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探花、榜眼和狀元,分別對應現在什麼樣知識水平?

那些心酸的日子


在古代讀書人的眼中,考取功名是一生最大的事情。科舉考試可以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後階段的殿試,一、二、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我曾經普及過類似的問題。古代讀書,名頭從童生開始,依次是童生、生員、舉人、貢士、進士。大致上,現代的高中生相當於童生,大學生相當於舉人。

但是舉人這個階層也有不同,除了一般的舉人,還有能夠進入國子監讀書的監生、廕生、官生、貢生。這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雜牌大學和名牌大學。

但是,舉人這個階層還不算終點。舉人之後是貢士,大約相當於現在的碩士;而貢士之後還有進士,大約相當於博士。

再下一級,才是狀元、榜眼、探花這一級,所以可以簡單理解為,他們大約相當於全國博士會考的一、二、三名,起碼也是博士後。

當然了,由於古代沒有詳細分科,因而其難度要比現在分科考試困難得多。並且,科舉到最後,頗有現代考公務員的意味。也就是說,雖然偏文科,但這些文人的考試,是既有理論又有一部分實技、尤其是政治才能的。

總結一下,狀元、榜眼、探花,大約相當於現在文科類、還附帶部分其他學科知識、又有一定實際技能的,全國範圍內的博士學位人員聯考,其中的一、二、三名。

順便,在此基礎上,他們還要精通除地方語言外的官方語言及某些少數民族語言,有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懂音律、書法、繪畫、下棋等方面的才華。某些朝代,還要懂武術等。

就算是現代多才多藝的文科博士後的升級plus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