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離開更像警告:江湖還在,你卻未老先衰

他們的離開更像警告:江湖還在,你卻未老先衰

金庸去世,在各界都引起軒然大波,大波兒的悲傷和回憶奔湧而來。有人覺得他帶走了一代人的武俠夢,有人覺得他留下了撲朔迷離的江湖情,有人覺得江湖不在了,有人覺得自己沒有後臺了。

其實,江湖在的,並且一直都會在。只是怕我們,未老先衰。

他們的離開更像警告:江湖還在,你卻未老先衰

手機不離手,電腦揹著走,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把自己活成了穿著信息時代鎧甲的鬥士。於是為了更像鬥士一點,我們犧牲了諸如健康,滿足感,幸福之類的東西。所以,在爸媽的對話框裡看到最多的信息也不過兩類,一是催婚,一是照顧好自己的身心。

對於這些信息,很多時候我們是無意識的。我年輕得很,熬個夜唱K,喝點酒買醉,加班到凌晨,吃包辣條泡個面感覺能撐到第二天天黑。我也曾有過一段耗損重度的時光,倒不是逍遙浪蕩,是莫名得焦慮。

焦慮的直接表現是,淺眠甚至失眠,恨不能把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填滿,走路吃飯彷彿都在趕時間,小短腿兒恨不能把一米八的大長腿落很遠。但是,當有人問起,自己竟然支支吾吾說不出所以然。為什麼要趕時間,為什麼要把生活填得很滿,為什麼逼迫自己,不知道,都不知道。

那段時間裡體重下降很快,嬰兒肥的臉也快瘦成了錐子。之前一度覺得那句“瘦下來的人生簡直就和開了掛一樣”很酷。但真的以這種狀態和方式瘦下來以後,生活非但沒有開掛,反而給了迎頭一棒。很多時候乾嘔,越來越吃不下東西,對食物失去興趣,遇到事情或者問題慌亂而敏感,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進而變得更加焦慮。

惡性循環。

有一天我收到老媽給我發的信息,還是好好吃飯,還是注意自己的胃,還是注意安全,還是別太勞累。沉默片刻,打完“嗯,知道了”幾個字刪掉,再重新打字再刪掉。突然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就像看起來嶄新卻突然壞掉的水龍頭,所有的情緒噴湧而出,似乎終於找到了一個出口。

我終於說不出來,我有多年輕,我可以多拼命,我有的是力氣再和生活大戰三百回合。我吃不下飯,我睡不著覺,我為很多事情擔憂,更為尚未發生的事情憂慮,我假裝過得很充實,其實我沒達成任何目標和願望,我跟自己說瘦了以後穿衣服都很好看呢,摸到自己根根分明略凸出的肋骨的時候卻第一次感到害怕。

也是第一次,覺得家人看似絮絮叨叨重複N遍的話,其實每一個字都珍若至寶,情義千斤。

他們的離開更像警告:江湖還在,你卻未老先衰

“很多人來了去了,很多人擦肩走了。”以前寫這樣的句子用來感嘆時間,懷念情愛,現在卻越來越多得描述現實。網絡上積極抗癌的例子屢見不鮮,最後還是被死神帶走的結果也都尋常,網友的和支持鼓勵以及自我深省最終也只起到了片刻作用。

然,當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邊,發生在親人朋友的身上的時候,是斷然說不出“賺最多的錢,住最好的醫院”這麼灑脫的話的。

不論年紀大小,健康從來不是一個俗話題。髮際線後移是真的,熬夜渾身無力是真的,卸妝後的憔悴是真的,自我加油打氣說明天會更好是真的,有權利不考慮任何因素給到你一個美好舒適的生活你會立刻像狼一樣撲過去擁抱它,也會是真的。

他們的離開更像警告:江湖還在,你卻未老先衰

病重的老人躺在病床上,看著窗外街道上的年輕人說,你看他們,像不會死一樣。

病重的年輕人躺在病床上,看著蒼白的天花板說,原來我是會死的。

原來我是會死的。

原來我是會死的。

原來我是會死的。

以前,舞臺上那對捧哏逗哏一直在腦海裡,就覺得常寶華和師勝傑一直在;《朋友》一直在腦海裡,就覺得臧天朔一直在;《非常6+1》刻在了記憶裡,就覺得李詠一直在;那些武俠小說也裝進了青春裡,就覺得金庸一直在。

如今關於他們的記憶都還在,他們卻不在了。他們怎麼能不在了呢?

他們怎麼能不在了呢?

他們怎麼能不在了呢?

他們怎麼能不在了呢?

人類的大部分悲傷和不安全感來自於對突然失去的不適應,這兩種思考,如出一轍。年輕的我們以為自己不會遭此厄運,就像我們不相信那麼閃閃發光如神一般給我們的歲月留下美好回憶的人們不會離開我們一樣。

悲傷會過去,安全感也會慢慢尋回,江湖依舊,我們還在啊。想到那句話,少生點氣/焦慮/趕路/耗損,多活幾年。

他們的離開更像警告:江湖還在,你卻未老先衰

有人說,你要有理想和抱負,你說你最大的理想是小院一個,良田幾畝,有人又說,你這算哪門子理想抱負。

有人希望你,達可兼濟天下(一人成仙,雨露均霑),更希望你,窮則獨善其身(別找我借錢,別找我借錢)

你呢?

如果你想慢下來,就慢下來吧。真正愛你的人是不會苛責你的,他們更想要你們在一起能多一點再多一點時間。

江湖也在的。在的,一直都在。

願你夜裡有燈,夢裡有人,身體和心裡都有明天。

他們的離開更像警告:江湖還在,你卻未老先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