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少年梁祝》來詮釋《闖關東》:秀兒的悲劇不能讓傳武負責!

每部劇的誕生都有它的意義所在,而這些意義並沒有顯露出來,它需要觀眾在賞劇的同時去思考。那麼在《闖關東》中議論最大的並不是朱開山為了整個家付出了所有,反而更多的是觀眾對於朱傳武、鮮兒和秀兒這三個人在感情上邊的爭議。

引用《少年梁祝》來詮釋《闖關東》:秀兒的悲劇不能讓傳武負責!

有些人會認為朱傳武既然要迎娶秀兒那就不應該帶著鮮兒逃跑,也就是說朱傳武要做出男人的風範,不讓女人流淚,所以這些觀眾會認為朱傳武不仗義,輕視愛情。當然另外一部分人會認為傳武沒必要去承擔秀兒的悲劇,也不必為她去負責,畢竟秀兒不是朱傳武愛的那個人,所以站在感情這方面來說男人不讓女人流淚的前提是這個女人必須是自己心愛的那個人。

引用《少年梁祝》來詮釋《闖關東》:秀兒的悲劇不能讓傳武負責!

那麼關於這樣的爭論雖然各執己見但站在宏觀的角度來分析,其實朱傳武、秀兒和鮮兒這三個人完全可以引用《少年梁祝》中梁山伯、馬文才和祝英臺這三個人之間的愛情去詮釋,我們來分析。

引用《少年梁祝》來詮釋《闖關東》:秀兒的悲劇不能讓傳武負責!

在《少年梁祝》中馬文才有權有勢,他以愛的名義不僅傷害了自己心愛的女人還剝奪了很多無辜人的生命,而劇中的梁山伯是一個窮鄉僻壤裡走出來的求學者,當這兩個人同時面對窈窕淑女的祝英臺時,註定這場爭鬥就拉開了序幕。那麼祝英臺面對梁山伯和馬文才時,她斷然選擇了梁山伯,目的很簡單,就是發自內心的感覺梁山伯比馬文才更加溫柔體貼且憨厚老實。當走到劇尾時,三個人的愛恨情仇分開了邊界,馬文才為了得到祝英臺剝奪了梁山伯的生命,而祝英臺為愛殉情追隨了梁山伯,三個人並不圓滿。

引用《少年梁祝》來詮釋《闖關東》:秀兒的悲劇不能讓傳武負責!

不圓滿的原因就在於馬文才的做法很欠缺,雖然他對祝英臺表現出了很強很認真的愛意,但祝英臺並不喜歡自己,既然不喜歡自己那就放手讓她幸福,可是馬文才並沒有這樣做,才會釀成最後這樣讓人垂淚的結局。所以說在觀眾口中說的最多的就是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一對苦命鴛鴦,他們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引用《少年梁祝》來詮釋《闖關東》:秀兒的悲劇不能讓傳武負責!

那麼通過樑山伯、祝英臺和馬文才這三個人的感情糾紛就可以看得出在《闖關東》中傳武的形象就是梁山伯,鮮兒是祝英臺,而秀兒則是馬文才。秀兒用以愛之名道德綁架了傳武,而傳武為了追隨自己的愛情和鮮兒踏上了逃跑之路,結局也和《少年梁祝》一樣,傳武得不到自己喜歡的鮮兒,鮮兒無奈下只能將愛埋藏在心裡不敢訴說,而秀兒為了傳武苦等了一生,三個人的結局很不圓滿。

引用《少年梁祝》來詮釋《闖關東》:秀兒的悲劇不能讓傳武負責!

這樣看來通過《少年梁祝》來詮釋《闖關東》的緣由就在於,既然對方不喜歡自己,那就沒必要強求,假若真心愛著那個人,就應該放手讓她去尋找她的愛情,不必強求也不必委曲求全,人活臉樹活皮,不能說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強行干擾別人的幸福,這樣也未免太過自私了,所以說秀兒的悲劇是她自己釀成的。

引用《少年梁祝》來詮釋《闖關東》:秀兒的悲劇不能讓傳武負責!

此外,還會有觀眾會問:既然傳武不喜歡秀兒為什麼還要騙著一家人要先和秀兒結了婚,然後自己在拉著鮮兒逃跑?這個鍋誰來背?其實這就和《少年梁祝》中祝英臺最後坐上馬文才的花轎是一個道理,他們已經被逼無奈了,朱傳武是被道德被自己的父親所逼迫,而祝英臺是被馬家和自己的弟弟逼迫,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為了愛而不得不矇騙了所有人。所以說縱然不管他們違背了虛偽的承諾還是矇騙了別人,其實他們自身本就沒有錯誤,要錯只錯在對方那些無理的壓迫。

引用《少年梁祝》來詮釋《闖關東》:秀兒的悲劇不能讓傳武負責!

這便是兩部劇給觀眾所帶來的思考點,當然每個人的思想都不同,我只是站在了宏觀的角度去分析,但就算是宏觀角度我想觀眾還是會為了祝英臺和梁山伯或是朱傳武和鮮兒而感到惋惜,只能說他們愛的很認真很讓人佩服,同時他們也一直尊崇著此愛翻山海,山海皆可平的愛情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