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先成為你自己,再去考慮別的

蘇格拉底:先成為你自己,再去考慮別的

1

很多人夢想這成為那個,成為這個,卻忘記最應該成為的是自己。

如果學習有目的的話,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儘早認識自己,成為自己;如果閱歷可以成為經驗的話,也只有一個目的,那也是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名言就是:“認識你自己。”

很多年前,我讀到這句話,並不是很明白,直到蹉跎多年以後,轉回頭來,才恍然大悟。

其實,人生最迫切的事,沒有比認識自己、成為自己更迫切的事了。

《聖經》裡說:“不要崇拜虛無的偶像,否則你會被迷惑,以致誤入歧途。”

如果“我”沒有成為自己,那

“我”根本就沒有為自己在生活,“我”只是某個思想、觀念、潮流、偶像的傀儡或工具,“我”的生命被其作踐、糟蹋、浪費,以致最終碌碌無為、虛度一生。

2

我是誰?

我來自哪裡?

我將要去哪裡?

這個千古的話題從來沒有過時,也從來沒有失去它理因得到的重視份量。

只有當我們從某個時刻,突然醒悟過來,並將這幾個問題列為人生最重要的解決事項,我們或許才真正能遇見自己。

生命何其寶貴,怎能無限度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尤其是浪費在追逐那些過眼雲煙的浮華。

物質能給你踏實,但不能給你真實。沒有真實的人生,你就像活在一場騙局之中,到最後終究要失敗。

只有活得真實,人生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無論人生跌宕起伏,都能處之泰然。

3

莊子說:“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意思是擁有自己的人,才最為高貴,即有獨立思想,不人云亦云,不受外界裹挾,始終保持獨立自在的人格。

獨有的生命,是得體的、完善的、仁愛的、鮮活的、有趣的,令人尊敬;而不獨有的生命是無道的、枯萎的、偏見的、隨波逐流的、扭曲的、長滿荊棘的,令人厭惡。

一個人,只有保持獨立自在的人格,才能體察到生命的奧秘,繼而不斷完善自我,日益精進,最終能夠與天合一,成為世間最獨特而耀眼的風景

4

人有兩次生命,一次是父母給予的生命,一次是得到重生的生命。

生命只有經歷鳳凰逆磐的重生之後,才能夠脫掉生命的繭,才能展翅高飛,才能活出最昂貴的生命價值。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一書中寫到:“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在這裡,毛敏道出了人是生命價值,不在於社會的價值定位,不在於世俗的眼界評判,不在於物質的雕飾堆砌,而是能夠活出一種本真的、自然的、自由的、有信仰的生命狀態。

所以說,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探索自己,從而活出自己,才是生命本身最原始、最本能、最神秘的指令

5

少年時,人總是一種

“外求”的狀態,總以為什麼都是別人家的好,就連名字也覺得別人的才動聽。

在這其中,有的人,能夠很早結束這種外求狀態,回到內求狀態,從而能夠早日尋找到生命的價值高地。

有的人,卻要到垂垂老矣,方始悟到“人生不可忽略之重”,卻亦身不由人。

所以,蘇格拉底提出“認識你自己”這一哲學命題,並從什麼是幸福、美德、真理、正義等,旨在說服人們不要專注於對身外之物的追求,而應去改造自己的靈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當你成了一個真正的人,無論外界如何風潮湧動,都會對自己真誠,堅守原則,並能夠知道自己是誰,來自哪裡,而又將去哪裡,一生不荒廢、不耽誤、不枉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