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宗派·法脈

永福寺的聞名離不開古琴家念順。他是永福寺的方丈。

念順大和尚,早年結茅華頂天柱峰,庵居七年,教習止觀,心棲禪淨,並乘溈仰宗第十代法脈,江蘇人,先在浙江天台山出家為僧,後至杭州韜光寺、永福寺修行。

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他所攜領的永福寺,也以多才華出眾的藝僧而聞名,被稱為中國最文藝的寺院。

念順和眾多僧人一起,藉助古琴、書法、繪畫、茶道、篆刻、攝影等佛教藝術形式,在僧界和俗界搭建了一條條的林中小道。

走在這些小道上,你總能不期然間,和他們相遇。

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上山,吃茶,下山,弘法。山下有福泉書院,是永福寺的道場。2013年念順在此傳講《佛說四十二章經》,2014年《六祖壇經》,2015年傳講《修習止觀坐禪法要》,2016年圓滿傳講《六妙法門》,2017年是《大乘起信論》,2018年開講的是“浮生半日禪”。

路線·方位

永福寺很有趣,時不時冷不丁的會從側裡跑出野豬和梅花鹿來。據寺廟裡的維那講,野豬有四頭,自己跑進來的,但並不會傷人,梅花鹿兩頭,是放生來的。現在和自然和人之間的關係都很好。

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寺院內就有茶園的,這裡是唯一的一家。它的周圍,是全中國最集中的寺院區域。有11所之多。

從法雲弄走出去,行至將近一公里處,出了門就是佛學院,佛學院的建築很特別,而且每天晚上九點鐘都會敲鐘108下,很美。

出佛學院,穿過後門的竹林小徑,是中印寺。

順著寺院往上,就到了上天竺法喜寺的院牆。再從法喜寺外沿天竺路往回走,會經過中天竺法淨寺、下天竺法鏡寺,繞一圈,再穿過靈隱寺,就可以回到永福寺。

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從永福寺的便門進來,可以一直走到大雄寶殿上面的古香禪院,那是當年慧理禪師修行打坐處。如果還想往上走,可以從後門穿到韜光寺去。韜光寺再往上,會走到北道峰的靈順寺,從那裡翻過山下去,是法華寺,那條路也蠻順的。如果從山頂順著索道往下走,沿植物園方向,可以走到靈峰寺。

問題來了,杭州多寺院,但北高峰、天竺峰這一帶最為集中,當年慧理禪師為什麼會挑中這裡,並且一下子建了這麼多寺院呢?

風水·歷史

將近1700年前,慧理禪師到了這裡,在附近連著建了五個道場,叫五靈,永福寺是其中之一,最初叫靈壽寺,另外4個道場是現在的靈隱寺、靈順寺,還有天竺路上的三天竺法境寺,以前叫靈山寺,以及植物園的靈峰寺,就是“靈峰探梅”那個靈峰。

慧理禪師選中這裡,首先是因為這一帶修行環境很好,古香禪院,在大雄寶殿上方,那裡三面環山,後面有金沙、銀沙兩股泉水環抱,整個山呈U型,像太師椅一樣,非常適合隱居,他來這裡是為了安禪,因為首先要自度,使自己安下來,才能度人。

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從大雄寶殿看出去,近景全是山,數百個山頭浩浩蕩蕩,連綿不絕,佛塔、經幢、佛殿密佈其間。遠景全是城市,高樓林立,大廈森然。中景,是西湖,像是僧界和俗界的橋樑,在這裡,俗界和僧界如此圓融,世間和出世間,似乎只是一體兩面。

永福寺是這一帶最深的腹地,清幽、寬廣,但是這裡又比靈隱寺高了78米,視野開闊。站在大雄寶殿外,可以越過山頂,看到西湖,看到城市。但是最妙處在於:站在這裡可以看見杭州,但站在杭州的任何一個角度卻看不到永福寺。有人曾經站在雷峰塔上往這邊看, 卻怎麼都看不到永福寺,它完全隱秘在山裡。

