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战争不断。自古以来乱世出英雄,因此这一时期名将辈出。由于汉末天下大乱,接连发生黄巾起义、董卓乱政、群雄割据、三足鼎立等事件,经常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台,最后经过赤壁之战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大势力,所以武将们也是走马灯般的效忠与各方势力。今天小编只为大家总结一下魏蜀吴三国的跳槽名将们的精彩人生。

魏国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吕布下邳败亡后归顺曹操,后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官至前将军、征东将军,获爵晋阳侯,谥号刚候。主要成就阵斩蹋顿,击破乌桓;合肥大战,威震东吴。

濡须之战后,张辽与李典、乐进等镇守合肥,并多次击退孙吴的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徐晃(?-227)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

原为军阀杨奉的部下任骑都尉。公元196年,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靠曹操。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曹操曾称赞徐晃:“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在曹操军中历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官渡之战中烧毁袁绍的后勤粮草有功,加封都亭侯。曹丕称帝登基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备于上庸后,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食邑3000。徐晃对曹氏集团忠心耿耿,曾说过:“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公元227年病逝,谥壮侯。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庞德(?-219年),字令明,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 219年,庞德协助曹仁抵御关羽。两军对垒期间,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称作“白马将军”。时值汉水暴溢,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箭镞射尽,又短兵相接。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魏国五良将之一,官至左将军、威远将军,获爵益寿亭侯。主要成就讨伐黄巾余党、于张绣叛乱中坚守营垒。

最早随鲍信起兵,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官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身经百战,曹操每次出兵,于禁必为前锋;曹操每次退军,于禁必为后卫。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一起,都是曹操手下名镇天下的大将。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在建安二十四年(219)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一代名将晚节不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张郃(hé)(?-231年),字儁乂(yì),冀州河间国鄚(今河北省任丘附近)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五子良将之一,于曹魏建立后加封为征西车骑将军,获爵鄚侯。主要成就江陵破吴、街亭败蜀。

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1]张郃多次抵御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进攻,于公元231年在木门道被诸葛亮设伏射死。谥曰壮侯。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臧霸(约165年-230年),又名奴寇(据《魏略》),字宣高,兖州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时期武将及政治人物。其父名叫臧戒,有二子臧艾与臧舜。年少时曾召集数人将获罪的父亲救出,此后四处流亡。后来成为陶谦麾下的骑都尉,负责募兵抵抗黄巾军,与孙观、尹礼等人拥兵驻屯于开阳,自成一股独立势力。于建安二年领兵击败萧建,占领莒城。导致吕布发兵攻击臧霸,而后两人和解。吕布战败后,与孙观等人投降了曹操,被任命为琅邪国相。臧霸在曹操与袁绍、孙权等诸侯的战役里,战功赫赫,官至镇东将军。曹魏建立后,臧霸被封为执金吾,领有食邑三千户。魏明帝时又加封五百户,死后追谥为“威侯”。李景星称臧霸为“气节之士”。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荆州宛(今河南省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官至江夏太守、后将军,获爵新野候。本为刘表麾下,负责镇守北方外敌。刘表去世,曹操征伐荆州,刘琮投降。初不响应曹操的传召,后文聘与曹操相见问到为什么不响应召见,文聘对自己不能防御外敌而惭愧;曹操对他的忠诚行为感概,并加以厚待,逝世后谥曰壮侯。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董卓部将张济族侄,济死领其众,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阳),与刘表合。后降曹操,因不满其言行而突袭曹操,复与刘表连和。曹操征袁绍时,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曹操,参加官渡之战,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在北征乌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说为曹丕逼死),谥定侯。张绣是武术名家童渊的大徒弟。战宛城时由胡车儿偷走典韦的双戟,然后得以枪挑典韦。他的"百鸟朝凰枪"威震天下。

蜀国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官至镇军将军,获爵永昌亭侯。主要成就两扶幼主、扫荡西川、汉水之战。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赵云去世后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被曹操用离间计击败退走,而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失败后依附汉中张鲁。

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与刘备军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死,终年47岁,刘禅时期被追谥为威侯。有一女嫁于安平王刘理。有剑术“出手法”流传后世。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黄忠(?-220),字汉升(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引《蜀志》中作“汉叔”),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汉末三国时期著名将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谥曰刚侯。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获爵平襄候。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1]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刘备器重,官至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获爵都亭侯。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籍贯益州。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原属曹操,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得以投降刘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马谡一同守街亭,之后深受诸葛亮的器重,率领蜀汉的王牌军队无当飞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镇守汉中,曹爽率领十万大军攻汉中时,被王平所击退。官至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封安汉侯。为事实上诸葛亮第一军事接班人。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吴懿(又作吴壹)(?-公元237年),字子远,兖州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蜀汉穆皇后吴氏兄长。随刘焉入蜀,刘璋时任中郎将。刘备进攻刘璋,吴懿归降刘备,历任讨逆将军、护军、关中都督。后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并与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升任左将军,进封高阳乡侯。诸葛亮逝世后,任汉中都督,升任车骑将军、雍州刺史、假节,又进封济阳侯。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吴懿因病去世。吴懿为人高亢强劲,又因其妹的身份,是当时蜀汉的重要将领。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 沛国谯(今 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 夏侯渊次子,其母为 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入朝,由雍州刺史 郭淮接任征西将军。 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从前得到曹爽的厚待,与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马懿杀死后,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汉,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曾随 姜维伐魏。

吴国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吴书》,《三国演义》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三国那些跳槽将军的经历

甘宁(?—220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身佩铃铛,衣着华丽,人称锦帆贼。当地人闻铃响,即知道是甘宁出现。夺取船货直到二十多岁,后停止抢劫,熟读诸子。18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不被重用,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随孙权破黄祖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战功赫赫,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甘宁为人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

单从跳槽人数上来说吴国最少,魏蜀相当远高于吴国,这也从侧面说明魏蜀两军战争频繁,军力强盛,都能吸引名将们的效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