多,大概也就是3,5百万RMB。

但是架不住其它开支巨大,所以也不是谁都能买得起。

如果你把小日本的这个理想生活转移到我们的一二线城市来看。

首先,一户建必须得改了。我们一二线城市的别墅,贵的有6000万到1个亿,甚至更多。便宜的,郊区的排屋也要1,2千万。

所以,我们把这个目标改了,改成500万到1000万左右的三居室吧,这比较适合国情。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即使我们的高收入群体,所谓的月薪1万,也是今生无望。

所以,容我篡改数据哦,我给你把数据改了吧。

月收入2万~5万,才是一二线城市里能过中等日子的群体。

你注意,我们全篇都在聊一二线城市,这个后面不再复述了。

我们来看一下,如果月入2万,双职工,家庭月入4万。

要维持有房,有车,有孩子,上普通学校,全家每年出国旅游一次的话。

房子要500万,车子就算20万,全家每年开支20万,你注意,我始终沿着下限在给你计算。

你首先得有150万的首付,这需要两口子不吃不喝3年,显然这是做不到的。也就是说,夫妻双方得工作6年,才能攒下这笔首付。

当然,或者掏空六个钱包,这是专家给你的意见。

好,从此以后,你每个月差不多要还贷款两万,还剩两万。这两万里面包括你全家的吃穿用度,当然还有养车,买车,车位,还有你那所谓的旅游,以及孩子教育等等杂七杂八。

够不够,看你怎么花,任何产品都有低中高不同的档次,你总有办法够嘛。

你注意哦,这样的收入,你得维系三十年。

我们来看下,稳定长久的工作,大概是哪一类?

大都是公务员,事业编制,教师之类。

如果双方都是此类工作,维系家庭月收入4万,维系三十年,应该不是很难。

所以,由此可见,如果你选择此类工作,也选择同行的配偶,那么你可以采用这样的生活方式。

当然,个人有个人的造化,个人有个人的发展,你如果发展的好,那是另一码事。但起码,这是一种可以参考的人生规划。

如果你画一个曲线,那么这样的职业,属于收入始终持平,就是起点不低,终点不高,中间也没有什么波澜。

那么我们再来看第二种。

有人会说,第一种方式赚钱太慢了,这得干到猴年去。

所以,有些不安耽的人,就会思考,如何加速。

当然,我们不去聊创业,投资,做生意等等,因为那始终属于少数人,我们今天聊的就是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规划。

怎么加速呢?

我们来看看,什么职业收入高。

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飞行员。

这个收入高。如果你去民营航空公司,副机长的收入大约在50万,机长的收入大约在130万。

当然,这里面有一条就很难,就是进入航校就很难。

我高中的时候,航校来招生,看中我们班某位曾经获得过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的哥们。

理由就是,他长的很结实,身材中等,但是牙齿坚固无缝隙,头发很密,.....

说白了,就是体检很牛。

当然这哥们不想去。

他想呀,哥哥我最牛的是大脑,你看上我身体算怎么档子事呢,那我这么强的大脑不就白瞎了么。

何况被航校同时看中的另外几个都是学习成绩一般的,他或许不想与之为伍。

航校招生的那位觉得人才难得,反复说不通,最后跑到教室里,当众吼了一句。

“你,不要后悔。

我们飞行员出来都是高薪,你去读个清华,也不见得能挣这么多。”

当然,那哥们没鸟他,至于他今天是否后悔了,我就不知道了。

可飞行员这条路,大部分人走不通呀。

对,我知道大部分人走不通,所以才拿来说事。

天底下能正常工作时间内赚到高薪的,大都需要先天条件。

比如,飞行员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那对于我们大部分没有先天条件的,怎么做呢?