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靈隱寺太矮,那裡看不到城市。靈順寺太高,城市裡一眼就能看過來,永福寺剛剛好,在山腰上,足夠高,又足夠隱,能看見紅塵,又不在紅塵裡。

這就是韜光養晦,韜光,不是把眼睛閉起來韜光,而是你能看到外面,外面卻看不到你。這就是大隱於市,隔著西湖看紅塵的感覺。

所以這裡風水好,宋室南遷以後,很多皇親國戚也很喜歡這裡,宋度宗的母親就住在永福寺,死後也葬在這裡。

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在永福寺內部走走,這個地方來一次不夠,你從前門進、後門進、順時針走、逆時針走,都會帶來不同的觀感,這是視覺上的。

建築·格局

別的寺院一般都會有中軸線,大雄寶殿居於中間,但永福寺沒有中軸線,也不對稱,各個佛殿沿著山路層層上升,最後一進才是大雄寶殿。

這樣做,一個是因地制宜,永福寺在一個不規整的山坡上,只能依著地勢來建,沒有辦法工整、對稱。另一個原因是,如果按照中軸線建,會破壞掉很多古樹名木,三四百年的大樹在這裡隨處可見,為了保護它們,所有的佛殿和設施都繞開了。當時設計圖稿時,是先把古樹定位上去,再根據樹的位置來安排佛殿。

這就難怪,這個被稱為中國最文藝的寺廟其整個格局非常迂迴,佛殿分佈得很散,而且忽左忽右,但通過盤山而上的石徑串聯起來後,又覺得渾然一體。

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雖是迂迴,但是形散神不散,有曲徑通幽的意境。這可能會給出家人的生活和管理帶來一些麻煩,畢竟這麼多的樹木在圍牆內,防火管理很麻煩。僧人們吃飯的地方、住的地方、上早晚課的地方,也隔得很遠,還是需要點腳力,但比起這些,保持原有的韻味和神態更重要,這也是永福寺對大家最有吸引力的一點。

所以世間並沒有永福寺,只是因為它建在自然裡。所以你找不到永福寺,只能看到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四季·日常

從三月開始,寺內會陸陸續續會有一些花開:早一點的是梅花,晚一點是櫻花,再晚一點是海棠。四月,楓樹上是兩頭紅,夏天裡會慢慢變綠,秋天再次變紅。

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夏天比城裡溫度低,冬天比城裡溫度高,小氣候非常好,以前慧理禪師所在的古香禪院會更明顯。秋天這裡有很多三角楓,很大很高,幾百株都有,很美。到了冬天,如果冷一點,會下比較大的雪,整個世界銀裝素裹,猶如琉璃世界。

寺院也會相應有一些文化活動,春天有茶會,夏天主要是安居,即夏安居,4月15日到7月15日,抄經,用小楷抄《金剛經》,抄《法華經》,整整三個月,也會誦經、講經。秋天有很多世間法的學習和活動,那時事情相對少一點,天氣也適宜。冬天也是安居,夏安居是講,冬安居是參,用三個月時間打坐參禪。

對出家人來說,這片山林就是出離的心靈。

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寺廟的日常,對於出家人而言,一天的生活是這樣的:比較固定的就是兩堂功課(早課、晚課)和三頓飯,其他時間會看書、備課,打太極、站樁、練琴。

晚上游客離開後,早上寺院開門前,還是有很安靜的12小時屬於我們自己支配。

如果只用幾個字來介紹永福寺,那就是:禪境山水、心靈花園。

文藝鼻祖東皋禪師·古琴大師念順

永福寺是東晉年間印度高僧慧理禪師創辦的,歷史上,永福寺在文化藝術領域非常突出。明末清初,永福寺出了一位傳奇僧人:東皋心越禪師,他擅長古琴、篆刻、書法、詩詞,在永福寺駐錫6年期間,廣交天下文人墨客,使寺院成了當時文化人的客廳。

