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北京禁建“联合办公”:联合办公的新出路在哪里?

曾几何时,联合办公是各大运营商最喜爱的业态:空间自由度大,能吸引人流,有炒作噱头......以裸心社、wework为主的联合办公迅速开展布局,该领域一片热火朝天。然而,近期北京出台的一些政策,却给联合办公泼了一盆“冷水”。

「剖析」北京禁建“联合办公”:联合办公的新出路在哪里?

9月26日《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出炉。根据最新目录,首次将北京城市副中心单列,对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业等行业提出了禁限管理措施。其中明确提出:

在全市范围内,禁止京外央企总部新迁入;在中心城区,严控新设立或新迁入市属国企中部,严控市属国企在城六区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实施重组除外);以及,禁止新设立创业空间服务中心的集中办公区(经国家或市政府相关部门认定的创业空间服务机构除外)

这些所谓的创业空间服务中心的集中办公区,实质上就是各类联合办公,其中也包括一部分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类型的空间载体。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止一址多注的行为。实际上,自2017年底,包括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等城区已经先后发布暂停了这种注册形式,理由无非是各种鱼龙混杂、治理乱象(涉及税收、财务、金融等各类问题)、安全隐患等等。

其实,很多此类野蛮生产的联合办公和众创空间在吃完这几年政策补贴的“空饷”之后,本就在生死边缘徘徊,创业潮退去,空置率陡增——与退潮中的共享单车一样,

不仅没有实现“共享”这种集约、高效的本质,反而形成了更为可怕的浪费。

「剖析」北京禁建“联合办公”:联合办公的新出路在哪里?

联合办公,真的赚钱吗?

有多少联合办公是真正赚钱的呢?事实上,约60%的联合办公处于亏损状态。

以SOHO 3Q为例,其刚起步时开放式办公桌的租金定为4000元/人/月,独立办公室超过5000元/人/月,因租金过高遭遇市场冷遇后采取打折的方式降低租金,普遍为4.5-7折,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表示,当时旗下产品正在以亏损20%的代价对外出租。

公开资料显示,优客工场目前的租金收入和非租金收入的比例是7:3;无界空间的租金收入和非租金收入的比例则是9:1。此外,有数据统计显示,只有空间的入驻率达到70%左右,共享办公空间才可以实现盈利。

对此,业界人士表示,大部分联合办公都是边运营边建设,且前期投入较大。联合办公比地产开发轻,但又比酒店管理重得多。开设空间一次性投资(租金+装修+办公配套等)就高达几百万,后期的空间运营开销(人力+网络+推广+水电+税费+日常维修等)更为庞大。

想要回本尚且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时间,盈利更是遥遥无期。

「剖析」北京禁建“联合办公”:联合办公的新出路在哪里?

联合办公首先是一个“二房东”的概念,通过赚取租金差价支撑企业成长,但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二房东”,并不能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同时,过高的租金收入依赖也使得共享办公空间对于空间的入驻率极为敏感,联合办公的共享模式逐渐走进了一个死循环。

这个矛头不是现在才显露出来,早在2016年,盈利模式单一的弊端造成了2016年国内联合办公空间一度出现“关闭潮”,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在行业优胜劣汰中不幸出局。

如今,联合办公又遭受到集中注册制的叫停,双重打击之下,联合办公还有什么出路?

联合办公,赚的不应该是租金差

目前联合办公市场估值较高,WeWork近日正被其股东之一软银洽购多数股权,一旦交易达成,估值将达到420亿美元;毛大庆的优客工厂正在洽谈约2亿美元的D轮融资。一方面是正在亏损的经营事实,一方面是不断增长的企业估值和融资金额。两相对比,风险正在隐约中浮出水面。

从原始的写字楼办公室里办公,到现在通过全员流动办公的方式节约企业成本的运营新理念,人们的办公理念和方式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但放眼整个商业环境,联合办公这个业态又略显稚嫩和弱小,它还没有形成大众认知,还需要市场教育。

有人将长租公寓和联合办公誉为空间租赁领域的两个连体婴儿。一方面因为两者在中国的兴起时间前后相差无尽,二者因为两者在运营模式和发展模式上也极为相似:如果仅仅依靠线下空间,利润点为租金差,由于企业前期扩张投入量较大,如果项目出租率达不到一定要求,租金差依旧是倒挂的。

在某个空间扩张初期,实现盈利其实很难。从长期来看,共享办公将会是管理费或者服务费的模式,租金的方式只会占一小部分,现在所谓的“二房东”模式,本身就是一个过渡状态。

「剖析」北京禁建“联合办公”:联合办公的新出路在哪里?

现阶段,企业个性化服务可以说已成为了联合办公企业的一个追逐方向,当需要服务的企业想知道,如何才能花最少的钱打造一个既能让现有员工满意、又能吸引新员工的办公环境时,他们可以立刻想到去寻求专业的联合办公企业,帮助他们更好地运营和规划办公空间。

如果做到这里,这条路基本上就走通了。

这只是联合办公未来出路的其中一个方向,相信未来三年内,联合办公企业也必将面临快速迭代,各类创新模式也将层出不穷,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