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再次落選,科學院的恥辱

袁隆平再次落選,科學院的恥辱

“我的夢想很簡單,我做過兩次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的夢裡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子粒有花生米那麼大。”

“我的另外一個夢想就是希望我的畝產1000公斤早日實現,實現了以後還有沒有更高的目標呢?

我希望培養一些年輕人向更高的1100、1200公斤來奮鬥。這就是我的夢,為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我應有的貢獻。”

袁隆平再次落選,科學院的恥辱

袁隆平在泱泱稻田中一次又一次挑戰人類糧食歷史的奇蹟,成就了最平凡的稻穀,挽救了大地上的飢餓。

稻穀飄香中袁隆平自己也早已成為了另一個奇蹟。

袁隆平再次落選,科學院的恥辱

“良田千傾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這句中國諺語在袁老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他給予了千頃良田新生命讓億萬人吃得飽一日三餐,他喚醒了萬間廣廈真用途。

留取三尺臥榻,夢成萬千稻香。這就是一個88歲中國人的故事。埋頭苦幹,把一生浸在稻田裡;宅心仁厚,把蒼生裝在心頭上!

袁隆平再次落選,科學院的恥辱

但就是這樣一位多次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雜交水稻之父,竟然多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的此番遭遇還並非偶然,此前,歷經湖南省四次推薦,袁隆平才艱難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此番科學院院士評選,袁隆平又折戟沉沙。袁隆平的職稱評審路,簡直比跑馬拉松還要艱難。

袁隆平再次落選,科學院的恥辱

所以然者何?

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回答網友提問時指出:他個人認為,袁隆平完全有資格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未能當選,這只不過是一個歷史上的誤會。

袁隆平再次落選,科學院的恥辱

用一個歷史的誤會輕描淡寫的帶過,是不夠慎重的。袁隆平落選科學院院士,根本不是歷史的誤會,只能是歷史的恥辱。

1

院士評選機制的恥辱

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的袁隆平。

說他是中國最頂尖的科學家,甚至是世界頂尖科學家,恐怕沒有人會有異議吧。但就是這樣一位給中國帶來世界聲譽的科學家,卻不能當選為本國的科學院院士,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袁隆平再次落選,科學院的恥辱

中國的學術制度是行政化制度,資源分配,利益均分,都由行政決定,導致知識分子無心學習,汲汲於仕途。伴隨著這種不正常的現象,院士這個學術榮譽,也越來越“異化”為一種有利可圖的“貴族標識”。

因為這些影響與誘惑,使得很多單位都斥巨資打造院士工程,進行公關、疏通和聯絡。紅塵滾滾,紛紛擾擾,你方唱罷我登場,各路大仙,各顯神通。

袁隆平再次落選,科學院的恥辱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每一次的院士評選,幾乎都是一場內耗嚴重、成本極大的造星運動。各個部門都要進行角力,都要分一杯羹。院士評選,已經從表面的爭名,走向了實質化的謀利。

一些當選院士的醜劇鬧劇不斷地上演,而那些真正沉浸下來搞科學研究的人,常常是不暇或者也不屑去做這樣的勾當,如此看來,他們成為刀下之鬼,幾乎是理所當然了。

2

評審委員的恥辱

就在中國評審委員們用自己手中的選票,在昏暗的油燈下,在暗箱之中,在蠅營狗苟裡,否決了袁隆平之後,沒想到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機構,擁有200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卻高票延聘袁隆平為外籍院士。

袁隆平再次落選,科學院的恥辱

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先生,隆重宣佈袁隆平院士的當選理由時說:“袁隆平先生髮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萬人的吃飯問題。”

袁隆平再次落選,科學院的恥辱

袁老之痛還並非個案

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

中科院上海系統所研究員李愛珍

享譽海內外的北大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

引爆哈佛大學等頂尖高校科學家的強烈關注,研發有望媲美甚至超越當下炙手可熱的美國CRISPR-Cas9技術的生命科學NgAgo技術的韓春雨

……

他們都成了院士評選的刀下之鬼。

袁隆平再次落選,科學院的恥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