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死前說:此人不死,蜀國要亡,諸葛亮不信,最後卻成為現實

劉備臨死前說:此人不死,蜀國要亡,諸葛亮不信,最後卻成為現實

無論你是學生還是工作者,當你進入新學校新班級的第一天,還是你穿著西裝迎接第一天上班的時候,你會遇見一些比較看對眼的朋友,初次見面你們聊的很開心,覺得互相特別和的來,又通過一段時間的磨練你們慢慢的熟悉彼此,就這樣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古時候的英雄或者大人物,往往會通過一次打鬥或者戰役,發現彼此身上各自獨特的脾性,互相看對方十分上眼,進而就發展成為了一對好朋友。而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的諸葛亮也有這樣一位因眼緣看的順而把他看做親兒子一樣對待,那個人就是馬謖,但是劉備卻十分討厭,厭惡他。

劉備臨死前說:此人不死,蜀國要亡,諸葛亮不信,最後卻成為現實

馬謖是一個具有真才實學的將軍,從小就開始學習兵法,在軍事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但是他的哥哥馬良也是蜀漢的一位大將,地位遠高於馬謖,其掌握的權利十分大,而劉備作為一國之君自然不會讓馬家兄弟阻礙蜀漢的發展,影響自己的統治地位,所以他對還處於普通職位的馬謖十分苛刻,處處看他不順眼。劉備還多次提醒諸葛亮要提防此人,不要重用他,可是諸葛亮卻十分喜歡馬謖,他看見馬謖的第一眼就覺得此人以後可重用,曾有人質疑馬謖之所以討諸葛亮喜歡就是因為他會拍馬屁?可事實真的是這樣麼?,很顯然,要是隻說他就會拍馬屁是錯誤的,反而應該這樣解釋。他其實是有一定真才實學的,所以在和諸葛亮商討朝廷大事時,總是誇誇而談,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讓諸葛亮十分欣賞,但是這些頗有道理的話在劉備聽來就是譁眾取寵,沒有一點真本事來實踐證明過的,所以劉備也因為更加討厭他,即便是到了後來劉備快要去世的時候,託孤時,還是告訴諸葛亮,此人若是不死,蜀國就要滅亡了。

劉備臨死前說:此人不死,蜀國要亡,諸葛亮不信,最後卻成為現實

其實歷史上一些文獻對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描述的過於誇張,真實的諸葛亮在軍事上並沒有特別的優勢,他只是在管理人事方面業績比較突出,真的讓他去戰場打起仗,他未必能讓整個蜀漢軍隊取得勝利,所以馬謖的出現給了他很大的幫助,馬謖的軍事才能加上他的管理能力,所以在整個蜀漢一下子讓他諸葛亮的領袖形象樹立了起來。

劉備臨死前說:此人不死,蜀國要亡,諸葛亮不信,最後卻成為現實

有一次,諸葛亮曾深夜選馬謖進宮聊天,馬謖也是個十分盡職的好將領,連忙感到諸葛亮府中,兩人一見面,便開始暢聊起來,聊了整個晚上,具體的就是商議第一次北伐該如何去進軍和梳理進軍路線,兩人在這個問題商量討論了很久,最後馬謖毛遂自薦親自去上戰場帶領軍隊去殺敵,當時好多朝廷大臣反對諸葛亮這樣的做法太過草率,馬謖只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上戰場帶軍隊經驗十分不足,不能拿整個蜀漢的命運去冒這個險,但是諸葛亮還是堅持自己的決定,馬謖就這樣去上了前線,但是他真的如那些大臣所言,一上戰場,還沒分清敵我地位優勢和氣候變化,便開始貿然出兵導致蜀漢軍隊大敗。撿了一條命的馬謖會到宮中,諸葛亮為了樹立威信不得已將這位知己按照軍法處死,諸葛亮內心其實是十分不忍的,但是既然觸犯軍規就要收處罰,再加上劉備臨死時的遺言,只能揮淚斬馬謖了,這次大敗讓整個蜀國在也沒有了一統天下的能力,只能慢慢的被魏國所蠶食,可以說劉備臨終的遺言竟然真的應驗了。

劉備臨死前說:此人不死,蜀國要亡,諸葛亮不信,最後卻成為現實

對於馬謖,劉備因眼緣不喜歡他,而諸葛亮卻與之相反。其實若是說馬謖沒有一點本事也是不對的,他只是因為實戰的經驗太少了,雖然通曉很多兵法,一旦到了戰場上就無法真正嫻熟的運用,這跟劉備對他的刻意打壓有很大的關係,相信要是能讓他經歷機場實戰,積累經驗,也是可以成為一位良將的。在生活中,我們也是如此,大多常伴身邊一起吃飯,一次去學習,一起去工作的人,都是我們彼此見過覺得十分順眼的人,所以我們才能玩在一起,但是也需要長一雙智慧的雙眼和機靈的大腦去明辨是非,去找一位真正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