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夢三:tiki-taka的前生——米歇爾斯的全攻全守足球

巴塞羅那的足球哲學始於米歇爾斯,在克魯伊夫率領巴薩登頂歐洲之前,荷蘭教父曾經登陸過西班牙甲級聯賽,留下一個聯賽冠軍。似乎成績上並無過人之處,但是加泰羅尼亞人的排外有目共睹。在70年代能夠在巴塞羅那站穩腳跟,將荷蘭的全攻全守體系和阿賈克斯青訓理念引入加泰羅尼亞的難度絕非現在能夠想象的。他僅僅是在這片土地播下種子,等待時機成熟能夠生根發芽。

解密夢三:tiki-taka的前生——米歇爾斯的全攻全守足球

相較於巴薩的啟蒙者,米歇爾斯的另一重身份是對古典戰術體系做了革命性的改造。彼時歐洲球隊正苦於無法彌補歐洲球員與南美球員個體技術層面上的差距,經常由於一點的崩壞而導致整體的失利。而為了彌補個體方面無法彌補的差距,米歇爾斯根據自己對足球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的設想和實踐,以期求依靠體系來彌補個體的不足。而一系列的假象應運而生:

百分之百控球率的球隊不會失球,十名能夠完全互換位置的球員可以不拘泥於分工的參與攻防、全攻全守的人數優勢足以彌補個體技術的不足(亦即tiki-taka的理論基礎)...而真正應用於指導阿賈克斯青訓和荷蘭戰術體系的三角傳遞在米歇爾斯時代得以貫徹執行,而今拉馬西亞的傳遞即建立於三角傳遞之上。

隨後更進一步的防守體系——菱形切割。(與全攻全守一樣,菱形切割的字眼在米歇爾斯的著作中沒有出現過。媒體和球迷為傳播和討論方便而創造名詞解釋米歇爾斯的戰術理念)

菱形切割:當我方球員在攻擊中喪失球權,對方球員形成由守轉攻的推進過程中,對方球員有正面一百八十度的傳球角度,當對方控球隊員正面遇到防守時,其餘下的傳球路線大約為兩側平線向前延伸指四十五度。當我方一名球員直接對控球者施加壓力,另外兩名隊友切割其傳球線路,最後一名拖後球員進行遊弋掃蕩時,那麼對方球員的傳球線路被完全封死(準確來說是向前的傳球線路被封死)。

菱形切割簡單來說也就是三人合圍,一人遊離收割球權,而且由於433陣型是天生具備三角最多的陣型,在常規站位下能夠更快地製造出菱形的效果,因此它也是夢三最為常用的陣型。

解密夢三:tiki-taka的前生——米歇爾斯的全攻全守足球

如果本隊能夠形成層層的菱形切割防守時,那麼對方從後場傳遞就得到破壞。而整個菱形切割體系隨著單兵防守能力的加強而得持續加強。這套防守體系的要訣在於球隊需要持續保持整體距離和默契。

但是米歇爾斯的阿賈克斯青訓理念的基本三角傳遞恰恰為此而生,三角形傳遞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十米左右的距離,而當本方喪失球權之時,傳遞中的三角很容易與另外一名球員形成一個菱形對持球者進行壓迫。米歇爾斯的四三三體系很容易將各個位置連接成菱形,從突前前鋒到門將,而無法繞開的位置即為後腰——菱形切割的絕對核心,需要隨著體系的跑位反覆移動形成菱形。(這也就是為什麼初出茅廬的布斯克茨憑藉著對於戰術體系的理解能夠將如日中天的亞亞圖雷摁在替補席的原因)

解密夢三:tiki-taka的前生——米歇爾斯的全攻全守足球

米歇爾斯提出了一系列偉大的設想,他作為先行者僅僅進行了一小部分的實踐,而作為他的追隨者,無數的荷蘭教練們或按照米歇爾斯的設想、或按照個人對全攻全守的理解,再基於傳統的三角傳遞之上演繹出不同的“全攻全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