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要來了,學生只能宅在家寫作業?看看濟南的中小學都做了些啥

寒假要來了,學生只能宅在家寫作業?看看濟南的中小學都做了些啥

每到寒暑假,很多孩子是心塞的——堆積如山的卷子、練習冊滿滿登登地“霸佔”著學生的整個假期。一到開學前,學生們熬夜突擊成為常態,甚至請“槍手”“排憂解難”。

今年還沒到寒假,濟南第一中學副校長姜明就被學生給纏住了,總有學生滿臉期待地追著他問:今年我們的寒假做什麼項目?

原來,2018年伊始,山東省濟南市中小學生的寒暑假課程“大變身”——讀書、參觀實踐基地、製作手工藝品、學烹飪、走近社區福利院……

濟南第一中學副校長姜明告訴記者:“上次放假前學校統計綜合實踐活動的報名人數,有的活動已爆滿。”

寒暑假要“上課”,還能這麼招孩子們喜歡,有啥魔力?記者走進濟南市的多所中小學,探尋其中的奧秘。

寒假要來了,學生只能宅在家寫作業?看看濟南的中小學都做了些啥

“定製”活動花樣頻出

2018年1月24日,濟南市教育局下發《濟南市寒暑假課程建設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為小學、初中、高中規定了不同類別的課程,包含閱讀、社會實踐、研學旅行、傳統文化教育、藝體課程。

課程的形式以線上、線下雙結合為主。學科老師線上直播教學,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查漏補缺,溫故知新。線下,學生們探訪綜合實踐基地,參與主題研學旅行,組織社團活動。

濟南各中小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設計了畫年畫、寫春聯、剪紙、猜燈謎、唱傳統民謠、學習民間藝術、學唱當地戲曲等各種健康有益的傳統文化民俗活動,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使他們自覺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學校充分賦予了學生自主選擇權,準備了不同的“套餐”。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感興趣的課程。燕柳小學組織學生“項目化學習”,以“神奇的海綿”為主題,設計海綿創意手工製作、海綿浮水實驗等必選項目,穿插演講、種植、繪畫等與海綿相關的活動,以探究式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寒假要來了,學生只能宅在家寫作業?看看濟南的中小學都做了些啥

“學校的寒暑假作業,學生自願參加,儘管沒有對他們強制要求,但學生興趣濃烈,完成作業特別積極。”燕柳小學校長李紅說,“寒暑假作業趣味性強、有挑戰性,讓孩子在研究中學習。有時候孩子們沉浸在其中,連飯也顧不上吃。這培養了學生的專注力和耐心,鍛鍊創造力和創新思維。

體育運動能夠促進青少年身體智力發育,也是培育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學校有完善的體育設施和專業的教師,但是過去放了假,大多數學生都變成了“宅娃”。因此《意見》特別指導學校佈置“每天至少鍛鍊一小時”的寒暑假體育作業。

濟南甸柳第一中學的老師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需求,制定了適合他們在家完成的體育鍛煉。如初一學生以鍛鍊四肢協調和心肺為主,設計了高抬腿蛙跳、鬼步舞、跑步、球類運動供學生選擇,開學後進行體育達標測試。

從硬著頭皮完成任務,到興高采烈地迎接寒暑假。傳統的寒暑假作業,讓學生一頭扎進解題的“苦海”,而現在的他們,面對學校佈置的寒暑假作業一掃倦怠,興致勃勃。如今的作業不僅有趣又有料,更能夠培養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學校還要把學生的寒暑假作業、作品“曬”出來、“秀”一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的環境。打開各個學校的公眾號,學生的創意作品賺足眼球。不少學校印製了專門用於寒暑假課程的手冊,文字呈現學生的成長記錄和軌跡。

校園裡,牆壁上的手抄報、攝影展隨處可見;在學校舉行的學科節、科技節、傳統文化節上,創意十足、精美的手工藝品,讓學生的個性光芒閃耀校園,也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創造的種子。

甸柳一中校長袁瀛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個筆筒,上面寫著“老師辛苦了,我們愛您”,這是今年教師節她收到的學生送的禮物。每次別人看到這個筆筒,她都自豪地介紹,這是我們學生自己做的。學生寒暑假的作品,成了孩子們感恩老師最珍貴的禮品,也成了老師們獨一無二的驕傲。

多彩實踐滋養學生心靈

學校教育是促進學生社會化的重要手段,但這並不意味著教育只能發生在課堂。濟南市中小學倡導寒暑假開展研學旅行課程,目的就在於培養學生對家鄉、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促進學生向社會人轉化。

“剛開始有家長質疑,研學旅行有必要嗎?能學到什麼東西?是不是變相遊山玩水啊?但是看著自家的娃娃在研學結束後,講起旅途中所見所聞頭頭是道,家長們也打消了心中的顧慮。”濟南第一中學副校長姜明告訴記者。

學生們走出課堂,走進自然和歷史,觸摸歷史的溫度,在行走中見證天地之大美,在探究式學習中探知世界之廣大。不僅如此,他們將研學活動和學科課程有機融合,以三國古遺蹟的研學旅行讓學生置身於古蹟遺址,感知歷史的厚重和積澱;在長沙的橘子洲頭,學生齊誦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詩篇,體會偉人博大的胸懷。

