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2018年12月1日-12月3日,由四川省杜甫学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主办的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本届年会围绕“人间大爱与诗圣杜甫”这一主题展开。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活动现场

12月1日上午,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开幕式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在四川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主持。四川省杜甫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张志烈;中国书协理事、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报》名誉主编,编审、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世俊;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濮新;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母涛分别致辞。日本杜甫学会会长下定雅弘、副会长松原朗发来贺词。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活动现场

李世俊在致辞中表示,“杜甫千诗碑”项目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决定,是一项受益当代、普及国学、弘扬传统、造福后代的重要的文化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也能够展示当代书法的创作实力,并以中国书法不同书体来表现杜甫诗歌深邃的魅力。可以说,“杜甫千诗碑”这一文化工程,给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活动现场

濮新在致辞中表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诗圣杜甫诗学精神,“杜甫千诗碑”的落成,让成都杜甫草堂从此又多了一个诗意栖居地和文化指向标。这无疑是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创新体现,它必将成为成都市民和广大游客瞩目与喜爱的文化新地标!他还表示,四川省杜甫学会会刊《杜甫研究学刊》作为海内外唯一公开发行的杜甫研究专刊,今年再次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这对于我们持续开展以杜甫文化为中心的学术研究,积极推广当今杜甫研究的前沿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活动现场

母涛在致辞中表示,诗歌文化是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冬天,成都以其包容大爱接纳了杜甫,使其在天府之国度过了一生中难得的惬意而安适的日子。一千多年来,杜甫的诗歌及其人品,早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人。在2017年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中,杜甫被选为首批四川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可以说当之无愧。……当前,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已经成为成都全市人民的共同文化追求。 希望大家通过此次活动深入挖掘创新杜甫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创作创造更多有生活温度、文化厚度、城市高度的文化产品和艺术作品,为我市全面推进“三城三都”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活动现场

“三年来,成都市民和海内外观众见证了‘杜甫千诗碑’从筹建、设计到施工的建设过程”,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介绍,目前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及浣花溪公园内以书法、刻石等艺术形式呈现杜甫存世的1455首诗歌,展示了宋以来历代名家创作的杜诗书法作品和当代书法名家及文化名人书写的杜甫诗歌。千个日夜、千名工匠、上千幅碑刻,成就了一本“石刻杜诗”,成都是诗歌之城,“杜甫千诗碑”将成为成都一个新的极具传统文化魅力的诗意名片,“期待更多的市民和观众共享这个诗意栖居地,这也是我们为建设诗意成都、文化名城做出的应有之贡献”。

“杜甫千诗碑”的建成,离不开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它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四川省《关于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意见》精神的重大文化项目。“杜甫千诗碑”的建成也离不开四川省杜甫学会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默默耕耘,辛勤努力。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杜甫研究和赓续诗圣文化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全国最早的杜甫研究学会,创办了全球最早、而且是唯一持续公开发行的杜甫研究学术刊物《杜甫研究学刊》。就在不久前,《学刊》还被纳入中国社科院核心期刊系列。

开幕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刚刚建设完毕的“杜甫千诗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异彩纷呈的名家墨宝、古韵悠悠的鲁西青石、精彩绝伦的刻工技艺……嘉宾们漫步其间或驻足凝望,或低吟浅诵,感受诗歌、书法、篆刻、园林、古建、雕塑艺术的巧妙结合以及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参观“杜甫千诗碑”

与会嘉宾在参观了千诗碑碑刻后热情高涨,回到年会主会场进行了主题发言。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邝健行先生,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教授杨明先生,原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先生,中国杜甫学会会长、西南大学教授刘明华先生等专家分别作了精彩发言。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进行了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本次年会呈现出以下特色:1.规模大、范围广、具有国际视野。本届年会,全国超过半数的省份有代表参会,共有论文近百篇。论文议题广泛,涉及了杜甫生平及思想、杜诗文本解读、杜诗域外接受与传播、诗学理论探究、文献版本考订、史地文化析疑、书院建设、学人风采等。2.微观文本细读与宏观思想论述并重。论文立足材料,资料详实,考辨精审,论述严密,能够从细微处着眼,发现重大问题。深入发掘了杜甫与巴蜀文化、杜甫与生态文化、杜甫精神的现实意义,能够紧扣时代脉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实性转化。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杜甫千诗碑”

