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评述:中小银行再现理财业务违规

王琪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


2019年1月24日,银保监会官网上发布了银保监会金华监管分局对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这已是该行本月领到的第6张银监系统的罚单,此次罚款金额高达610万元。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被处罚的主要案由是:未准确计量风险、计提资本与拨备;同业资金投向违规;理财产品管理不合规;理财投资非标资产未严格比照自营贷款管理;个人理财资金违规投资;将票据资产转为资管计划规避监管要求;同业资金违规转存协议存款。

2017年年末,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也收到过高额罚单。因为涉及“侨兴债违约案”,浙江稠州商业银行2017年11月29日被中国银监会金华监管分局以“同业业务交易未实施授信、同业业务专营部门实施了转授权”的案由,罚款105万元,三位直接负责人吴月海、罗行舟和高凡分别被处以警告并罚款8万元、处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和处以警告处罚。

2017年12月4日,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杭州分行又因“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贷款资金回流用作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贷款资金回流用作商业承兑汇票兑付保证金”,而遭到浙江银监局罚款90万元。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是目前中小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困局的一个缩影。2015年至2016年间,很多中小银行在理财业务上采取的是“高举高打”的模式:一方面,在负债端,重视同业负债,加大同业拆入或回购,发行同业存单,在避开存款募集地理局限的同时,享受宽松货币带来的低成本同业资金;另一方面,在资产端,配置高收益率的资产,以尽可能地拉开与负债成本的差距,赚取利差。

但是,在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之下,这种“高举高打”的获利模式变得难以为继。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中,关于不设置认购门槛、放宽投资非标额度限制和投资资本市场等内容,对银行理财是个利好消息,但相对来看,中小银行与大银行相比,则完全处于劣势。一些中小银行甚至都还没有发行过非保理财,而这些银行对应的客户群体风险承受度更低,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小银行的理财业务或将消失。

资管新规对理财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来说,缺乏投研团队、IT系统是中小银行面临的困局,这决定了很多中小银行并不具备开展理财业务的能力。代销业务或将成为中小银行继续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可行模式。此外,中小银行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应该与券商、基金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未来银行的理财产品很可能会对标“货基”,所以中小银行首先应加速与基金公司开展合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RCWM_NIFD】



市场评述:中小银行再现理财业务违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