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零售的“新新物種”

知名媒體人吳伯凡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東西是全新的,一定沒有生命力。我越來越相信,所有有生命力的東西,一定是在舊底蘊的基礎上,以新界面出現。”簡單來說,全新的東西還未經過驗證,難免要走不少彎路,而在既有模式上進行微創新,則更有可能孵化出真正解決現實痛點的新業態。

今天,皓哥要圍繞社區零售給大家分享一個新案例,看其如何在舊概念裡打造新世界。


一、社區零售成價值窪地,風口之下王者仍未浮現

自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以來,其業態不斷被豐富與創新,逐漸長成一株繁茂的零售進化樹,而這棵樹似乎還未停止生長,繼續抽出新的枝條。其中,圍繞社區零售的垂直業態無疑是一年來“火力最猛”的陣地。

社區零售成為備受創業者青睞的風口,並以社區拼團、社區無人零售、社區暗艙等形式走進大眾生活。然而紅海之下,同質化競爭加劇,賽道玩家虧損成常態。

隨著流量紅利的枯竭,互聯網平臺逐步轉入線下市場,催生零售業態變革,而社區零售憑藉更垂直、更靠近用戶生活的獨特優勢,逐漸於競爭中嶄露頭角。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8月至11月的短短4個月內,有12家社區零售平臺獲得融資近20億元,投資方不乏紅杉、IDG資本、GGV紀源資本、今日資本等眾多一線風投機構。

社區零售的“新新物種”

然而社區零售的百花齊放,也讓這條新賽道上的競爭迅速紅海化,使得原本有利可圖的生意慢慢又淪為了燒錢補貼,虧本經營。仔細想來,一是各家的產品結構相似,側重於社區生活最普遍的消費,但無法以一站式服務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二來,競爭多以價格為紐帶,不免陷入價格戰,惡化現金流。

此外,由於社區零售具有分散性、需求多樣性、本地化等屬性,區域訂單密度不足,履約成本居高不下,也讓盈利愈發艱難。

二、一心生活,改寫社區零售故事腳本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決定認知。而對於眾多社區零售玩家在試水與實踐中所暴露的行業矛盾,能夠針對性解決此中痛點、優化商業模式的一心生活,無疑打開了新視野。

妙筆一:以物業閒置空間為門店和前置倉。一方面,能幫物業增收,更易獲得認可,同時可以降低租金成本;另一方面,線下門店有助於提升用戶體驗、增強銷售轉化與信任度。

與物業的合作,堪稱是一心生活的“神來之筆”。對於物業而言,通過租賃自持空間、地下倉庫、地上閒置配套設施來獲得一定租金,“變廢為寶”何樂而不為;對於一心生活,則能在快速獲取物業支持有效獲客,在沒有閒置空間的情況下也能以每週2-3次的社區外設展地推,更能獲得比社區沿街用地更低的租金成本。據瞭解,相比美菜網與每日優鮮的倉庫租金為6元/(平米·天),一心生活的物業用倉低至2元/(平米·天),優勢高下立現。

社區零售的“新新物種”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生鮮這類日常高頻採買的品類,網上下單難以保證質量,而一心生活的線下門店則能讓社區用戶實現“所見即所得”,打消其對新模式的疑慮,建立對平臺的信任度與好感度,以此形成雙方的穩定關係,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妙筆二:背靠e家潔,一心生活擁有大量家政阿姨資源,能低成本打造運營團隊,調動阿姨的空閒時間在小區進行配送,以此高效實現社區生活的一站式服務。

一心生活是由社區家政服務品牌e家潔孵化的社區服務平臺,能享受到後者的豐富家政資源支持。目前,一心生活已完成“1個店長+5個全職阿姨+10個兼職阿姨”的團隊規劃,長期來看,這樣的結構配置無疑具備多維度的優勢。

首先,店長在保證經營專業度的基礎上,由阿姨實現門店管理、配送、家政保潔等多元化服務,以“一工多用”的全能形象實現每位阿姨的價值最大化,為其帶來增收。而通過合理化的排班及10個兼職阿姨的“隨時待命”,也能解決門店于波峰波谷時段的彈性需求。據瞭解,其兼職阿姨隊伍涵蓋了社區周邊2-3家家政公司的30多歲阿姨及2-3家商業清潔公司的40多歲阿姨,下午4點正常保潔後便能接手配送工作,以此為社區的一站式服務提供混合運力。

社區零售的“新新物種”

其次,比起外包配送人員,阿姨不僅更瞭解社區佈局,能夠提高配送效率,同時也將以更低的履約成本讓利消費者,保證產品與服務的高性價比。數據顯示,美菜和每日優鮮的末端配送價格約為5-6元,而一心生活的阿姨僅收2元,更符合社區消費的習慣偏好。

