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之后,魂归何处?——探索灵魂之谜(9)

人的肉体死亡之后,脱离肉体的灵魂究竟去了哪里呢?

按照宗教神话的说法,人死后其灵魂便进入了冥界(灵界、阴间)。中国传统的道教认为,冥界位于泰山之处,主宰冥界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人死后灵魂就会归于泰山之下。一千九百多年前,佛教由印度传入了中国。按照印度佛教的说法,统领冥界的神祇是阎王,他对死者生前的行为进行审判并给予死者的灵魂以相应的惩罚。佛教关于阎王的信仰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的传统信仰相互结合,形成了具有汉化特色的阎王观念:阎王由一个演变成十个,每人主管一殿,掌管着人死后的审判、惩罚和生死轮回。明清以来,十殿阎王之说盛行,基本替代了道教原有的东岳大帝主宰冥界之说。

人死之后,魂归何处?——探索灵魂之谜(9)

按照中国佛教神话的描述,人死之后,阴间的黑白无常就会前来带走其魂魄,死者的灵魂经过鬼门关,踏上黄泉路,登上望乡台,喝了“孟婆汤”,走过奈何桥,来到酆都城。然后死者的灵魂便从第一殿开始,逐一接受各殿阎王的审判和刑罚。经十殿阎王的过堂之后,根据亡魂在世时的善行恶为,由阴间的小鬼押送亡魂去转世轮回。转世轮回分为六个去处: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在人世间活着时修了上品五戒十善的亡魂,可升天堂享受幸福快乐;造了五逆十恶大罪的亡魂,将下地狱受苦遭罪;因上一世种下的善因善果,并难以割舍人间情欲的亡魂,则再度转世轮回为人。

西方宗教中的灵界与东方佛教中的灵界则完全不同。按照基督教的说法,灵界的主宰是万能的上帝耶和华。人的肉体死亡之后,其灵魂根据生前的善行和恶为,或者进入圣洁光明的天国享受幸福快乐,或者坠入黑暗恐怖的地狱去忍受痛苦的煎熬。根据《圣经》的描述,天堂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鸟雀飞翔的区域,第二层是星星月亮所在的区域,第三层是上帝和众神居住之所。在天堂乐园里,有穿着闪光白袍的上帝,有长着翅膀飞翔的天使,有弹着金色竖琴的仙女,有宝石砌成的高大城墙,有珍珠装饰的城门,有黄金铺就的宽阔街道,有明亮如水晶的生命之河,河的两岸有枝繁叶茂、长满生命果的生命树……而地狱则是撒旦和追随他的邪恶使者的居所,在那里,灵魂要受到硫磺火湖的灼烤,受到不死毒虫的叮咬,还要受到拿着刀叉的恶魔的折磨……

可见,在各国、各民族的不同宗教中,对灵界的描述是大不相同的。甚至于在同一宗教的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在同一宗教的不同派别中,对灵界的描述也有很大的差别。这说明各个宗教对灵界的描述并非是客观真实的,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臆想色彩。那么,真实的灵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显然,对“灵界”客观真实的描述,应该来源于死而复生的濒死体验者的切身经历。在雷蒙德-穆迪博士调查的濒死体验案例中,以及在其他学者调查研究的濒死体验案例中,濒死体验者关于濒死经历的描述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穿越黑暗的隧道,灵魂脱离肉体,遇到一些灵魂,见到“光的存在”,进入死亡的异域……等等。但是,在所有的濒死体验者中,没有一个人对死后世界的描述与宗教神话的描述相同。绝大多数濒死体验者感到进入的死亡异域是宁静祥和的美妙地方,用有宗教信仰的濒死体验者的话来说,那就是“天堂”。但濒死体验者所看到的“天堂”与宗教神话所描述的“天堂”是完全不同的,在那里并没有珍珠装饰的“天堂之门”,没有黄金铺就的宽阔街道,没有由各种宝石建成的的房屋,也没有长着翅膀、弹着竖琴的天使,更没有穿着闪光白袍的上帝。那些濒死体验者之所以称呼那个异域为“天堂”,只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影响而如此称呼而已。

在濒死体验案例中,还有极少数濒死体验者没有进入到这样的“天堂”之中------他们没有体验到平静愉悦,没有遇到和善友好的灵魂,没有见到充满爱意的光的存在。他们在濒死经历中去过的死亡的异域,倒是与圣经中有关地狱的描述有些相像------黑暗潮湿的环境,燃烧的硫磺火海,浑身感到难以忍受的炎热,被不怀好意的鬼魅所纠缠等。例如,美国心脏病协会的著名专家莫里斯·罗林医生,在对他抢救复活的病人进行濒死体验调查时发现,“有些病人的灵魂离开肉体后,进入一个黑暗的通道和潮湿的环境。他们看见一些奇怪的灵魂潜伏在阴影之中或燃烧的硫磺火海旁边,那些可怕的情况难以形容和不堪回忆。”