這奠定了永福寺日後的文藝基礎。

他後來到了日本,便把各種技藝在日本傳播開來,甚至編了兩本《東皋琴譜》,一部分是他自己的創作,一部分是明代以前中國文人喜歡彈唱的詩詞——這些詩詞以前是可以邊彈邊唱的,叫絃歌,可惜我們現在只會讀,曲調、音節已經失傳。

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東皋在日本影響很大,被稱為日本“琴學之祖”、“篆刻之父”(其實他在詩詞上的成就更高,兩本厚厚的《東皋詩集》也非常精彩),日本人將他視為唐代鑑真大師後,對日本影響最大的人。大概在2000年前後,日本很多深受東皋影響的僧人、文化學者,為了尋根,都跑到杭州來尋找他曾駐錫過的永福寺,但那時寺院已是一片荒蕪。

2003年的時候,念順大和尚剛從浙江台州的方廣寺到達杭州韜光寺 ,2004年,到了永福寺。

當時韜光寺和永福寺都處於廢棄狀態,但韜光寺還可以勉強住人,念順先住在這裡,藉此修復永福寺。等到2007年永福寺建好之後,僧團一行便搬到永福寺,開始修繕韜光寺。兩座寺院都是由月真大師帶領修繕的。

多年前,念順法師的古琴已經聞名於整個杭州城。這之後就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永福寺的僧人都多才多藝,其實這裡還是有專門修行的苦行僧。並非全是參與世間法的藝術僧人。

藝術僧人的確是永福寺的一大特色,但是寺裡並並沒有刻意培養的意思。僧人們都是自己認真地去學,去鑽研的,需要老師和資金,寺裡會願意支持。

現在寺院裡已經有書法博士、佛學博士;茶道方面,明行法師應該算是杭州禪茶界的頂樑柱了。

月真法師也是佛教圈內知名的書法家。

當然還有從東皋心越法師一直傳承下來的古琴,有好幾個法師都彈得很好,念順大和尚彈的最好。

永福寺:大自然是最好的廟宇

說起彈古琴,其實是在唸順出家之後才開始的,按照他的說法,出家人比在家人時間和空間更加寬裕一些,僧袍就是古裝,佛寺就是古建築,那麼在這樣的氛圍裡繼承古人的東西自然要自然些,既然前朝駐錫的東皋禪師就是古琴大師,於是像是念順大和尚這樣的有先天資質的,古琴技藝養成也就順理成章了。

為什麼選擇古琴?古琴音色質樸幽微,暗合梵唄,與禪一致。有時彈琴,會不知道是手在彈,心在彈,還是琴在自彈。明心見性,於俯仰自得之間。這和唸經一樣,功琴如參禪,人會通過六根感覺六塵,你所處的境,會影響你的身心的境,如琴棋書畫,讓人提升;不好的境,如聲色犬馬,會使人沉淪。

在永福寺這麼多年的帶動下,現在整個杭州,特別是寺院裡,大部分都開始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建設:靈隱寺成立了雲林書院,每年舉辦琴會、茶會;中天竺法淨寺因為有茶園,所以有了自己的“法淨禪茶”;像杭州佛學院,在全國這麼多佛學院裡,它建得比較晚,但它是唯一有藝術院系的佛學院。

在唸順大和尚看來:佛教進入世間的方式可以很多種,比如僧傳裡多記載一些有特異功能的高僧,這並非推崇特異功能,只是因為世俗人的多樣性,而選擇了多樣性的弘法。所以,寺院既倡導茶道、琴道、禪意畫這一類藝術形式,也歡迎濟公一類的癲僧。但濟公的核心是超脫,他完全超越了世間的法則,癲只是一種形式,用以點化世人,使人們放棄名相的羈絆。

信徒也可以分為理性和感性兩類,理性的信徒可以選擇苦讀經書,專研佛理。但感性的人,更適合音樂、書畫、古琴,大部分人都是感性的,所以還是要弘揚文化藝術。這十年來,永福寺一直在做弘揚佛教文化藝術的事業,比如開創了杭州第一個寺院大講堂,現在,迦陵講院的梵籟堂。每週六週日,都會在那裡舉辦佛學講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