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為何又雙叒被捅


馬蜂窩為何又雙叒被捅


前不久,有自媒體發表了一篇名為《獨家|估值175億的馬蜂窩 竟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文章。

文章指出:馬蜂窩的2100萬條點評中,有1800萬條都是從其他網站抄襲過來,佔到馬蜂窩官網聲稱總點評數的85%。


作者 趙青雲


01

多事之秋


不知道大家上個週末過得怎麼樣,不管你們過得好不好,馬蜂窩的公關團隊絕對累得夠嗆。

估值175億、水軍、鬼城,那篇文章的三個關鍵因素直捅馬蜂窩的大本營,殺他個措手不及,在週末這個並不怎麼適合傳播的時間段掀起軒然大波。

而這並不是馬蜂窩第一次因為負面成為大眾的關注的重點。

早在年初,馬蜂窩由“螞蜂窩”更名為“馬蜂窩”就引起了網友的不滿。網友@drkdec吐槽說:我記得螞蜂是寓意螞蟻和蜜蜂的精神,現在為了不造成錯別字困擾而改成馬蜂,意義完全都變了!

在改名聲明中,馬蜂窩討巧地說:“相信快遞小哥和出租車師傅再也不會叫錯我們的名字,我們也不用再糾正大家誤寫的錯別字了。”亦遭到網友無情吐槽:老實說並沒有覺得為我們而改……

今年世界盃期間,馬蜂窩洗腦般的廣告亦被人詬病。

“旅行之前,為什麼要先上馬蜂窩?”簡單粗暴無營養的廣告詞反覆詢問,引起人們的極大不悅。

不少白領在等電梯時看到馬蜂窩的廣告,恨不能掐斷電源。更甚者,很多女性替黃軒惋惜:他怎麼接了這麼個破廣告,我都不喜歡他了。

看來,明星接廣告真的要謹慎再謹慎啊。

02

搗糨糊式公關

1800萬條點評涉嫌抄襲,佔全網85%。

這麼大一盆“髒水”往身上潑,而且還是在融資前期,馬蜂窩即便再沒有血性,那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無論從什麼角度出發,都應該立刻回應。

然而,馬蜂窩的公關做得極差。

首先,他們的公關在事情發生後32小時才回應,這期間流言四起,公關出來後已經很難完美收場。

響應速度不夠快,那內容必須要強勢一點,不然何以服眾?

但馬蜂窩的公關也沒有辦到這點:這32個小時,他們絞盡腦汁,想出來的辦法竟是偷換概念,貢獻了“搗糨糊公關”案例。

他們硬生生把“2100萬真實點評”拆解為了“遊記和攻略”(78.91%)、“嗡嗡(旅行故事)”(7.92)、“問答”(10.26%)、“點評”(2.91%),四者相加正好是100%。這樣,“點評”業務就從“2100萬”變成了61萬。

混淆了兩個“點評”的概念,而選擇對“1800萬數據”和“7454個抄襲賬號”視而不見,偷換概念後指望皆大歡喜。

再對比一下海底撈的公關,海底撈在北京勁松店、北京太陽宮店食品衛生安全事件爆發3小時後,發表了致歉信,內容總結起來就是:這鍋我背、這錯我改、員工我養。獲得了一致好評,順利逆襲。

當然,這也不能否定馬蜂窩的公關,他們或許是希望這次插科打諢的公關能像上次錯把海參崴的酒店訂到希臘,賭氣賠了客人8萬路費一樣,實現華麗麗的逆轉。只是他們沒想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傻了。

03

利益鏈


這幾天,隨著馬蜂窩抄襲風波不斷髮酵,對馬蜂窩數據造假的討論也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越來越多業內人士開始講矛頭指向了事件背後的利益鏈。

在爆料文章中,除了7554個“作弊”的賬號外,作者還給出另一鐵證:他們又選擇了1.5萬個最活躍的賬號調查發現,這些賬號在2015年中旬突然同時活躍又在次年初同時沉寂,該現象明顯不符合點評攻略網站的用戶活躍邏輯。

而橫向對比馬蜂窩和大眾點評、攜程後發現,後兩者用戶的點評基本都集中在週末,其中,大眾點評每日的餐飲點評在午飯、晚飯期間相對活躍;然而,馬蜂窩的用戶卻主要集中在每週工作日點評,一到週末活躍度斷崖式下跌,而且每日點評時間主要集中在10:00-12:00和14:00-15:00。

這種不符合常理的“活躍”,不由得讓人懷疑是否與融資密切相關。

“按照常理來說,企業在融資前做出一些利好自己的動作無可厚非。”某資深旅遊專家說,畢竟對於馬蜂窩來說,活躍用戶和海量點評一直是其十分重要的核心資源和優勢。

04

五毛黨的江湖


而針對那1800萬數據,還有人給出了另一種猜測:有不法團隊在做惡意內容,企圖在馬蜂窩“養號”,也就是所謂的“五毛黨”。

五毛黨在互聯網上,屬於灰色產業的一種。他們的一貫做法是:在某個網站初起時,建立幾十甚至幾百個賬號,然後從各個不同網站搬運內容,把自己養成該網站的紅人,紅了之後就有廣告收入。

此前微博上某些這類型的“大V”每年的廣告收入高達幾百萬甚至幾千萬。

一般靠用戶產生內容的平臺,都會有這種“五毛黨”。

雖然平臺自身不見得待見這些“五毛”,但是不可否認,在打壓對手、貼有利於商家的評論時,這些活躍賬號都是極好的載體。

所以很多網站即便知道,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和這些“大號”和平共存。

馬蜂窩沒有解釋他那“1800萬數據”是自己搬運來的,還是五毛黨的傑作,想必以後也不肯對此做出解釋。

但無論那種,這種做法都不可取。早期因為諮詢豐富而受人歡迎的馬蜂窩,現在爆出這種醜聞,無疑在告訴用戶:你剛才刷了半天的無用功。

無論這些數據是何原因造成的,馬蜂窩都敗光了路人緣。

05

毀屍滅跡


當然,馬蜂窩也不能蠢到坐以待斃,在沒有回應的這32個小時裡,他們做了些別的事。

首先是發文章的“小聲比比”稱在發文2小時後,被馬蜂窩方投訴“捏造事實、損害商業信譽”。

隨後,馬蜂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涉及虛假點評的賬號進行清理,並稱那些賬號是“不法商家的違規行為,並非自媒體所稱‘馬蜂窩員工有組織的抄襲’。”

別的不說,“毀屍滅跡”的時候,馬蜂窩動作麻利得很嘛。

隨後,針對給自己“潑髒水”的“罪魁禍首”,馬蜂窩自然也不能輕饒。

現在,北京螞蜂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即馬蜂窩)起訴深圳乎睿數據有限公司、丁子荃名譽侵權案獲立案。

自媒體“小聲比比”也針對馬蜂窩時間發表了新文章《我承認,我們是有組織攻擊馬蜂窩的》,雖然不排除是一波高級黑,但由此可知:馬蜂窩有毒,慎捅,當心被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