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家一戶分散式種植模式,平原探索鄉村產業“新路子”

2018年,平原縣大力推進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打包百萬畝良田對接百家強企名校,走出一條規模經營、裝備現代、綠色生態、優質高效、三產融合的鄉村產業振興路——

打破一家一戶分散式種植模式,平原探索鄉村產業“新路子”

桃園街道吳家莊村投資2000萬元建設的農業規模服務中心投入使用


打破一家一戶分散式種植模式,平原探索鄉村產業“新路子”

平原“綠洽會”上20餘家龍頭企業加入縣現代農業產業聯盟,12家龍頭企業和高校院所與平原簽訂合作協議

打破一家一戶分散式種植模式,平原探索鄉村產業“新路子”

王杲鋪鎮甜南村村民領取秋季土地收益分紅

打破一家一戶分散式種植模式,平原探索鄉村產業“新路子”

平原供港蔬菜基地蔬菜“喝上”純淨水

打破一家一戶分散式種植模式,平原探索鄉村產業“新路子”

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無土栽培、滴灌栽培等農業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打破一家一戶分散式種植模式,平原探索鄉村產業“新路子”

打破一家一戶分散式種植,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農業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

2018年,平原縣在黨支部領創辦土地合作社的基礎上,打包百萬畝良田對接百家強企名校,有效破解了空心化農村低效種地的困局,實現了與大型農業龍頭企業“二次嫁接”,吸引高端品牌、高端人才、雄厚資本注入平原,為廣袤的平原沃土帶來了新事物、新產業、新希望。

新標準葡萄論粒賣

“當初我們用一串葡萄得到了縣鄉負責人的認可,促成了項目落地。 ”廣州佳禾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程守勇介紹。“這串葡萄每串40粒、720克,一串一斤半,國內每斤約120元,一粒葡萄18克、4.5元。將來,我們智慧大棚種植的葡萄都是這個標準。 ”

在程守勇看來,農業不是天種天收的產業,現代農業產品要有標準的外觀和內在,要精心雕琢。 46歲的程守勇是平原縣龍門街道水坑王村鄉賢。2000年他走出鄉村,遠赴深圳從事PC電商。

近年來,隨著PC產品更迭速度放緩,程守勇的團隊開始了戰略轉型。“我們電商團隊在做戰略規劃時發現,PC產品的更迭速度放緩,而高端、高頻消費會成為互聯網的新寵。在調研的基礎上我們確立種植陽光玫瑰鮮食葡萄作為轉型方向,並在北緯38度——世界葡萄黃金種植帶尋找種植基地建設超級大棚。 ”

得知程守勇投資建設超級大棚的想法後,龍門街道辦事處立即整合水坑王村1000畝土地,積極與其對接。“我們正好處於葡萄黃金種植帶,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利用3天整合千畝土地的效率及家鄉情節,最終吸引了超級大棚的落地。 ”平原縣龍門街道黨工委書記鄒月亮介紹。

離鄉18年後,程守勇帶著7000萬元項目資金及人才團隊,重返水坑王村建設超級大棚種葡萄。“除了已有電商團隊,我們引進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專家教授,與葡萄產銷聯盟海唐春建立合作,對接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引進日本陽光玫瑰品種,採用日本平架栽培技術,種植全程摒棄化肥農藥,應用有機肥特別是鴿糞,以高品質產品打開高端消費市場。 ”程守勇說。

眼下,佳禾超級大棚工程建設、人員招聘正在同步緊張進行。“我們要招100名本地農民,去雲南昆明培訓種植技術。這些工人要學習如何讓葡萄減產,提升品質。”程守勇笑著說,“一株葡萄能開180朵花,我們只留下60朵坐果。60串葡萄長到黃豆大小時,還要將葡萄內輪果去掉,疏果到40粒,確保葡萄風味、外觀、品質達到最佳。 ”

新模式由蔬菜大棚到植物工廠

無獨有偶,2018年5月,德州金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1億元,在王杲鋪鎮建設智慧大棚項目。在分管農業的副鎮長朱林東看來,這個農業智慧大棚更像是一個工業項目。“項目建設方是國內頂尖溫室大棚建築商北京京鵬集團,引進生產線的是全球領先的整套荷蘭設施。 ”

智慧大棚在王杲鋪鎮的出現,是王杲鋪鎮與企業的雙向選擇。王杲鋪鎮有25年大棚黃瓜栽種歷史,現有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8000餘個,是山東省蔬菜產業明星鎮、“京津蔬菜園”。但一家一戶大棚種植發展多年,遇到了明顯的瓶頸。“1畝棚10畝田,大棚收入較種田高十倍,勞動強度也是種田的10倍,老百姓掙的是辛苦錢。 ”朱林東說,“菜農想從高強度的勞動解放出來,面臨理念、技術、資金、市場的限制。 ”