年会期间,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还参观了重建的草堂书院。草堂书院始建于元,元人纽璘镇守蜀地,重视文教,有感草堂是“先儒过化之地”,以私财建立了草堂书院。书院历经元明清三代,中间虽有间断,但文脉一直延续不断。2017年,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启草堂书院重建工作,如今落成的草堂书院总占地面积三千余平方米,为三重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式,格调古朴典雅,文意盎然。今后,杜甫草堂博物馆将以草堂书院为载体,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教育、收藏、研究等功能,将自身打造成为全球杜甫资料收藏中心、杜甫文化研究中心、诗歌文化研究中心、诗歌教育推广中心、国际汉学展示平台。

会议主办方四川省杜甫学会成立于1980年,已经连续召开了十八届学术年会,本次学术年会的召开以及“杜甫千诗碑”落成,将丰富成都杜甫草堂的文化内涵,推动杜甫研究的深度发展,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杜甫精神,实施“四川十大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注入新气象,更是成都打造“诗歌之城”“书香成都”“文创成都”最核心最闪亮也最具情怀和史诗意义的一张文化名片。

“杜甫千诗碑”背景资料

一、项目背景

2015年9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杜甫千诗碑”项目,将杜甫存世的1455首诗歌以书法刻石等艺术形式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及浣花溪公园内予以呈现。三载砥砺,共襄盛举,今日,“杜甫千诗碑”项目已基本建成。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杜甫草堂博物馆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的指导下,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和浣花溪片区进行景观再造。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内,打造的杜诗书法石刻碑廊、“春夜喜雨园”和杜诗摘句造景等景观,主要展示历代名家创作的杜诗书法作品;在浣花溪片区,以“诗圣广场”作为起点和标志,以杜甫人生为线索,重点展示杜甫的游学壮歌、长安沉吟、流寓秦州、夔门抒怀、草堂岁月、洞庭余响六个人生阶段,以摩崖石刻、书法碑廊等形式展示当代书法名家和文化名人书写的杜甫诗歌。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杜甫千诗碑”项目将诗歌、书法、篆刻、园林、古建、雕塑等艺术巧妙结合,呈现出“六艺合一”的艺术境界,达到了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它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空间,也为博物馆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社会教育和文化研究的平台。该项目对于丰富成都杜甫草堂的文化内涵,传承杜甫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成都的又一重要的文化地标。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二、 宣传主题

传千年文脉 承盛唐风雅

三、宣传亮点

翰墨书香 传承诗书经典

开展“杜甫千诗碑”项目,需以古代至现当代书法家创作的杜诗书法作品为底本镌刻上石。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此一方面向国内公藏机构征集历代杜诗书法作品高精度数字图像,另一方面则邀请当代书法名家和文化名人创作杜诗书法及篆刻力作。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本着既体现杜甫爱国爱民的伟大精神和儒家诗教的功能,又能代表杜诗高超的艺术成就,同时兼顾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均有的遴选原则,杜甫草堂博物馆从本馆馆藏和所征集的从海内外28家博物馆的150件古代杜诗书法作品资料中,精选出宋、元、明、清及近现代40位书家名家的58件传世杜诗书法精品,并将其作为底本,以山东青石为载体,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刻工将其呈现在总长约310米的碑廊上,并随之建成了“春夜喜雨园”、杜诗摘句造景等配套景观。所展示的书法作品,从北宋苏轼的《堂成》《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画图十韵》《暮归》、黄庭坚的《寄贺兰铦》,到元代赵孟頫的《玄都坛歌》《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从明清时期著名书家祝允明、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郑燮、何绍基,到近现代著名书家于右任、谢无量、丰子恺、张大千等,可谓佳作荟萃,异彩纷呈。畅游其间,一幅幅精美的石刻,让您了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千年的变化;驻足凝望,一幅幅传世佳作,让您感知苏轼的喜怒哀乐、理解徐渭的爱恨情仇、见识于右任的文韬武略……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在当代杜诗书法作品征集工作中,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与《中国书法》杂志社合作,以201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杜甫全集校注》所收录1455首杜诗为现存杜诗标准版本,邀请全国当代书法名家和文化名人进行杜诗书法创作,经过历时一年多时间的艰辛工作,累计征集到书法作品1483件、杜诗篆刻作品233方。

