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夜晚》輸在了這裡

這部電影差評如潮,從抖音到知乎,從微博到公眾號,一片罵聲,絡繹不絕,甚至,我看到的好評僅僅在豆瓣電影上出現,或許是點映時看的,亦或許是營銷號,不可考證了。

跨年夜選擇去看《地球最後的夜晚》,有很多是陷入愛情或者對愛情還抱有幻想和期許的年輕人;也有一些是想要湊個跨年氛圍,圓滿度過8102年的吃瓜群眾。

《地球最後的夜晚》輸在了這裡

可是這一次,迎接他們的不是一部浪漫主義的愛情片,甚至也不是一部歡喜跨年大團圓的喜劇片,而是一部充滿著意識流,需要反覆斟酌、多看幾遍才可以梳理清楚和理解導演用意的文藝片。

這是個尷尬的事情,可是導演用的卻是主流電影常用的噱頭給這部“跨年之吻”沾染了太多的煙火氣息,從抖音上的營銷套路來看,這部電影應當是唯美浪漫的愛情片,不奢望它有泰坦尼克號般的刻骨明星,蕩氣迴腸,至少也該走一個正常電影的流程吧,敘述充滿著意識流的味道,拼湊混亂的場景配合2D&3D的突破性創舉,芸芸眾生如我們,一臉懵逼地進來,一臉懵逼,甚至罵罵咧咧地出去。

電影內容不能說它足夠爛,但是前後反差太大的效果和一些標題黨的套路一樣,都是耗盡了觀眾的耐心,讓人深陷一種被愚弄的強烈的情緒中。

《地球最後的夜晚》輸在了這裡

宣傳

渲染夠豐富,營銷到位了,內容甚至也不差,可是呢……吃相難看到讓人作嘔。

不知道別的電影院是什麼樣子的。我在市中心的一家大型電影院的小型影廳,座無虛席,我們沒有買到好的位置,只能坐在靠角落的第一排。

前半場大家都給足了面子,很安靜,還沒等到3D畫面開始,旁邊角落的年輕人帶著電腦匆匆離場,或許是加班更加誘人,又或許是電影比上班還要煎熬;

後面兩位阿姨開始吐槽:這是什麼鬼,我看是湯唯演的才來的,這麼爛的電影她也接,真是看錯人了。

是的哦,商業化得不得了了,走了走了

然後她倆直接踩著前面一位年輕人的椅子,走出了影廳……

接著,後面的一個妹子軟軟的聲音飛進了耳朵:這個在說什麼呀,我好睏哦

另一個驚訝:你還沒睡著呀,我剛醒……

《地球最後的夜晚》輸在了這裡

電影本身的故事也並不難懂,深度也有,可是這一場狂歡卻變成了哀嚎,全民罵慘了的電影是最開始的票房能值回來的嗎?

口碑丟了很難再回來了。

電影本身十分小眾,全片的風格浪漫得也十分詭異,但至少用心拍攝,也能看出導演至少有技可炫。可怎麼就是這麼不討喜呢?

我想,如果這部小眾電影採用符合電影本身的方式進行宣傳,讓小眾人群一起小眾地嗨,票房或許慘淡,但我們來日方長。

嗨點不同,何苦強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