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將要面臨的三大難題,農民不知所措,該如何解決呢?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土地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口中食,手中碗,頭上天。隨著新農村建設以來,農村鉅變也是有目共睹,以往讓人舉步維艱的泥濘土路已成回憶,如今的水泥.柏油路是農民嚮往富裕的通道。但是如今農業的基礎地位仍不牢固,農民逃離土地,農村建設嚴重滯後於城市建設的步伐,農民正面臨著三大難。

鄉村將要面臨的三大難題,農民不知所措,該如何解決呢?

一:種地難獲利,豐產不豐收。一朋友在河北包了500畝地種小麥,今年天旱,一畝地只收800左右,承包一畝的租金是600元,今年的小麥收購價為1.1元一斤。一畝小麥能賣880元,除去種子、化肥、農藥、柴油和僱工,幾乎就是白乾一年。

鄉村將要面臨的三大難題,農民不知所措,該如何解決呢?

二:農村青壯年嚴重流失。。隨著近年來關於人口流動限制的放寬,有大量的農民湧入城市,在城市尋找發展機會 。他們或在工廠打工,或經營其它小本經營,如小賣店或是早餐店。這已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現象。另外,農村每年都會有一些人通過努力讀書而考取大中專院校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近年來伴隨著大中專院校的擴招,這部分人的數量大大增加了。他們在“飛”出大山之後往往留在了城市或者小鎮工作,沒有回到農村。

鄉村將要面臨的三大難題,農民不知所措,該如何解決呢?

三:“空巢”難解決。 中國目前有6700多萬“空巢”老人,其中70%生活在農村,“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已經成為時下許多“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每每逢年過節,一家短暫團聚之後,“兒女一走,心就空了”,也成為這些老人最真實的心聲。而現在全村的留守人口,普遍都在70歲左右。家家都是留守的“空巢”老人,有個災病的,都沒人照顧。這再過個10年8年,村裡的老人一死,這個村子不就成了空殼?

鄉村將要面臨的三大難題,農民不知所措,該如何解決呢?
鄉村將要面臨的三大難題,農民不知所措,該如何解決呢?

筆者想一想,都感到有點恐怖,就是在長期處於戰爭的年代,農村也沒出現大量的“無人村”!若大面積出現“無人村”,僅僅損失的是農業嗎?中國文化的根,那可是在農村呀!

中國的糧食要保證自給自足,受糧食這種商品特性所決定,糧食的供給率必須要達到110% 可現在儘管連年豐收,中國的糧食自給率卻只能達到80%。真正要實現“飯碗”端在自己手裡,“飯碗”要裝上自己產的糧食,這“三農”面臨的“三難”,已是越來越難!這“三農”面臨的“三難”,到底該咋解決?

大家對農村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交流。我是屈鄉農夫,我為農民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