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不仅是华夏的元素,更是华夏文明的象征

随着传统文化复兴,汉服也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重视,汉服热流行起来。在一些名胜古迹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三两个身着汉服的年轻身影,引得无数目光。汉服越来越热,然而人们对于汉服却知之甚少,不仅对于“汉服”这个概念本身不理解,而且对于汉服结构的名称也缺乏了解,更不用说它背后的文化内涵了。


汉服,不仅是华夏的元素,更是华夏文明的象征

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汉衣冠,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并不是指汉代的服饰,而是指汉族传统服饰。汉代的前身是华夏族,因此整个汉民族的传统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后来又经过秦朝的发展,到了汉代逐渐趋于成熟。如蔡邕在《独断》中便说道:“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

汉服,不仅是华夏的元素,更是华夏文明的象征

有关汉服最早的起源,传统方面的观点认为是在黄帝时期。据《史记》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并认为“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汉服,不仅是华夏的元素,更是华夏文明的象征

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兴起,考古学家认为在中国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纺织业,并且用麻布来制作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就是蚕和丝的发明者。自此以后,人们的衣冠服饰日渐完备,衣服出现于这时期没有问题。但是把服饰作为一种冠服制度却是出现于商周时期,此时的冠服制度具有文化意涵,它具有区分社会秩序和社会等级的功能,普通来百姓只能穿粗布麻衣,王孙贵胄才锦衣华服。正如《蚕妇》中所写:“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因此更加准确的讲,皇帝时期发明了服装,而汉服的起源则是商周时期。

汉服,不仅是华夏的元素,更是华夏文明的象征

在传统中国,服饰的地位非常重要。除了基本的遮羞、取暖、审美的含义外,最重要的还是服饰所代表的文化、政治含义。大家都知道中国古称“华夏”,华夏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文明的含义。如《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而《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则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这里提到两个概念,即中国和华夏,它们都是一个文化概念,代表了一种文明的发达程度。于是,中国便有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