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是國民智商之殤,還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作為中國茶葉行業難得的現象級品牌,小罐茶從誕生到年銷售額突破20億元,只用了三年時間。

三年,從無到有,從籍籍無名到家喻戶曉。如果僅從品牌塑造和市場營銷的角度看,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小罐茶,是國民智商之殤,還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但近日的炒作風波,似乎將小罐茶推到了一個前途未卜的境地,小罐茶大師製茶的真實性存疑,涉嫌過度宣傳。網友們紛紛調侃,小罐茶賣的那麼貴,原來是因為賣的不是茶,而是收的“智商稅”。調侃的背後,是消費者對炒作的痛恨和無奈。

理性的看,小罐茶收的絕非智商稅。看小罐茶的定位和定價就知道,小罐茶的重度消費群體是高端商務人士,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社會精英階層。這些人學歷高、經歷多,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去分辨真偽。如果連這些人的智商都有問題,那其他人呢?

小罐茶,是國民智商之殤,還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那既然消費者的智商沒問題,小罐茶賣那麼貴,又憑什麼能讓消費者趨之若鶩呢?這就不得不說到中國的茶品牌缺失之痛了。

在中國,有兩樣東西,不能作為一般的消費品等閒視之,這就是酒和茶。這兩樣產品的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從廟堂到田間,中華民族的政治祭祀、文化盛典、詩書唱和,甚至民間文化習俗,都跟酒和茶密不可分。產品的背後,有著深深的文化烙印。飲酒、喝茶,早已超越了一般消費的概念,而成為一種價值信仰,代表著一個階層生活格調,體現著一個人的修養和品味。

小罐茶,是國民智商之殤,還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說起酒,可謂名牌薈萃,首推國酒茅臺,中外馳名。除了茅臺,我們還有諸如五糧液、汾酒、劍南春、瀘州老窖等十大名酒,底蘊深厚,源遠流長。無論是在商務接待還是在非正式場合,都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喝什麼樣的酒,就代表什麼樣的身份和麵子。

但是茶呢?提起茶品牌,我們可能會想到十大名茶,西湖龍井、鐵觀音、碧螺春、黃山毛峰等,但這些實際上只是品類,大部分都只是簡單的根據產地劃分,而並非獨立品牌。也就是說,同樣是龍井茶,會有很多廠家在生產;鐵觀音、碧螺春等也一樣。

小罐茶,是國民智商之殤,還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這就造成了我國茶葉行業的混亂,一沒有形象清晰的國民性的茶品牌,二沒有明確的茶葉分級定價標準。讓消費者如何選擇?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消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消費理念和消費意識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從關注產品、注重實惠,到崇尚品牌、追求品質,消費升級已經成為不可逆的大趨勢。而喝茶,自我在這種形勢下,我國優秀茶品牌缺失的問題,被不斷放大。

小罐茶,是國民智商之殤,還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小罐茶,大師作”,簡約大氣的品牌定位,極致精美、充滿文化氣息的的包裝設計,以及對茶葉級別、包裝、價格等的標準化設計,讓現代的中國人尤其是高端商務人士,再一次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強大魅力,感受到品牌與心靈的強烈共振,又怎能不趨之若鶩?

小罐茶,是國民智商之殤,還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因此,在筆者看來,小罐茶的炒作風波,與其說是國民的智商之殤,不如說是我們的茶品牌缺失之痛。是我們太缺少優秀的茶品牌了,太需要能與現代生活搭調的茶品牌了。

拋開品質和是否涉嫌造假的爭論,至少在茶品牌塑造和茶文化傳承方面,我們都應該跟小罐茶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