此次“杜甫千诗碑”当代杜诗书法篆刻作品征集工作,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征集活动,征集数量多达1716件,且征集到了包括沈鹏、张海、苏士澍、韩天衡、陈洪武、何应辉、胡抗美、李世俊、翟万益、王丹、余正、骆芃芃、孙慰祖、崔志强、朱培尔、高庆春、许雄志、曾翔等当代书法和篆刻名家的作品,艺术价值极高。这些征集的作品,不仅极大地丰富充实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藏,完善了杜诗书法作品收藏体系,提升了藏品质量,也为“杜甫千诗碑”项目的顺利推进以及藏品研究、展陈举办等业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此次征集工作,时间跨度长,涉及名家多,几乎涵盖了宋代以来至二十一世纪的书法史,所征集作品艺术价值极高,文化意义重大。以此为基础,站在历史文化的高起点上,“杜甫千诗碑”项目将成为一个集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书法艺术与诗歌艺术交相辉映的文化艺术项目。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以“诗圣广场”作为起点和标志,以杜甫人生为线索,重点展示杜甫游学壮歌、长安沉吟、流寓秦州、夔门抒怀、草堂岁月、洞庭余响六个人生阶段所创作的诗歌,并以摩崖石刻、书法碑廊等形式展示了此次征集的当代杜诗书法作品。这种致力于将诗歌、书法、篆刻、园林、古建、雕塑等艺术形式予以完美融合的方式,将使“杜甫千诗碑”成为传承文化,守护历史,经受时间考验的传世经典。

精雕细琢 铸就传世佳作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经漫游齐鲁大地,并写下了千古名篇佳句“齐鲁青未了”。齐鲁青石,因质地坚硬,色泽温润而闻名于天下,被视为石刻中的瑰宝,历朝历代都被广泛用于碑雕篆刻以便传承后世。

此次“杜甫千诗碑”的碑刻石材大部分来自齐鲁大地的“中国青石之乡”——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这里所开采的青石密度较大,且不易风化,有“天灰青”之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祥东汉时期的武梁祠、曲阜孔庙等地的碑林均采用“天灰青”的石材。此次“杜甫千诗碑”所采青石均系天灰青中的一等品,即开采出的山料最精华的那部分,出产率较低,品质极佳。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摩崖区长182米,面积约1100平米,最高处达8米,最矮处5米,总共嵌入128首杜诗。

在“杜甫千诗碑”的建设过程中,刻石环节是整个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来自四川、福建、山东、江苏和陕西等地的刻石工匠,参加“刻石大比武”的擂台,经过篆刻家、书法家的严格评审,最终近百名技艺精湛的刻工,过五关斩六将成功夺魁,正式成为了“杜甫千诗碑”项目的工程建设人员。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 摩崖区 拓印 -

在此期间,被金石篆刻领域尊为“江南第一刀”的戈春男老先生,听闻“杜甫千诗碑”项目后,不远千里,从无锡来到成都草堂,并亲临现场,实地勘察指导刻工的刻石工作。年近古稀的戈老先生在了解了该项目重要的文化意义、诗教意义之后,倍感欣慰,并为“杜甫千诗碑”项目亲自镌刻朱德所书的“诗圣千秋”四个大字。此外,杜甫草堂博物馆还邀请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吴为山先生设计制作了“诗圣广场”及杜甫六个人生阶段的雕塑。千名工匠、千个日夜、上千幅碑刻,手工刻就一部“石本杜诗”。

在浣花溪公园万树山顶巍然屹立的“杜甫千诗碑”总碑,高约3.6米,宽约2米,重达23吨,由戈春男老师设计、现场镌刻。此碑正面镌刻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撰写的《杜甫千诗碑记》,背面镌刻蒋兆和《杜甫像》,作为“杜甫千诗碑”项目“一头一尾”之“尾”,记录下“杜甫千诗碑”这一当代的文化盛举,为整个项目画上圆满句号,它象征着草堂人对杜甫的崇敬,凝聚着当代人将杜甫文化流传后世的美好愿望。

亭台廊榭 尽显诗情画意

杜甫诗意小景、杜诗书法石刻碑廊,与草堂的川西古典园林交相辉映,熠熠生辉。在建筑设计上,“杜甫千诗碑”延续了草堂旧居中轴线回廊式的经典川西古建风格的建筑形式,即是以穿斗式结构,小青瓦屋面和悬山(歇山)屋顶为主要特征的“廊”“亭”“榭”,回廊与亭台相接,亭台与水榭相连,茂林修竹与碧水溪流交相呼应、掩映成趣,将灵动多样的古建园林之美展现得淋漓精致。