但是,尽管这些濒死体验者所见到的“地狱”同西方宗教神话描述的地狱有些相似,但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濒死体验者灵魂进入的“地狱”里,没有拿着叉戟的魔鬼,没有叮咬人的不死的毒虫,亡灵也没有受到什么死后的审判。当然,这些濒死体验者更没有见到东方佛教神话中所说的鬼门关、黄泉路、奈何桥、酆都城,以及端着“忘情水”的孟婆、长着牛头马面的小鬼和凶神恶煞的十殿阎王等等。

根据濒死体验者的描述我们可知,灵魂所去的死亡的异域------即“灵界”,并非是在什么多维的空间里,而是与我们活人同处于一个三维空间之中,只是我们活人感觉不到灵魂的存在而已。人死后其灵魂可能有三个去处:一些较轻的灵魂向空中漂升而去,进入了宗教所说的“天堂”;另一些较重的灵魂沉入于暗无天日的大地之下,亦即宗教所说的“地狱”;还有一些既不太轻也不太重的灵魂游荡于地面附近。

那么,灵魂为什么会有轻有重呢?灵魂的轻重取决于其心念:人活着的时候多行善事,善念越多,灵魂就会越轻;同时,行善事多者,感恩他的人就多,感恩者发出的感念于无形之中传递给行善者,行善者的灵魂就会变得更轻。人活着的时候常做恶事,恶念越多,灵魂就会越重;同时,做恶事多者,仇恨他的人就多,仇恨者发出的恨念于无形之中施加给作恶者,作恶者的灵魂就会变得更重。另外,一些人在世之时虽然并未做什么恶事,但因他们是遭遇横祸而意外死亡的,心中便有很大的怨念,因此,其灵魂就会变得较重而不能升入“天堂”。或者有些死者在人世间还有没完成的事,还有想念牵挂之人,因憾念或恋念也使得他们的灵魂变得稍重一些,因而流连于人世间的环境之中。

灵魂升入的“天堂”在空中的什么地方呢?我们且假定灵魂是靠空气的浮力而升入空中的。在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密度是1.293 g / L,而灵魂的密度我们只能根据已掌握的资料进行推算。190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医院的医生邓肯-麦克特嘉博士,测量出灵魂的重量约为21.26g。因为灵魂具有与人的肉体相似的形状,由此推断灵魂的体积约为60L。再根据以上两个数据,推算出灵魂的密度约为0.35g / L。这远小于空气的密度,因此,灵魂脱离肉体后,如果灵魂本身不用意念力来控制自己的行动的话,就会自然的向空中飘升。但随着海拔高度越来越高,空气的密度就会越来越小;在海拔十多公里以上的平流层,空气密度平均为0.06g / L,远小于灵魂的密度。由此推断,灵魂只能自然飘升到地球大气层的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底部之间的区域。

那么,这样的“天堂”里又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对流层是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大气,其厚度随地理位置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约为7--18公里。这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约占整个大气层总质量的75%,大气中的水汽几乎都集中于这里,所以云雾、雷电、刮风、下雨、降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内。在对流层之上的平流层基本没有水汽,悬浮固体颗粒很少,没有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对流层的顶部和平流层的底部之间的这一区域,可能就是灵魂升入的“天堂”。这里万里无云,没有阴晴天气变化,白天阳光明媚,夜晚星光闪烁。向下望去,可见洁白的云彩和黄绿相间的江河大地,美丽景色尽收眼底。

接下来人们很想知道的另一个问题是:那些“罪恶”的灵魂沉入的“地狱”究竟在地下何处呢?“地狱”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

我们知道,地球根据物质构成大致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由土壤和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平均厚度为17公里。地壳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约1℃;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约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以上。另外,在地壳的土壤和岩石缝隙中还蕴藏着大量的地下水。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为2865公里,主要由较为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因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不断释放出能量,所以地幔的温度高达1000--3500℃,使地幔中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地幔下面是由铁、镍等金属物质为主组成的半径约为3650公里的圆球形地核。地核的温度高达3500--6100℃,可分为液态铁镍构成的外核和铁镍结晶形成的固体合金内核。科学家根据间接的地球化学勘测方法,推断出在地核的液态铁镍外核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硫磺。

可见,一些濒死体验者关于“地狱”经历的那些描述:黑暗潮湿的环境,浑身难以忍受的炎热,燃烧的火海等,与地球的内部环境是基本吻合的。圣经里所说的硫磺火湖,也在地球的深处找到了存在之地------那就是含有大量硫磺的、由炽热的液态铁镍构成的地核的外核。而濒死体验者的灵魂在“地狱”中遇到的那些“不怀好意的鬼魅”,应该就是之前沉入“地狱”的那些带有恶念的灵魂。至于那些“不死的毒虫”、“拿着刀叉的魔鬼”,则是人们臆造出来的产物;而佛教神话中所说的十殿阎王,牛头马面的恶鬼,以及所谓“八大炎热地狱”、“八大寒冰地狱”、“十八层地狱”等等,都不过是人们子虚乌有的主观臆造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