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岔|糖果儿

打 岔

老妈的耳朵越来越背了,整天在家闹笑话,但是很明显,那是她在思考。八十五岁的她,敏锐的思维还活跃的像树上的猴子,从这个枝头荡到那个枝头,不停的扑捉每一个信息,然后去研究,去分享。

除过睡觉,她几乎从不让自己的身心闲着。多年以来,他跟老爸每天中午都有两三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一副老花镜,一个放大镜,一本养生杂志或者华商报,让他们的岁月丰饶的像闊酌饱满的秋天,充斥着老年人少有的五彩斑斓。

打 岔|糖果儿

钓鱼岛事件,曾经让她焦虑失眠,总担心打起仗来天下乱了,我们的生活可怎么办。反腐开始,她又兴庆的告诉我们,幸亏当初没有继续上班,要不然现在她肯定被当成老虎被抓起来,说不定还得让我们给她送饭。

大家在一起说话,她会认真的听,听见听不见逮着一个音就任意发挥,经常是你说东她说西,你说打狗她听撵鸡,并且是撵的满天飞。

教妈妈使用智能手机,这曾经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有一次回去,妈说她又忘了怎么按。我就一个键一个键给她讲,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她都会反复跟着念。

打 岔|糖果儿

“妈,你看,红色的是挂断。”

“哦,红色的是炸弹!哎呀!怎么还有炸弹呀!”

老妈一脸惊恐,笑得我半天直不起腰。

干脆就说:“是炸弹,一爆炸线就断了,那边就没声了。”

妈看我笑呢,知道自己又闹笑话了,也开心的笑了,像个孩子。不过从此也就记下了。

有一年夏天,陪爸妈还有姐夫的妈妈一起回老家。开饭前,三个老人坐在那里聊天,因为都听不清,所以大家都要大声喊,主要靠看口型猜测着去接对方的话。说的倒是天花乱坠很起劲,但是话题却跑得飞快,大多数都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乱窜,你根本不知道她们聊天的主题是什么。

这个说“擀面”,那个说“火箭”,这个说“赶集”,那个说“买蓆”,往往自己一语惊人,还要嘲笑别人。

爸说:“楼上热的太!”

阿姨笑着说“哦。”

妈说“你肚子饿了吧,菜还没上桌你就闻见今天的菜香的太。”

爸说:“刚才打麻将赢了八块”

阿姨依旧微笑着说:“哦”

妈说:“你想吃芹菜?玲玲,一会把芹菜炒熟点,你爸要吃。”

我们在一旁笑疯了,阿姨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也笑。我问她:“大家笑啥呢?”阿姨有点羞涩,慢悠悠的说:“我也不知道,反正看大家都笑呢。”

她的安静、随和,跟妈妈完全是极大的反差。

打 岔|糖果儿

老妈看大家笑她,赶紧自豪的说:“我虽然听不见,好歹还会打岔,总比啥都听不见强吧!”

我们醉了!笑声在家里挤堆堆,盛不下了就从周围的窗口飞出去,惹得更多的热浪涌进来看热闹。

老妈爱美,超爱美,从来都不服老。八十岁那年,姐姐给她买了双很舒适的老年鞋,但她就是不上脚,随后才悄悄告诉我:“你姐给我买的鞋,那么老气,明明是老婆子穿的,我才嫌难看呢!”

妈嫌老气,姐自己穿了。

同样,我给老妈网上买的棉衣,她穿了一个月后不喜欢了,就用袋子给我提了来:“这衣服太老气了,先放你这,等我以后老了不得出门了在家里穿吧”。

我提着衣服,看着认真的老妈,哭笑不得。知道妈敏感,不能让她着急,急忙若无其事的说:“没事,网上买的都能退,我给咱退了重买”。妈这才放心,那件衣服也就躺在柜子里至今,只是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受到妈妈的青睐。

打 岔|糖果儿

妈总说外婆当初太爱干净,八十多岁的小脚,还坚持自己洗衣服,怕别人洗不干净。出门好歹也不柱拐杖,她总说:“还小呢,柱个拐杖还不被人笑话死”,她比起外婆差远啦。

唉,女人天生爱美不服老,到了她们这里也算是表现到了极致了!

老妈的勤快也是绝无仅有的,无论别人做什么她都不放心,跟在后面要指挥要帮忙。你煮面,她就接点凉水等着;你切菜,她拿个盘子等着;你炒菜,她会不停的叮嘱你盖上锅盖,那菜叶子难熟的很!就连你洗个碗,她都会站在一旁等着,不停的给你帮忙调节水,看浪费多了,或者哪里没洗干净了。有时候我们说一句让她去休息,别总跟着操心受累,她立刻敏感地说:“人见不得谁了才不爱听她说话,不爱跟她在一起”!说得我们恨不得在嘴上贴个胶布,只有把一丝无奈压在心里,由着她去。

要开饭了,我在厨房大声喊:“妈,辣子在哪里”?妈从客厅急匆匆赶来,一脸疑惑:“啥?袜子?现在要袜子做什么?”

窗外的太阳醉了,放逐一缕安暖从窗户嘻嘻哈哈地探进来,视线却越来越朦胧。

“哎呀!油冒烟了,我的妈呀,赶紧,要辣子,不要袜子”!

打 岔|糖果儿

【作者简介】糖果儿,原名唐小玲,陕西商洛人,喜欢唱歌,更喜欢文字,虽不是生活的宠儿,却永远面向阳光。惟愿在清浅简单的生活中做真实的自己,保存一份温暖的感动,不求优于别人,只求未来的每一天都优于昨天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