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起科技:緊鑼密鼓上市,欲打響科創板第一槍?

澜起科技:紧锣密鼓上市,欲打响科创板第一枪?

隨著科創板註冊制整體實施方案獲批,瀾起科技亦有機會上第一批科創板。

作者 | Emma

來源 | IPO那點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月22日,華西股份(000936.SZ)高開高走,午間漲停,最終收漲7.51%;新華文軒(601811)高開高走後,漲停封板。兩隻股票齊聲大漲,與一則消息大有關係:芯片獨角獸瀾起科技已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

澜起科技:紧锣密鼓上市,欲打响科创板第一枪?

華西股份和新華文軒均參股瀾起科技,據華西股份在互動平臺公佈的最新消息,截至2018年6月30日,華西股份控制的上海華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瀾起科技2.11%股權。

據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官網,瀾起科技已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早在2018年年初,上交所便邀請了芯片設計產業獨角獸——瀾起科技到上交所上市;隨著科創板註冊制整體實施方案獲批,瀾起科技亦有機會上第一批科創板。

澜起科技:紧锣密鼓上市,欲打响科创板第一枪?

1

芯片設計業“海歸第一人”,

歸國創業獲碩果

楊崇和是瀾起科技創始人,梳理他的人生軌跡可以發現,楊崇和芯片設計業的“海歸第一人”的稱號是實至名歸的。

1989年,楊崇和拿到俄勒岡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放棄了2個大企業的工作機會,楊崇和決定去美國硅谷工作。

楊崇和在美國的工作可謂一帆風順,早期他曾在硅谷的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晶技公司等從事數模混合型超大集成電路的研發工作,後又就職於美國IDT公司擔任副總裁。

然而楊崇和似乎並不滿足於這些成就,1994年,他毅然放棄專業IC設計工作離開硅谷回國創業,1997年,他創建了國內第一家以硅谷企業為模式的高科技公司——新濤科技;2001年,新濤科技被美國著名通訊芯片廠商 IDT以8500萬美元收購,名列2001年中國十大併購案之一。

2004年,楊崇和創立了瀾起科技,主營為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提供以芯片為基礎的解決方案,提供高性能且安全可控的CPU、內存模組以及內存接口芯片解決方案。

集成電路產業可以分為IC設計、IC製造和IC封裝測試,其中IC設計指根據市場需求,確定IC產品的設計要求,並將抽象的產品設計要求轉化成特定的元器件組合,最終在芯片上予以實現的過程;IC製造指根據設計要求製作芯片的過程;IC封裝測試是將芯片裝入特定的管殼或用材料將其包裹起來,保護芯片免受外界影響。

瀾起科技的業務,正是針對集成電路產業的IC設計階段,據瀾起科技的官網介紹,瀾起科技是目前全球唯一可提供從 DDR2 到 DDR5 內存全緩衝/半緩衝完整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瀾起科技發明的 DDR4 全緩衝 “1+9” 架構被 JEDEC 採納為國際標準,其相關產品已成功進入全球主流內存、服務器和雲計算領域,並佔據國際市場的主要份額。

2016 年以來,瀾起科技和英特爾公司及清華大學合作,開發出安全可控 CPU,並結合瀾起安全內存模組推出安全可控的高性能服務器平臺,在業界首次實現了硬件級實時安全監控功能。

芯片設計業的“海歸第一人”歸國創業之路,可謂碩果累累。

2

受國新基金青睞,助推半導體國產化

瀾起科技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的消息激起千層浪,但這並非瀾起科技首次上市。

早在2013年9月27日瀾起科技就在納斯達克掛牌,正式登陸美股市場,發行價為10美元。2014年11月20日凌晨,上市還不足14個月的瀾起科技宣佈,完成6.93億美元的私有化交易。

據瀾起科技的公告,由上海浦東科技技術投資公司和中國電子(CEC)投資公司合資建立的公司Montage Technology Global Holdings已完成對瀾起科技的收購,交易規模約為6.93億美元,相當於每股收購價為22.6美元。

國企和央企聯手收購,如此大動作為哪般?

據天眼查的資料顯示,2014年6月,瀾起科技接受私有化邀約,其背後的投資方正是國新基金。在瀾起科技在2018年接受的C輪融資中,也出現了國新基金的身影。

澜起科技:紧锣密鼓上市,欲打响科创板第一枪?

中國國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經中國國資委批准設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於2014年,旗下管理基金有國新科創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一期、風險投資基金、海外基金、核技術專項基金、併購基金、固定收益類基金等。

據國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官網資料顯示,國新科創股權投資基金目前已完成募集資金45.45億元;風險投資基金總規模2000億元,首期規模1020億元,投資範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半導體、人工智能、節能環保、生物醫療、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而瀾起科技正是先進半導體範疇中,受到國新基金厚愛的標的。據天眼查資料顯示,國新基金的公開投資事件中,瀾起科技唯一一家兩度獲得國新基金投資的公司。

澜起科技:紧锣密鼓上市,欲打响科创板第一枪?

國新基金創立於2014年,當時的海外資本市場已經將芯片視為一個成熟行業,給出的整體估值都不高,英特爾和高通也分別只有13倍和20倍(現為14.8倍和-13.8倍)。

而大洋彼岸,國內又大力推進“核高基”重大專項,痛下決心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從時間節點來看,通過國新基金納入擁有自主研發生產能力和核心技術的瀾起科技,不失為國家的智舉,此後國新基金更是不斷為瀾起科技鋪路,實則是推進我國半導體國產化進程。

3

中國半導體崛起正當時

我國半導體國產化進程的推進,是我國半導體市場供需兩端不平衡的狀況下,國家為中國半導體的崛起而不斷努力的結果。

從需求端來看,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較晚,但憑藉著巨大的市場容量和生產群體,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

據 WSTS 統計,2016年中國半導體消費額 1075 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 32%,已經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此外,據SEMI數據,預計2017年到2020年,全球將新增半導體產線62條,其中26條位於中國大陸,佔比高達42%,這也意味著中國半導體市場的增速仍有機會持續走高。

澜起科技:紧锣密鼓上市,欲打响科创板第一枪?

半導體產業關乎國家信息安全,但由於發展較晚、技術水平較低等原因,我國目前半導體產業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率僅1/3 左右。以佔有半導體產業 80%以上的市場份額的集成電路為例,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2017 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近 16700 億,但 2017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僅為 5411 億元,自給率僅為 32%。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供需缺口巨大,國內集成電路嚴重依賴進口,核心集成電路的國產芯片佔有率低,尤其是在高端領域,完全依賴進口。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高達 2601 億美元,連續 5年進口額超過 2000 億美元,同時集成電路出口金額為 669 億美元,貿易逆差達 1932 億美元。

集成電路產業結構與需求之間失衡,國家從政策和資金兩頭抓起,積極大力引導我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發展半導體產業已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政府給予了稅收、資金、金融等全方位支持。目前,中國已形成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並且已具有一定競爭力,技術追趕迅速,崛起正當此時。

4

同行估值

目前,以具有代表性的半導體IC設計企業為例,我國半導體IC設計企業的PE/TTM估值可以達到平均64.21倍,平均市值107.28億人民幣。

澜起科技:紧锣密鼓上市,欲打响科创板第一枪?

對於深耕芯片設計行業15年,手握核心技術,又獲國新基金高度青睞的瀾起科技來說,上市其實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這也是我國為推進半導體國產化所做的無數努力的一個縮影,中國半導體的崛起,已如箭在弦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