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審核發佈流程

信息服務平臺昨啟用,實現“不進一扇門、不找任何人、辦成所有事”

11月1日,從南昌市人社局獲悉,南昌機關事業單位智慧工資信息服務平臺上線,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工資服務”的技術手段,讓數據多跑路,群眾不跑腿,達到工資業務辦理“一網通辦、一次不跑”。

據瞭解,11月1日起,南昌機關事業單位全部工資業務均在線上辦理,考慮到各單位檔案電子化進程等因素,將2018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定為過渡期,在此期間,線上審批和線下審批將同步進行。自2019年1月1日起,原則上停止線下審批,全面實施工資業務線上審批。

數據顯示,南昌市共有機關事業單位近600個,工作人員3萬餘人。每年辦理人員調動、職務崗位晉升、轉正定級、退休等工資業務約4萬人次。由於涉及部門多、業務量大,以及部門信息壁壘等問題,使得工資業務審批週期長、排隊人員多、來回往返跑的現象比較突出,已成為機關事業單位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


南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審核發佈流程


“以往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業務辦理從單位申報到兌現,各單位經辦人需要攜帶檔案及相關的紙質材料往返於人社、財政、主管部門之間,有時候因為少帶了一項材料、填錯了一張表或少蓋了一個章,更是要多次來回奔波,行政成本高,辦事效率低。”南昌市人社局局長黃小華介紹,改革後,依託智慧工資服務平臺,建立“不見面”審批系統,由“人員跑腿”改為“數據跑路”,實現了從業務申報到待遇兌現的全程網辦。各單位只需按照系統標準化辦事指南的提示,在電腦PC端進行一次網絡申報即可。相比以前,流程簡單清晰,並大幅減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

以新進人員工資待遇兌現為例,過去,經辦人員需要攜帶個人檔案等材料經過初審、複審、審批數據下發、工資基金核增、統發支付等5個步驟才可以辦理完,期間至少需要前往人社工資部門2次、財政統發支付部門1次。實行“一次不跑”服務模式改革後,經辦人員只需將個人檔案等有關材料在平臺使用端上傳即可,經主管部門審核、人社部門審批後,有關審批數據信息將直接傳輸給財政支付部門,辦事環節減少了80%以上。

智慧工資信息服務平臺上線後,在工資統發支付方面,將現有的市級財政工資統發紙質審核、單位跑單模式改為電子審核、數據共享模式。待遇發放更加精確及時,通過數據信息的實時共享,不僅可以杜絕各單位在工資變動審批完成後,不及時辦理工資統發信息變更的現象,更能確保工資待遇精確及時地兌現到位。

黃小華介紹,通過智慧工資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了工資業務從申報受理到待遇兌現的全程網辦,加強了與各單位及財政等部門數據平臺的對接、共享,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還有助於進一步規範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秩序。此外,服務對象的不見面、服務流程的全公開、系統的智能審核,工資業務由管理變成了服務,杜絕了權力尋租和暗箱操作現象的發生。記者 劉 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