在景观设计上,千余首杜诗刻于石,嵌于曲折幽静的碑廊壁间,漫步其间或低吟浅唱、或驻足欣赏,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古代文人墨客的雅兴。凭栏远眺,错落有致、诗情画意的亭台、水榭更是宛若画中景物、如诗如画。其中,以杜甫在成都草堂留下的千古名篇《春夜喜雨》为主题打造的“春夜喜雨园”在池塘流水畔、茂林修竹间与草堂秀丽清幽的川西园林风光交相呼应。该园以“喜雨亭”为中心,郑燮、爱新觉罗·弘历(清·乾隆帝)、王铎、郭沫若、马公愚、萧克、黄稚荃、邓拓等所写的十幅各具特色的杜诗——《春夜喜雨》,被镌刻于青石之上,列之于“喜雨亭”周边。观众漫步其间,不仅可以感受清新质朴的诗歌魅力,浑厚苍劲的书法韵味,还可领略清幽秀丽的园林雅趣,鉴赏精妙绝伦的镌刻技艺。

2018年,结合“杜甫千诗碑”项目建设,毗邻浣花溪公园的杜甫草堂东门也正式对外开放。杜甫草堂东门占地面积约215平方米,设计延续了祠堂建筑的风格,采用传统木质穿斗式结构,与杜甫草堂博物馆原有建筑风格相协调,是连接杜甫草堂博物馆与浣花溪公园的重要通道,是草堂与浣花溪杜诗石刻景观重要的连接。

润物无声 彰显诗教功能

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成年人的终身学堂,杜甫草堂在做好现有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博物馆社教功能的发挥,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介进行宣传推广诗歌文化、传统文化,使大众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关心和支持文物的保护与研究。

“杜甫千诗碑”项目,在追求书法篆刻艺术、造园艺术完美绝伦的同时,一方面,充分运用科技信息手段,通过对每幅书法作品可扫描二维码加关注的方式,能够使观众了解到每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大意、书法背景、书法鉴赏等信息,还能够静听名家诵读杜诗,一改以往单一的观看形式,让观众全方位地、深入地了解诗歌、亲近书法;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微信,了解经典诗歌的主要语种的翻译及朗诵等内容,在艺术呈现形式上体现了“杜甫千诗碑”项目“历史性和现代性,艺术性和自然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有机统一;再者,该项目在规划之初即考虑到广大观众对杜诗作品的喜爱程度,特意在春夜喜雨园将杜甫名作《春夜喜雨》,做了特别设计和刻石,放置在庭前路边,供观众斟酌临摹、细细品位。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杜甫千诗碑总碑高5.68米,宽2米,厚0.4米,重23吨。碑身《杜甫像》由蒋兆和绘,《杜甫千诗碑记》由李敬泽撰文、洪厚甜书写,戈春男镌刻。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 总碑背面的杜甫像 -

杜甫千诗碑记

凌绝顶而览众山,杜甫是中华民族伟大诗人。他亲历大唐盛衰,以圣哲胸怀体察世上疮痍、民间疾苦,他的诗作构成了中华文脉中光耀千秋的诗史。

杜甫一生困顿流离,安史之乱,天下鼎沸,杜甫挈妇将雏,跋涉于走投无路的黎民百姓中间。直到一日,如诗如画的锦官城在前方展现,此地有放得下书案的平静,有可以投奔的故友,杜甫止于斯,在浣花溪畔营建草堂而居。漂泊疲惫的伟大灵魂在此暂歇,前后三年九个月,留诗二百四十余首,在历史的狂风暴雨中吟咏世间的简朴美好,呼唤正义与太平。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举行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去后,草堂毁而复建、废而复修,弦歌不辍,吟咏不绝。这栋茅屋,经不住一夜秋风,却经住了一千二百余年时光的磨洗,成为中国诗歌的圣殿。杜甫的声音永久回荡在中国人的情感和梦想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里,浣花草堂光辉永在。

人间几度换,盛世今重来。公元二零一五年九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都市委市政府将占地五百亩的浣花溪公园划归草堂,倡建杜甫千诗碑。杜甫诗作传世一千四百余首,千诗碑项目搜集宋元以来书法名家杜诗书法作品并征选全国各地刻工将之刻石,共得诗碑一千四百余通,项目立意之宏伟,工程之浩繁,世所罕见。历经三寒暑,终于公元二零一八年六月告竣。

千诗碑立,诗教永垂。这是民族精神的化育涵养之地,是成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梦想在新时代之盛大展现。盛世而有此盛举,特立此碑,永为铭记。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