濟南迴民中學把課堂搬到黃河邊上,老師不僅實地講解教材中的“黃河水泥沙多的原因”“地上河的形成”“黃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凌汛”等章節內容,還拓展了河流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和城市的關係等知識,滲透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

回憶起這次研學旅行,楊長寨校長表示,這樣的寒暑假課程課內課外滲透,校內校外融合,理論與實踐貫通,這才是真正的教育。甸柳一中今年開展了以“美麗的泉城走起來”為主題的研學活動,在走大街,串小巷,訪名勝,尋古蹟,走訪老人,求教專家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愛護泉城的情感、建設泉城的情懷。

寒假要來了,學生只能宅在家寫作業?看看濟南的中小學都做了些啥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

德育應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建立良好的互動,才能迴歸德育的豐富與生動。假期課程不僅是學科教學的延伸,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載體。濟南市歷下區盛景小學組織學生去圖書館幫助圖書管理員整理書籍、打掃衛生。

一個小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擦桌子時要擦兩次,一次很輕鬆,第二次就很累了。我真正感受到了任何一項工作的辛苦。以後我一定要幫助別人,從小事做起。”體驗式、實踐性的寒暑假課程彌補了學校德育的不足,引導學生走向生活的真實情境。

當下的教育,勞動教育是失落的,常被邊緣化、被忽視。濟南市中小學拾起勞動教育,讓孩子們學會生活。盛景小學五年級二班的王鎬宇說:“以前每次出去旅遊,都是媽媽幫我收拾衣物,而我就像個甩手掌櫃,坐享其成。這次我自己動手收拾自己的衣服、洗漱用品,並且分層裝到行李箱,看到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有條有理,小小地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甸柳一中的孩子們則有模有樣抄起廚房裡的“傢伙”,學起了做魚、燉肉、炒青菜。幸福的生活建立在辛勤勞動的基礎上,寒暑假“勞動課程”,讓學生體會勞動艱辛,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讓學生為家長分憂,關心體諒父母,為家庭盡責,增強社會責任。

學生走進敬老院、陪長輩說說話、和福利院的兒童做遊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社會生活中實現人的成長,實實在在落實立德樹人。濟南迴民中學校長楊長寨認為,寒暑假課程讓孩子們在大千世界中獲得生活的感悟,收穫生命的充實,找到人生的意義,這是教育本真的迴歸。

寒假要來了,學生只能宅在家寫作業?看看濟南的中小學都做了些啥

“接地氣”的寒暑假課程,老師們有話要說:

早在12月,甸柳一中的老師已經忙開了,各學科老師分工合作,研究主題,確定形式,設計方案。多所學校開設了線上課程,老師們搭上教育信息化的快車,利用濟南市基礎教育資源數字公共服務平臺,開起了直播課堂。一些老師愛上了這種講課方式,以生動、精彩的課堂成了“網紅”,擁有了一大批鐵桿學生粉絲。

對這幾年火起來的直播課堂,濟南第一中學副校長姜明頗為讚賞:“老師假期在家裡也閒不住,主動在班級的QQ群裡‘招呼’學生到點上線聽課。學生根據老師的課程安排在平臺聽課、在線提交作業,遇到不懂的問題實時與老師互動,學得實實在在。”

“過去的寒暑假作業流於形式,學生耗在家裡不出門,淹沒在大量的習題中。實際上,學生不願意寫作業,老師也不會仔細檢查,更沒有時間批改和點評。而線上輔導功課形式活潑,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及時予以糾正,學生們也可以隨時反饋學習進展。”

過去的假期生活中,教師學生“零溝通”,如今的網絡授課使得師生“零距離”。這種情況在綜合實踐的課程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老師們變成學生的夥伴、參與者和引導者,融洽的師生關係成了教育的潤滑劑、催化劑。

思維的啟發者不僅有站在講臺上的老師,身邊的同學也是“小老師”.同學們圍繞共同的研究課題自由組隊,或是建立班級群、小組群、項目群,或是線下碰頭探討,形成跨班級、跨年級的互動團隊。

科技節上,學生們的小發明、小製作大放異彩,這些奇思妙想的創意作品讓老師也直呼“想不到”。好作品的分享和展示,促使學生相互影響、相互學習。

“寒暑假課程還讓我們有一個驚喜的發現,從前家長催促學生做作業,現在反過來了,孩子們一個勁兒央求家長快點帶他們出去參加實踐。”燕柳小學校長李紅對記者說。

“家長也對孩子作業很上心,父母下班後,無論工作多累,都會幫助學生完成體育鍛煉的記錄,幫著孩子查找資料。上回學校佈置的一項作業是觀看電影《無問西東》,我們以為很多家長不會帶著孩子看,結果學生交上來的思維導圖令我們很驚訝。”甸柳一中的袁瀛校長對此深有同感。

寒暑假該怎麼過?這是困擾眾多教育者多年的問題。濟南市的假期課程以課程鏈接真實生活,打破了學生成長的孤島格局,構建了政府、學校、社會共同協作育人的治理新生態,形成了區域教育治理新型體系。

— END —

本文刊於《教育家》12月刊,作者王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