再者,以阿姨串聯各項服務,可以增強社區生活的便捷度與幸福指數

,在產品之外更注重服務的溫度和人性化體驗,而由此形成的信任關係也將進一步提高用戶粘性,搭建穩固流量池,保證未來增值服務落地的可行性。

妙筆三:合理設置線下門店和分揀中心,對接一批供應鏈、物流眾包模式提升運營效率,實現效益最大化。

如何劃定服務範圍從而獲得最大效益,對於一心生活而言是一道極為重要的二次函數最值問題。經過初步驗證之後,其通過跨物業的合作,以2-3個小區、500米為服務半徑設置分揀中心,實現了資源的合理配置,既不產生人力浪費,又能滿足社區服務的各項需求。

與此同時,一心生活直接向本地一級批發商採購產品,一來可以保證食物的新鮮度,二來也能免去中間的層層渠道冗餘,降低採購成本,而藉助貨拉拉進行幹線配送,也將實現後端物流的高效履約。

社區零售的“新新物種”

從門店、人力再到供應,一心生活“不走尋常路”的打法讓整個社區零售賽道看到了新的玩法,或許其一系列微創新之舉也為行業破局提供了全新的嘗試。

三、迴歸零售本質,紅海尋機遇

7-11之父鈴木敏文曾分享到:“我們常常將所有焦點都放在適應變化上,但經營的原點在於做好基本工作,唯有做好基本工作才能應對變化。”同為零售玩家,一心生活也放眼行業本質,深挖當下社區消費存在的痛點,依託極致服務在紅海中殺出血路。

一心生活的策略是前期將單位經濟模型打磨到極致,之後再拓展物業集團合作範圍,以輕資產的方式迅速實現規模化擴張。

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相比某些競品草草上馬,一心生活的三手妙筆可謂在快速迭代中,找出適合平臺發展的經濟模型,如此一來也為後期的規模化擴張做了鋪墊,具備極強的複用價值。

而其與物業的攜手,同樣能夠撬動更大的社區消費市場,一心生活創始人云濤甚至將雙方的合作形象地比喻為是做乘法。具體而言,由於一家物業品牌擁有多個社區,簽下一家也就意味著能夠高效拿下物業旗下的所有社區,規模擴張也將水到渠成;此外,獲得物業背書也能讓社區內的消費者吃下定心丸,品牌更有保障,而物業也能為其引流,提供更多獲客渠道。

社區零售的“新新物種”

e家潔創始人兼CEO雲濤

零售本質比拼的是成本、效率和體驗,而一心生活的物業社區店模式,兼顧這三個維度的提升,有潛力去打破社區零售格局,成為野蠻生長的行業新物種。

零售的演變中,無論是前店後廠、大型商超還是電商崛起、新零售浪潮,背後的核心都是圍繞成本、效率、體驗三個層面的優化。以新零售新物種盒馬鮮生為例,其提出通過數字化賦能完成經營全鏈路的效率優化,並提出分鐘級配送服務,在效率和體驗上更優於傳統生鮮電商,迅速獲得市場認可。

反觀社區零售,便利店受制於高昂的店租,社區拼購受制於同質化競爭,相比之下一心生活無疑在成本控制、履約效率上表現更優,更符合社區居民對多元化、個性化、高性價比的追求,用戶吸引力更甚。

社區零售的“新新物種”

未來物業社區店的延展性也挺強,不僅實物零售,還能疊加一站式生活服務,成為社區場景的產品與服務中心。

和眾多社區零售平臺一樣,一心生活也以生鮮為高價值流量入口,但其並不止步於此,依據社區生活的多樣性,將服務範圍延伸至家政、保潔等其他社區生活場景。在此基礎上,其也更有機會覆蓋廣泛的社區居民,並藉助剛需服務保證用戶的復購頻次與品牌忠誠度。

目前,一心生活已實現通過APP向社區居民租借書籍與體育用品等服務,未來仍舊可以深挖用戶的生活習慣,不斷豐富服務中雷,甚至能夠搭建基於社區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夯實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實力。

社區零售的“新新物種”

體育用品通過"一心生活"APP免費租借


四、結語

在消費者忠誠度可疑的時代,想要打贏心智之戰難度可想而知。尤其在日漸擁擠的社區零售賽道,如何站穩腳跟、獲得長期發展的動力成為了各路玩家的當務之急。

不過皓哥認為,以一副新姿態亮相的一心生活,或許能讓整個行業看到新的衝刺方向,最終開創一種更為健康持久且利民的社區零售新業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