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宋徽宗(二)胳膊拗不过向太后 赵佶巧遇上宋徽宗

上一节讲到赵佶养尊处优逐渐长大成人,在他十七岁那年,他的哥哥年仅23岁的宋哲宗赵煦因病去世。宋哲宗跟他弟弟截然不同,膝下没有一个儿子,临死之前也没有留下有关皇位的遗诏,这也侧面说明宋哲宗这个人不善于理政,既没有解决神宗遗留的新旧党之争,也没有为身后事进行布置,这就很尴尬,找不到嫡亲接班人。

史话宋徽宗(二)胳膊拗不过向太后 赵佶巧遇上宋徽宗

向太后

哲宗去世当天,向太后便垂帘听政,掩泪对着对执政大臣们说:“国家不幸,哲宗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就是说得尽快找个接班人啊,宰相章惇和大臣们建议按照祖制,认为哲宗无子嗣,皇位继承人第一人选应该是哲宗的同母弟弟简王赵似,第二人选是哲宗的长弟申王赵佖,第三人选才轮到哲宗之弟端王赵佶。因此按照当时的情况,赵佶是怎么也登不上皇位的。

然而,事情的发展和大臣们的预测不相一致,自向氏自当上皇后皇太后之后,在朝中已经颇有影响力,即使是哲宗圣母朱太后也不能奈何,所以若立简王赵似就等同于将权力拱手让给朱太后,这不符合向太后的作风,另外申王赵佖因为幼时患癫痫,留下眼疾,也就是眼睛不好使,相貌不端正,向太后认为这样的形象不能够作为大宋皇帝。那么向太后又为什么看上了赵佶呢?前面讲过赵佶自幼就喜欢绘画踢球泡妞,搞文人风流倜傥那一套,向太后不可能不知道,但是赵佶很聪明知道自己的位置,因为生母去世较早,在宫中相对其他皇子无依靠,而神宗去世后向太后又无子,赵佶就找到了这个靠山,他正好也满足了向太后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赵佶长大后几乎每天都去太后那里请安,孝顺、办事能力强是对他的印象,向太后不可谓不喜欢,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她提出端王赵佶即位就不出所料了。

史话宋徽宗(二)胳膊拗不过向太后 赵佶巧遇上宋徽宗

章惇

就在各自提出继承人并决定朝议那天,实际上就变成了简王与端王的皇位之争,向太后认为申王患有眼疾不适合做一国之君,更是搬出神宗夸赞赵佶,哲宗指定赵佶的话,而实际上,这些话并没有谁可以作证真伪,大臣们也无力反驳,向太后顺势就提出以端王赵佶为新一代皇帝,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无人敢言,向太后就看着宰相章惇,便问各位大臣有什么异议。章惇素来与端王不和,对端王所作所为很不以为然,见各位同僚无人敢发声,他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树立旗帜,于是章惇便大声说道:“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并认为简王赵似名正言顺,且为朱太后嫡子,哲宗同胞弟,此言一出,大臣们议论纷纷,都感到很惊诧,朝堂之上就形成了两个阵营,要么支持太后要么就支持宰相,本来与章惇商量好站在一起的枢密院事(相当于宰相副手)蔡卞(后来奸相蔡京的胞弟)迟迟没有表明态度,枢密使曾布(神宗时期的宰相,曾支持王安石变法,后被罢官为知州,哲宗时官至户部尚书)虽然是章惇的手下,但是两人一向相互猜忌,曾布又有着几十年官场经历,对章惇了如指掌,两人平时也甚是不和,于是曾布见情形就站出来支持太后,并质疑章惇的说法是污蔑太后,嫡出一说站不住脚,这样把太后直至何地,蔡卞见势不妙,再不表明态度恐遭太后不满,立即就附和曾布言论,然后就是威望颇高的中书侍郎许将也表示支持太后,支持立端王赵佶为帝,自此,章惇、朱太后支持简王的方案就遭到了驳斥,其他臣下也无人再敢言他,章惇束手无策,端王即位已成定局。

史话宋徽宗(二)胳膊拗不过向太后 赵佶巧遇上宋徽宗

宋徽宗

随后向太后便宣布端王赵佶继承大统,于公元1100年2月23日即位,成为北宋第八位皇帝,改年号“建中靖国”。即位初期的宋徽宗励精图治,为实现它建立中正之道,是国家安定的愿望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后来为何变成一代昏君,着实让人费解,那么宋徽宗初期又是怎么治理朝政呢?且听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