為此,王杲鋪鎮立足產業優勢,在黨支部領創辦土地合作社的基礎上,整合甜北村2000畝土地,引進了金博智慧大棚項目。“外來的和尚”有何不同?“甜北村是砂質土不適合種菜,我們採用了無土栽培、滴灌技術,引進了荷蘭整套氣候控制系統、供熱系統、循環灌溉系統、二氧化碳供應系統及包裝系統。可以實現恆溫恆溼,節約水肥80%,畝均用工減少80%。產品直供百勝中國、麥當勞等知名企業。 ”金博智慧大棚項目經理宋健介紹。

在朱林東看來,不同之處既是智慧大棚的領先之處,也是本地菜農的轉型方向。“普通百米大棚,一個農戶管理1畝地左右。智慧大棚可以實現一個人管15畝地。我們通過智慧大棚的引領,逐步向周邊農戶推廣二氧化碳發生器,減少化肥使用;推廣機器落秧、機器採摘設備,提升蔬菜生產的品質和效率,實現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 ”

不僅如此,依託“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龍頭企業+一體化農事服務平臺”的運營模式,王杲鋪鎮在平原農業產業聯盟中優選甕福集團、廣西田園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一科技有限公司、軍糧集團、中農新墾等農資、農藥、農技、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企業,與金博智慧大棚項目深度合作,形成了三產聯動的示範效應。“接二連三”不限於此。“智慧大棚投資21億元,建設20個單體面積200畝以上的大棚。這20個超級大棚位於德州市中心城區與平原縣交界處,毗鄰省級溼地公園、清真寺等地標景觀,棚內不僅有瓜果蔬菜,還有熱帶水果、觀光采摘、遊樂園,將形成輻射德州南部的生態觀光產業。 ”王杲鋪鎮黨委書記高洪星說。

新機制
頂層設計化零為整

“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龍頭企業+一體化農事服務平臺”的運營模式,是平原縣立足黨支部領創辦,振興鄉村的三種模式之一。

2018年以來,平原縣在農村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出“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專業合作社+產業聯盟”“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鄉鎮聯合社+特色訂單種植基地”“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龍頭企業、科研院所+一體化農事服務平臺”等具有典型特徵的經營模式。

在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看來,三種模式異曲同工:農業新六產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必由之路。新六產的基礎在一產、一產的瓶頸在土地、土地的劣勢在分散化。我們立足黨支部領創辦土地合作社的基礎,以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為引領,加強頂層設計、打造農業產業聯盟,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服務平臺、機制保障。

一年來,三種模式在平原鄉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王杲鋪鎮立足“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專業合作社+產業聯盟”模式,引進平原鑫源糧食種植合作社,訂單種植糯玉米,直供美國宜瑞安集團,實現了特種玉米種植、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供銷模式;前曹鎮立足“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鄉鎮聯合社+特色訂單種植基地”模式,依託鄉鎮聯合社對接中坤天成三產融合田園綜合體項目,發展玫瑰種植1萬畝,可實現年產玫瑰鮮花6050公斤,並配套建設玫瑰食用、化妝品、香氛等玫瑰加工項目;桃園街道辦事處立足“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龍頭企業、科研院所+一體化農事服務平臺”模式,引入農業龍頭企業山東魯望集團,累計流轉土地2萬畝,一期拆遷13個村莊,打造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

同時,平原縣大力整合25個部門的39種涉農項目資金2億多元,向重點區域、主導產業、重大項目傾斜,土地、人才等各項優惠政策將優先支持綠色農業和鄉村振興。並與20餘家農業龍頭企業共同組建平原縣現代農業產業聯盟,促成12家龍頭企業和高校院所達成合作。

新機制帶來新氣象。“不用自己種地,收入比自己種地時還多。全村1000畝地,以每畝120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農業龍頭企業,老百姓不僅入社熱情高漲,到超級大棚打工的意願也很強烈。”龍門街道水坑王村黨支部書記王洪泉說。桃園街道西楊村消除了存在了38年田脊,土地增加12畝,農機應用更加高效;吳家莊、寇坊村整村拆遷、全部復墾,村民就近遷入城鎮實現城鎮化;12名博士碩士來到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種田,為職業農民注入新活力。

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變化訴說著百萬畝良田對接百企名校取得的可喜成績,一條“規模經營、裝備現代、綠色生態、優質高效、三產融合”的平原地區鄉村產業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