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要来了,学生只能宅在家写作业?看看济南的中小学都做了些啥

寒假要来了,学生只能宅在家写作业?看看济南的中小学都做了些啥

每到寒暑假,很多孩子是心塞的——堆积如山的卷子、练习册满满登登地“霸占”着学生的整个假期。一到开学前,学生们熬夜突击成为常态,甚至请“枪手”“排忧解难”。

今年还没到寒假,济南第一中学副校长姜明就被学生给缠住了,总有学生满脸期待地追着他问:今年我们的寒假做什么项目?

原来,2018年伊始,山东省济南市中小学生的寒暑假课程“大变身”——读书、参观实践基地、制作手工艺品、学烹饪、走近社区福利院……

济南第一中学副校长姜明告诉记者:“上次放假前学校统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报名人数,有的活动已爆满。”

寒暑假要“上课”,还能这么招孩子们喜欢,有啥魔力?记者走进济南市的多所中小学,探寻其中的奥秘。

寒假要来了,学生只能宅在家写作业?看看济南的中小学都做了些啥

“定制”活动花样频出

2018年1月24日,济南市教育局下发《济南市寒暑假课程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为小学、初中、高中规定了不同类别的课程,包含阅读、社会实践、研学旅行、传统文化教育、艺体课程。

课程的形式以线上、线下双结合为主。学科老师线上直播教学,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温故知新。线下,学生们探访综合实践基地,参与主题研学旅行,组织社团活动。

济南各中小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设计了画年画、写春联、剪纸、猜灯谜、唱传统民谣、学习民间艺术、学唱当地戏曲等各种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他们自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学校充分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权,准备了不同的“套餐”。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课程。燕柳小学组织学生“项目化学习”,以“神奇的海绵”为主题,设计海绵创意手工制作、海绵浮水实验等必选项目,穿插演讲、种植、绘画等与海绵相关的活动,以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寒假要来了,学生只能宅在家写作业?看看济南的中小学都做了些啥

“学校的寒暑假作业,学生自愿参加,尽管没有对他们强制要求,但学生兴趣浓烈,完成作业特别积极。”燕柳小学校长李红说,“寒暑假作业趣味性强、有挑战性,让孩子在研究中学习。有时候孩子们沉浸在其中,连饭也顾不上吃。这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锻炼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体育运动能够促进青少年身体智力发育,也是培育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学校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和专业的教师,但是过去放了假,大多数学生都变成了“宅娃”。因此《意见》特别指导学校布置“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的寒暑假体育作业。

济南甸柳第一中学的老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制定了适合他们在家完成的体育锻炼。如初一学生以锻炼四肢协调和心肺为主,设计了高抬腿蛙跳、鬼步舞、跑步、球类运动供学生选择,开学后进行体育达标测试。

从硬着头皮完成任务,到兴高采烈地迎接寒暑假。传统的寒暑假作业,让学生一头扎进解题的“苦海”,而现在的他们,面对学校布置的寒暑假作业一扫倦怠,兴致勃勃。如今的作业不仅有趣又有料,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校还要把学生的寒暑假作业、作品“晒”出来、“秀”一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环境。打开各个学校的公众号,学生的创意作品赚足眼球。不少学校印制了专门用于寒暑假课程的手册,文字呈现学生的成长记录和轨迹。

校园里,墙壁上的手抄报、摄影展随处可见;在学校举行的学科节、科技节、传统文化节上,创意十足、精美的手工艺品,让学生的个性光芒闪耀校园,也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创造的种子。

甸柳一中校长袁瀛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笔筒,上面写着“老师辛苦了,我们爱您”,这是今年教师节她收到的学生送的礼物。每次别人看到这个笔筒,她都自豪地介绍,这是我们学生自己做的。学生寒暑假的作品,成了孩子们感恩老师最珍贵的礼品,也成了老师们独一无二的骄傲。

多彩实践滋养学生心灵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只能发生在课堂。济南市中小学倡导寒暑假开展研学旅行课程,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对家乡、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促进学生向社会人转化。

“刚开始有家长质疑,研学旅行有必要吗?能学到什么东西?是不是变相游山玩水啊?但是看着自家的娃娃在研学结束后,讲起旅途中所见所闻头头是道,家长们也打消了心中的顾虑。”济南第一中学副校长姜明告诉记者。

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历史,触摸历史的温度,在行走中见证天地之大美,在探究式学习中探知世界之广大。不仅如此,他们将研学活动和学科课程有机融合,以三国古遗迹的研学旅行让学生置身于古迹遗址,感知历史的厚重和积淀;在长沙的橘子洲头,学生齐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诗篇,体会伟人博大的胸怀。

