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无产阶级:贫穷却又奢靡的年轻人

“为了住五星酒店,我吃了一个月的老干妈。”

“用两个月的工资,买了最新款的苹果手机。”

“为了追求独特审美品位,我买了一些我并不喜欢的东西”

poverty——extravagant年轻人:我们是游荡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没有固定资产和生产资料,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一点微薄工资,却又向往中产阶级的消费方式和审美品味的群体。

当代的经济增长就是刺激消费,网上消费广告竭力的让年轻人买买买。今年数据显示九零后的平均消费比前几年上涨了两倍之多。理想的生活方式与实际的收入差距,逐渐趋向不均衡的消费习惯,年轻人有独特的审美品位和奢侈的消费方式,但是口袋,相形见绌。

他们就是一群:奢靡的穷人。

01 在天亮之前,眼前都是一片漆黑

潇潇27岁 月薪6.5k 状况:穷逼的我在微博上过的像一个网红。

小从五线小镇的乡土女孩,变身为让人羡慕的审美品味,我只用了一年。

我的大学室友是现实中的标准小康家庭,涂着让我仰望的卡姿兰黛护肤品,偶然趁她不在寝室偷用一下,那种感觉不是十几块钱的丝瓜水能比的。渐渐的,室友的消费习惯潜移默化的转移到我身上,让我对消费方式有着天翻地覆的改变。

我连续吃了一个月的袋装方便面,都不敢买桶装的,就是为了淘汰掉在网上打半价没牌子的衣服,省下来的钱都变成我精挑细选的小众轻奢品牌。生活费都是死的,所以我会仔细斟酌每一件入手的商品。那种虚荣感,像上瘾般,让人欲罢不能。审美品位和商品花费都一路高歌猛涨,从此再也没有降下来过。

开始实习的时候,拿着四千块钱的工资,住着一个月2500的主卧,毕竟在狭小的次卧里,堆积着用命换来的品质小物,很难拍出富足感。住次卧的室友实习工资是我的两倍,我在微博里过的像网红,但是她应该比我更配那个带阳台的主卧。

虚荣驱使下的我,消费不断升级。每年休年假去国外出国旅游,在途中花的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早上不吃,中午吃一份高档的午餐,然后晚会吃泡面,住一晚高级酒店,等照片拍的差不多了,就换一个便宜的地方消费。

为了维持这种消费习惯,我几乎对吃的没什么要求,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毕竟精致的生活更加重要。

“畸形”的无产阶级:贫穷却又奢靡的年轻人

“畸形”的无产阶级:贫穷却又奢靡的年轻人

“畸形”的无产阶级:贫穷却又奢靡的年轻人

02 拼搏了五年让自己脱贫,但一场恋爱让我回到了解放前。

小磊 26岁 月薪1.5w 状况:恋爱,让我破产,

现任女友是我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认识的,因为有同事介绍,聊的很愉快,就开始慢慢试着交往了。她是实习的大学生,月薪五千左右,出来约会时却带着几万元的卡地亚手表,她说是一朋友送的。

在尴尬的年纪遇上心动的女生,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但是不幸的是偶然在一次抢着买单中,我无意看见她微信余额有十多万。从那以后,我和她的约会消费,都是平常开销的五倍以上。我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消费标准,不想让她为了我改变,并且我总结出了一系列《跨阶级恋爱的基本准则》用来维持我和她的相处方式,在我生日当天她送给我一只欧米伽碟飞系列的手表,为了送等价礼物,我吃了两个月的馒头。前两天我和兄弟通电话,他说又为了女朋友消费了好几千, 我恨不得和他抱头哭痛几小时。

我和她正在做一场不等价交换的游戏, 我想继续下去,但是,真的很累。

03割一把野草

李松 24岁 月薪 6K 状况: 贫穷且奢靡

在高中的时候,看了《基督山伯爵》这本书,从此改变了我整个人生。

伯爵那高贵、优雅的生活方式,刺激着我的每根神经,原来生活来能这样精致。

在大学时,我就开始注重身材,花三千块钱办一张健身年卡,并且用省吃俭用的钱购买一套五千块钱的课程。我喜欢香水的味道,不过经济条件不予许,目前最贵的只有一千块左右。双休我喜欢骑单车围湖游玩,露营,野餐。为了让我有更好的追求生活品质的条件,我是同事眼里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与别人合租也是600块钱的上下铺,从不喝星巴克的咖啡,也不买贵的衣服,穿的合适就好,最近我想学小提琴,我喜欢它的音色。

至今我的脑海中,一直勾勒着,伯爵在月光下,摇晃着红酒杯的情景。

“畸形”的无产阶级:贫穷却又奢靡的年轻人

无产阶级是对生活品质追求极致的人,他们消费奢侈、生活精致,却对自己也苛刻至极。他们是生活在我们周边的隐形贫困人口,以“奢靡的姿态,过着贫困的生活”这种畸形的消费方式,正在蔓延开来,这种消费方式是个人消费理念的不同,他们对追求心中那一点点虚荣的满足感,正是每个人心中对奢侈消费与美好生活向往的射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