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研发的第五代战机X-32:是怎么输给洛克希德·马丁X-35的?

波音X-32第五代战机总共制作了两个原型:在竞争联合攻击战斗机(JSF)项目失败后被关闭,从此再也没有回归。众所周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X-35战斗机,后来在F-35闪电II中重生,赢得了比赛。当波音公司最初开发X-32时,其工程师已经拥有设计小型战斗机方面的工作经验,尽管其中没有一个被推出到该系列中。

原型 X-32 于2000年9月18日首次登上天空,外形看起来更奇怪,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感到可笑。其原因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进气口,而且还有一般的空气动力学概念。波音公司的核心是一个非常厚的三角翼,飞机的主要燃料供应位于此处。这台机器有一个V形尾巴和大型内部武器舱。这两种情况都是现在第五代战斗机的常见现象。众所周知,这种方法可以保持飞机的低能见度。

在X-32的舱室中,可以放置四枚“AMRAAM”型导弹(根据其他数据是六枚)或两枚导弹和两枚“JDAM”型空中炸弹。在F-35上可以看到类似的东西,尽管现在它的武器库将随着最新的微型炸弹SDB(小直径炸弹)而大幅扩展。

X-32设计的一个显着特点是Pratt&Whithey(普拉特·惠特尼集团公司)SE614发动机的位置,这是在F119以前发展的。尽管设计有些奇怪,但具有很高的机动性,理论上可以在近距离空战中挺身而出。

波音研发的第五代战机X-32:是怎么输给洛克希德·马丁X-35的?

波音X-32第五代战样机

由于X-32和X-35之间的所有差异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重量、尺寸、单引擎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在批评这些机器上应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时,首先要考虑到 JSF程序本身的要求。美国军方不仅要取代F-16、A-10和F/A-18A/D,而且还要全部取代普遍登陆舰上垂直起降的“鹞”式战斗机。所有这些规定,对飞机的技术要求留下了初步印象,大概就是,这架飞机不会太长或太重,没有限制距离和要求具有垂直起降功能。

可是到最后,为什么X-32最终失败了?

1、当X-32原型已经完成后,美国军方却改变了技术规范。在做出改变之后,继续采用波音公司选择的无尾方案来实现所需的飞行质量已不再可能,因此,如果获得采纳的话,波音公司必须重新设计建造一架带有尾羽的新飞机。后来提出了相应的模型,可却从未上过天空。

2、垂直起降计划人们可能不同意这一说法,但一些专家认为,对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来说,在垂直/短距离起飞和垂直着陆方面技术更为成功。如果波音决定建造一个2号“鹞”式战机,那么在X-35上他们使用的方案是“一个升力推进发动机+一个风扇”。大家知道1991年至1997年,洛克希德·马丁与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在合作。据悉,在90年代中期,经当局许可,雅科夫列夫出售了美国Yak-38和Yak-141的所有文件,这些文件在垂直起飞和垂直着陆方面与X-35部分相似。X-32飞机没有风扇,但它在机身中间增加了两个主推进发动机喷嘴,这种方法有其缺点,因为需要在飞机中心安装起重喷嘴会产生严重的技术限制。无论是在发动机的长度上,还是在战斗机的长度上,反应式喷气飞机都有必要在位于尾部的喷嘴上取出,喷射流必须被带到位于尾部的喷嘴。

波音研发的第五代战机X-32:是怎么输给洛克希德·马丁X-35的?

波音X-32第五代战样机

3、都知道著名的F-117 Nighthawk(夜鹰)是第一架具有技术完全成熟的隐形功能飞机,研发者就是洛克希德·马丁。到X-35首次飞行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工程师不仅经历过F-117的研制,还掌握有小型战斗机研制工作的经验。猛禽也是这家公司的产品。反过来,当X-32的工作开始时,波音公司没有“隐形”方面的技术经验,尽管它开发的许多飞机在当时来讲都是革命性的。但这次这个项目是关系到下一代军事战略计划成败的重要工程,美国国防部是不会随意将它委托给任何人技术不成熟的制造公司。所以,这就降低了波音获得成功概率。

4、保守的军事领导X-35对X-32的胜利看起来很自然,因为美国军方很难冒风险选择一个极不寻常的波音公司。结果,军方选择了一架设计相对保守的飞机,它在很多方面都与猛禽F-22类似,其原型胜过YF-23。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这次要归功于比竞争对手更传统的布局设计。

理论上讲,波音的研发方案,将来在研制其他类似飞机时尤其有用,特别是对于外国客户。然而,从第五代战斗机后续的一些项目设计当中却看到波音公司居然没什么改变。应该指出的是,大多数国家不强调要求垂直起降。没有人拥有像美国这样庞大的通用两栖舰队。

但是作为飞机的YF-23还是可以有机会出头的,将来可能会成为日本的新一代战斗机。这对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来说,将不得不面对一个竞争对手,为此,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长期以来一直避免触及这个问题。(两公司竞争日本空军的新机项目)

波音研发的第五代战机X-32:是怎么输给洛克希德·马丁X-35的?

X-35、F-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