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極從業者:權健就該被查

 王瑩把關於權健的報道給父母看,得到的回覆是,“他們(權健)就該被查,無限極是正規公司,所以才沒被查。”

8號樓工作室 邱慧|撰文 劉洋|編輯

大學畢業那年,王瑩想成為一名專職反“無限極”的人,但礙於和父母的情分,想法一再擱淺。

她的父母加入無限極至今十餘年,從“新人”,到現在至少是“業務主任”以上的級別。

無限極從業者:權健就該被查

無限極新人業務圖(受訪者提供)

無限極官網顯示,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是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旗下成員,成立於1992年,總部位於中國廣州,從事中草藥健康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

據界面新聞報道稱,2018中國直銷公司排名中,無限極超過安利,銷售額達249億,因此被冠以“直銷巨頭”的名號。

1月16日,有媒體曝出,一位患有““幽門螺旋菌感染”的三歲女童在大量服用無限極產品後出現了出現頭髮枯黃、眼睛渾濁等症狀,經醫院檢查該女童被診斷為心肌損害,家屬拒絕60萬和解。

看到報道後,王瑩覺得或許“無限極”這次有希望被調查清楚。“正義來得太晚了,”她說。

無限極從業者:權健就該被查

1月17日,無限極向媒體發佈《情況說明》,稱此次事件是涉事經銷商違反了《經銷商協議》條款,之後將會依規處理。

王瑩不認同這個處理經銷商的說法,“我爸媽和我大姨還有我三叔,在給人推銷的時候,都在不同程度地進行誇大和虛假宣傳,公司不可能不知道直銷員的種種卑劣行徑。事發了推給經銷商,對經銷商不公平,對受害者不負責。”王瑩說,如果只是一個經銷商出現這種問題,那可以推給經銷商,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他們的絕大多數經銷商都存在這種問題,並不是個案。

2007年,王瑩的父母在親戚的介紹下開始使用無限極產品。從淨化器、淨水器,到宣傳可以增強免疫力或治療痛風的保健品。

一年後,兩人正式加入無限極。

“產品當然是在賣的,但是拉人頭才是正事。”王瑩告訴8號樓,母親趙霞曾不止一次地想要自己也跟他們一起加入無限極。

無限極從業者:權健就該被查

這家公司在官網上介紹自己是大型港資企業,旗下僱員超過4700名。目前已在中國內地設立30家分公司、30家服務中心,擁有超過 7000 家專賣店。

體量之下,父母“拉人頭”的主要工作內容讓王瑩覺得,這種模式就是傳銷,跟權健本質是一樣的。

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1月初因涉嫌傳銷犯罪和虛假廣告犯罪,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其公司實控人束昱輝等16人被逮捕。

扳倒權健保健帝國的,正是一份保健品致幼童死亡的控告。去年12月,“丁香醫生”發佈的長文《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文中提到,4歲患癌女童在父親的選擇下,放棄了醫院的治療,改為服用權健的保健品,最終病情惡化離世。

王瑩把關於權健的報道給父母看,得到的回覆是,“他們(權健)就該被查,無限極是正規公司,所以才沒被查。”

她向8號樓提供了一份父母所在的無限極群內聊天記錄顯示,“權健”被立案偵查後的第10天,無限極分公司一名員工在群內詢問,是否有相關部門到無限極專賣店或工作室檢查。

聊天截圖上,整齊劃一的一列回覆:“收到,沒人來檢查。”

王瑩的父母雖然已在無限極十餘年,還是夠不上開專賣店的級別。只有被評定為業務經理級別的人才能開有編號的授權專賣店,沒有授權編號的只能開工作室。

在無限極,如果要升職級或者是保住現有職級需要囤一定量的貨品。

2015年1月1日,他們在六盤水開了一間40平米大小的工作室,以方便溝通“下線”。

父親為工作室新人畫了一份“業務圖”。

圖中顯示,自己消費或者銷售2000元的“無限極”產品,再“推薦”兩個人,兩個人分別自用400元產品並銷售2000元產品,完成相應指標後,可以成為經銷商。圖中顯示,新人職級分為經銷商、見習主任、業務主任和高級主任。

這份嚴密的晉級圖,仍然沒能吸引王瑩加入無限極。今年她面臨研究生畢業,父母仍希望她能夠把無限極作為工作的首選。

“他們瞧不上任何職業”。王瑩覺得很難過,和父母在無限極的事情上,“根本說不通”。

更多的時候,她會在一個名為“無限極受害家屬群”和大家一起抒發情緒。群內200多名成員,大多是家人在參與“無限極”活動的。

無限極從業者:權健就該被查

群主趙毅(化名)為父母做無限極的事情感到氣憤,在報警無用後,趙毅愈發地覺得,“無限極的後臺太硬了,根本拿它沒辦法。” 2017年,他決定建個qq群,跟有著相同經歷的人“發發牢騷。”

“權健”事件在qq群裡傳開了,“權健”實際控制人束昱輝被刑拘,趙毅在群裡發言:“扳倒無限極有了一些可能。”

2008年,趙毅的父母在朋友的介紹下加入了“無限極”。

54歲的父母,從40歲開始加入無限極,現在專職參與無限極活動。從事活動的十年裡,趙毅留存了一些父母購買產品的小票,他估算至少有兩百萬。

按照晉升職級的規則,每個人都需要購買產品,“下家找上家拿30萬貨或40萬貨,再找下家賣出。”產品越積越多,父母乾脆在遼寧營口租了個房子,用來堆放。

趙毅說,父親原來是做房地產企業的,還有一個600平的飯店。“自從聽完無限極的課,他們總覺得原先的傳統生意沒有出路,整天說要開豪車住別墅。”

2015年,趙毅曾在一間屋子裡看到十多個人“又哭又跳,一直在用豪車房子洗腦。”他告訴8號樓,“上線”一般會以改變命運的說辭來“誘惑下線”,“小媽(趙毅的後媽)跟別人說她月入幾十萬,其實根本不存在。”

為了籌集貨款,父親賣掉了原來的公司、房子和車,還借了高利貸,辦了多張信用卡。

因為父親還不上錢款,黑社會來威脅過,銀行也下過起訴書,“我們剛替他還完了30萬,他拿著姑媽的身份證又辦了張信用卡刷了錢。”趙毅記得,父親最落魄的時候沒錢吃飯,“找我們要,不給就出去借。”

大多情況下,父子的爭執點都是“無限極”。他們的聯繫已經越來越少。權健傳銷門事件後,趙毅想把報道發給父親看,但父親始終沒接過他電話。

“我再打試試,把權健這事兒跟他說說。”趙毅說。

他記得勸說父親放棄“無限極”的“事業”時,“他說要跟我斷絕父子關係。”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