这就是很多年前,我招人的时候,经常忽悠应届生们的一句话。

我告诉他们,做码农,是一个农家孩子翻身最容易,最公平的路了。

因为,它实际上并不需要你有多聪明,也不需要你特别怎么样。无非就是拼加班而已。

说白了,谁能一门心思往死干,只要没干死,他肯定有一份高薪拿。

这份薪水,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同年龄公务员,教师们的2~4倍。

当然,你的工作时间可能还不止2倍。

这样的职业其实有很多,比如加入那种没日没夜创业的高科技公司,做销售;比如加入金融类公司做分析师,做操盘手等等。

这都是周平均工作时间在70~100个小时的工作。

说白了,你的生活就是工作,你的工作还是工作。

你用双倍的工作时间,去换取双倍以上的收入,这很适用于大部分人。

因为这类的工作岗位需求有几百万嘛,显然要比飞行员那么稀缺的岗位要容易找到的多。

当然,它是有代价的。

比如我们看到很多应届硕士都去了华为海外,其实不是情怀,为的就是拿补贴,享双薪。

代价就是深入非洲,南美,中东,各种不咋地的地区,常年不回家。

但干一年,等于那个做了公务员的同学干3年。他干个5年到10年,攒一笔钱,就好回国了。

如果他25岁毕业,在海外干到35岁,回国结婚,再干到45岁,实际上,已经相当于提前赚取了自己同班一直公务员做到65岁的同学的全部薪水。

这是一种很实在的考虑,提前二十年把后面的钱先挣到了再说。

你要注意,我们今天始终讲静态,我们不讲发展。

因为有人说,那个同班同学做公务员,也许45岁的时候已经做到高级领导干部了。

这个有可能,就如同也许你也一样做到华为副总裁了。

但是更大的可能是他连科长也没混上,而你也许只是基层员工,熬到45被开掉。

所以,我们今天始终讲静态。

对于采用了后者人生态度的这些人来说,他们比前者,也就是公务员群体,应该多思考一件什么事呢?

就是投资,或者说要尽早树立被动收入体系。

因为你收入高嘛,人家赚2万的时代你赚4万到8万。那你多余出来的部分,如果闲置,等10年后,20年后,它逐步贬值,你会发现晚景凄凉。

因为你那个公务员同学毕竟背后是一个体制给他保障,而你没有。你是提前得到高薪,然后你自己要拿这些钱出来,自己用钱给自己保障。

当然,投资理财是个非常宏大的话题,我们不展开。

但这一点,确实是后者应该思考的。

但非常非常的遗憾,我们通常会发现,那个做了事业编制的同学,往往因为空闲较多,很早就在考虑如何建立被动收入体系。

而那个先前挣的多的同学,往往因为工作太忙,反而忽视了这件事。

这个忽视,是致命的!

因为你那个死拼加班的高薪,是不长久的,它唯一的价值就是先把钱给你,让你有启动资金。

当你有了启动资金,你就得赶紧去用好它,而不是埋头拉车,拒绝抬头看天。

否则,你当初那个选择,就很难讲到底对不对了。

我们今天讲了两种人:

一种是稳定的有2~5万收入的人;

一种是前期也许有5~10万,后期失去收入,但总体来看,30年里也相当于有2~5万收入的人。

落在这个收入区间内,还是有办法,维系中等生活水平的。虽然中间要花很多心思和规划,就如同我们前面说的那样。

但是你要注意到,我其实选取的样本是中等偏上的。

比如大城市里那些福利比较好的衙门口年收入除以12之后才会落在2~4万的区间。

比如BAT,华为等效益比较好的科技类公司的工程师销售们年收入除以12才会落到5~10万的区间。

也就是说,终究有很多人是拿不到我们臆造的这份所谓的中等收入。

当然,如果回到统计局给的那个数据下,真的去掉一个零。那在大城市里,究竟怎么生存,我是没法回答你的。

所以我们这个社会从不缺乏抱怨,因为你通过数据就能看出来,我们的生存压力比隔壁那个成天喊社畜的小日本要大得多。

我们的收入从统计结果上看,是逐年提高的,但有一件事是明摆着的。

隔壁的那个邻居小日本大部分人的收入也就2万而已。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的平均数也要赚的和他们一样多。

你猜猜看,那些企业,会迁移到哪里去呢?

换句话说,当大多数人未来实际购买力的收入被全球竞争者封顶的时候,决策者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降低整个社会的生活负担。

否则,生活负担降不下来,那个名义上的收入无论提高多少,这日子,还是没法过成中等的。

昨日记忆承载3文章链接:

他们有美元,我们有神,话音未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