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GPS的北斗系統開始服務全球導航,但這些誤區你都瞭解嗎?

近日,北斗三號開始提供全球服務的消息刷遍了各大媒體,這標誌著國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由區域導航系統升級為與GPS一樣的全球導航系統。這項重磅成果作為中國科技砥礪奮進的最新註腳,吸引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媲美GPS的北斗系統開始服務全球導航,但這些誤區你都瞭解嗎?

北斗導航系統星座

不過,在輿論的一片讚譽聲中,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質疑,包括“我怎麼還沒用上北斗導航?”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誤解,筆者這裡梳理了最常見的四種誤區,相信看後對北斗的認識會更加全民準確。

誤區之一:北斗導航系統就是北斗地圖APP。

實際上,北斗系統、北斗地圖APP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北斗系統是國家研製建設的導航體系,北斗地圖APP是企業的商業軟件。

北斗導航系統是由中國投資研發打造的衛星導航系統,這一系統由空間段(導航衛星)、地面段(地面主控站、注入監測站)、用戶段(導航設備和軟件,包括手機、導航儀等)組成。

北斗地圖APP並非國家北斗系統的法定代言者,只是在軟件名稱中加入了“北斗”二字,屬於“蹭熱度”的商業炒作行為。

媲美GPS的北斗系統開始服務全球導航,但這些誤區你都瞭解嗎?

北斗三代衛星

而兩者唯一的聯繫就是:北斗地圖APP 會接收北斗導航系統的定位數據,用於為用戶提供導航信息;但北斗地圖APP也會接收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數據,而且北斗導航系統也會為所有的導航軟件(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提供定位數據。

誤區之二:手機上的GPS,就是美國的GPS衛星導航系統。

手機設置--定位服務--“使用GPS”,這裡的GPS泛指各類衛星導航系統,而不只是美國的GPS衛星導航系統。實際上,就是GPS這個名稱,代指了世界上所有的衛星導航系統。

媲美GPS的北斗系統開始服務全球導航,但這些誤區你都瞭解嗎?

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為什麼會這樣呢?簡單說,就是美國GPS衛星導航系統研製建設時間最早,覆蓋面又廣,因此公眾主觀上將“衛星導航系統”與GPS劃了等號。手機生產商為了方便用戶理解,就順水推舟用GPS代指“衛星導航系統”。

實際上,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簡稱是GNSS,與美國GPS系統完全是兩個概念。

因此,我們在手機設置中打開GPS功能時,為手機提供導航數據信息的,可能是美國GPS,也可能是中國的北斗,也可能是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也可能綜合使用了這些數據信息。

誤區之三:手機沒有搜到北斗衛星,是不是北斗系統沒有提供服務,或者技術水平落後不能提供服務。

在此之前,北斗系統早已為中國和亞太地區的用戶提供導航定位服務。隨著北斗三號衛星的陸續發射組網,北斗衛星數量達到,北斗三號的定位精度也已達2.5至5米,完全媲美GPS,手機能夠搜到的北斗衛星越來越多。

媲美GPS的北斗系統開始服務全球導航,但這些誤區你都瞭解嗎?

手機搜星效果

至於搜不到北斗衛星的原因,估計有三個:

一個是手機不支持北斗系統。儘管市面上的多數手機都支持北斗衛星,包括美國高通處理器、聯發科芯片等,但仍有極個別品牌或者型號不支持,其中就包括某果手機,下步就看北斗全球服務後某果會有什麼態度。

另一個是室內或遮蔽嚴重的地方搜星效果不好。室內導航被稱為導航技術的“最後一公里”。不僅是北斗衛星,所有的衛星導航系統在室內使用時效果都不太好,主要原因是衛星發射的信號頻率很高,因此信號波長很短,也就很難繞過遮擋物;同時,衛星信號較為微弱,這也增加了穿過障礙的難度。因此,室內很難收到導航衛星信號,也就難以搜星。一般來說,GPS在越空曠的地方定位越精準。

再一個是衛星狀態也會影響地面使用效果。由於導航衛星一般使用中圓軌道,這種衛星相對地球並非靜止的,因此同一地點的不同時刻,天空中的衛星狀態是不同的,同一地點的導航信號也就可能會有波動。

媲美GPS的北斗系統開始服務全球導航,但這些誤區你都瞭解嗎?

車輛位置信息管理系統

誤區之四:大貨車、大客車要安裝北斗導航設備,這種強制安裝是不是不合理?

根據相關政策:“兩客一危”(旅遊包車、大客車、危險品運輸車輛)必須安裝北斗兼容車載終端。這強制安裝北斗系統的問題上,很多人都不理解,認為不應該強制安裝、收費標準太高。

實際上,對“兩客一危”定位管理過程是這樣的:車載終端接收北斗信號完成定位,位置信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發送至管理平臺,管理機構及時接收並隨時掌握分佈運行的車輛狀況,實現對“兩客一危”的有效監管。上述在位置信息監控服務的全過程,都需要健全的通信系統、服務平臺,以確保常年的高效運轉和管理,這是車載系統和信息服務收費的主要原因。顯然,這與北斗衛星系統本身並無關係,使用北斗衛星的定位信息並不收費。

當然,如果有的地方超出當地核定價格收取設備費用,那就是另外一個概念了。

媲美GPS的北斗系統開始服務全球導航,但這些誤區你都瞭解嗎?

船舶位置回傳AIS系統

至於採取強制使用定位管理的方式,主要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兩客一危”車輛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必須加強監管,隨時準確掌握車輛位置是監管的基本前提,運用衛星定位則是最高效最準確的方式。

二是“兩客一危”車輛以及船舶、飛機等運營管理,更涉及國家安全,如果車載導航終端只能接收GPS信號,那麼這些車輛、船舶信息將不可避免的被他國掌握、利用。而通過北斗衛星傳遞這些位置信息也能更好的提供安全保障。

三是回傳車輛、船舶、飛機位置信息,屬於國際通行做法。美國、俄羅斯、歐盟都要求車輛安裝各自的衛星導航設備,歐盟委員會甚至要求乘用車、輕型車輛必須安裝伽利略系統。船舶位置回傳有專門AIS系統,航空領域則有ADS-B系統,飛機時刻都需要向外彙報其位置信息。海洋上的信息接收站少,因此會出現無法回傳的情況,馬航MH370當時就是遇到了這種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