济南回民中学把课堂搬到黄河边上,老师不仅实地讲解教材中的“黄河水泥沙多的原因”“地上河的形成”“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凌汛”等章节内容,还拓展了河流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和城市的关系等知识,渗透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回忆起这次研学旅行,杨长寨校长表示,这样的寒暑假课程课内课外渗透,校内校外融合,理论与实践贯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甸柳一中今年开展了以“美丽的泉城走起来”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走大街,串小巷,访名胜,寻古迹,走访老人,求教专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爱护泉城的情感、建设泉城的情怀。

寒假要来了,学生只能宅在家写作业?看看济南的中小学都做了些啥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德育应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良好的互动,才能回归德育的丰富与生动。假期课程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延伸,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济南市历下区盛景小学组织学生去图书馆帮助图书管理员整理书籍、打扫卫生。

一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擦桌子时要擦两次,一次很轻松,第二次就很累了。我真正感受到了任何一项工作的辛苦。以后我一定要帮助别人,从小事做起。”体验式、实践性的寒暑假课程弥补了学校德育的不足,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的真实情境。

当下的教育,劳动教育是失落的,常被边缘化、被忽视。济南市中小学拾起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学会生活。盛景小学五年级二班的王镐宇说:“以前每次出去旅游,都是妈妈帮我收拾衣物,而我就像个甩手掌柜,坐享其成。这次我自己动手收拾自己的衣服、洗漱用品,并且分层装到行李箱,看到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条有理,小小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甸柳一中的孩子们则有模有样抄起厨房里的“家伙”,学起了做鱼、炖肉、炒青菜。幸福的生活建立在辛勤劳动的基础上,寒暑假“劳动课程”,让学生体会劳动艰辛,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让学生为家长分忧,关心体谅父母,为家庭尽责,增强社会责任。

学生走进敬老院、陪长辈说说话、和福利院的儿童做游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人的成长,实实在在落实立德树人。济南回民中学校长杨长寨认为,寒暑假课程让孩子们在大千世界中获得生活的感悟,收获生命的充实,找到人生的意义,这是教育本真的回归。

寒假要来了,学生只能宅在家写作业?看看济南的中小学都做了些啥

“接地气”的寒暑假课程,老师们有话要说:

早在12月,甸柳一中的老师已经忙开了,各学科老师分工合作,研究主题,确定形式,设计方案。多所学校开设了线上课程,老师们搭上教育信息化的快车,利用济南市基础教育资源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开起了直播课堂。一些老师爱上了这种讲课方式,以生动、精彩的课堂成了“网红”,拥有了一大批铁杆学生粉丝。

对这几年火起来的直播课堂,济南第一中学副校长姜明颇为赞赏:“老师假期在家里也闲不住,主动在班级的QQ群里‘招呼’学生到点上线听课。学生根据老师的课程安排在平台听课、在线提交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实时与老师互动,学得实实在在。”

“过去的寒暑假作业流于形式,学生耗在家里不出门,淹没在大量的习题中。实际上,学生不愿意写作业,老师也不会仔细检查,更没有时间批改和点评。而线上辅导功课形式活泼,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及时予以纠正,学生们也可以随时反馈学习进展。”

过去的假期生活中,教师学生“零沟通”,如今的网络授课使得师生“零距离”。这种情况在综合实践的课程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老师们变成学生的伙伴、参与者和引导者,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了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

思维的启发者不仅有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身边的同学也是“小老师”.同学们围绕共同的研究课题自由组队,或是建立班级群、小组群、项目群,或是线下碰头探讨,形成跨班级、跨年级的互动团队。

科技节上,学生们的小发明、小制作大放异彩,这些奇思妙想的创意作品让老师也直呼“想不到”。好作品的分享和展示,促使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寒暑假课程还让我们有一个惊喜的发现,从前家长催促学生做作业,现在反过来了,孩子们一个劲儿央求家长快点带他们出去参加实践。”燕柳小学校长李红对记者说。

“家长也对孩子作业很上心,父母下班后,无论工作多累,都会帮助学生完成体育锻炼的记录,帮着孩子查找资料。上回学校布置的一项作业是观看电影《无问西东》,我们以为很多家长不会带着孩子看,结果学生交上来的思维导图令我们很惊讶。”甸柳一中的袁瀛校长对此深有同感。

寒暑假该怎么过?这是困扰众多教育者多年的问题。济南市的假期课程以课程链接真实生活,打破了学生成长的孤岛格局,构建了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协作育人的治理新生态,形成了区域教育治理新型体系。

— END —

本文刊于《教育家》12月刊,作者王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