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死前竟要殺死他的救命恩人

劉邦臨死前竟要殺死他的救命恩人

一代雄主劉邦曾多次被樊噲救過,臨死前為何要殺死樊噲?

樊噲其人

劉邦臨死前竟要殺死他的救命恩人

樊噲出身寒微,年輕的時候做屠狗生意(歷史上有很多的英雄都做過這個職業,可見吃狗肉也是一項傳統,愛狗人士勿噴)。他與劉邦的關係密切,不僅在劉邦做亭長的時候就追隨劉邦,還跟劉邦是連襟,他老婆是呂雉的妹妹呂嬃(為什麼他一屠狗的出身能夠娶到呂嬃做老婆,這其中必有劉邦的緣故。楚漢傳奇中呂嬃本來是要嫁給盧綰的,結果呂嬃被樊噲提前給辦了,這權當段子看就行),後來跟著劉邦一起逃亡芒碭山。劉邦起兵時,樊噲的職位是他的隨從副官,可見樊噲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之後隨著劉邦南征北戰,是不可多得的將才,每打仗必身先士卒,一般的將領居中指揮的多,臨陣殺敵的少,我們看樊噲,那沒的說,就是幹。


  • 在與司馬橺在碭東作戰時,表現英勇,斬十五首級,打退了敵人,被封為國大夫。
  • 抵抗章邯軍隊時,樊噲率先登城,斬二十三人首級,被賜爵為列大夫。
  • 攻城陽,下戶牖,破李由軍,共斬首十六級。
  • 在圍攻東郡守尉的戰鬥中,打退敵人,斬首十四級,俘獲十一人。
  • 攻武關至霸上,樊噲率軍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個,俘獲一百四十人,降二千九百人。

史書有記載的斬首就有上百個,論親手殺敵數量估計也就霸王比他厲害了。

當然樊噲最為人熟知還是鴻門宴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

鴻門宴上最出彩的人物不是劉邦不是張良,更不是霸王,而是樊噲,臨危受命,不慌不亂,有勇有謀,處事果斷,真英雄也

之後樊噲跟隨劉邦南征北戰,滅章邯,平趙賁,戰項羽,直至高祖稱帝。稱帝后幾乎所有的平叛異姓諸侯王的行動,樊噲都參與了。


  • 先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俘臧荼,平定了燕地;
  • 活捉楚王韓信,平定楚地。
  • 討伐了韓王信,斬韓王信。
  • 平定了代地,斬將軍趙既,虜獲代丞相馮梁、郡守孫奮、大將王黃等。
  • 以相國職率兵擊燕王盧綰,平定燕地十八縣,五十一個鄉邑。

總計樊噲戰功:跟隨高祖作戰,斬首一百七十六個級,俘虜二百八十八人;自己單獨領兵作戰,打敗七支軍隊,攻下五個城邑,平定六個郡,五十二縣。虜獲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將官十一人。樊噲成為漢朝從創立到穩定的重要將領。

為何險些被殺

樊噲險些被殺正是因為他是呂后妹夫,也險些被誅。

劉邦擊敗叛軍英布歸來,創傷發作病倒了。剛回到長安,又聽說燕王盧綰叛變,就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去討伐。樊噲走後,有人對高祖說:“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想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高祖對呂后干預朝政,早已不滿,聽說呂后又跟她妹夫樊噲串通一氣,立時覺得情況嚴重了,他決意臨陣換將,與陳平計議此事,最後,採用陳平的計謀,以陳平的名義前往樊噲軍中傳詔,在車中暗載大將周勃,等到了軍營裡,才宣佈立斬樊噲,由周勃奪印代替。高祖要陳平儘快地把樊噲的頭取來,讓他檢驗。陳平、周勃當即動身,在途中邊走邊細心合計。陳平說:“樊噲是皇帝的老部下,勞苦功高。況且他又是呂后的妹夫,可以說是皇親國戚,位高爵顯。眼下,皇帝正在氣頭上,萬一他後悔了,我們怎麼辦?再說皇帝病得這麼厲害,再加上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她們姐妹二人必然會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那時難免會歸罪於咱們兩人。”周勃一時沒有了主張,便問:“難道把樊噲放了?”陳平說:“放是不能放的,咱們不如把他綁上囚車,送到長安,或殺或免,讓皇上自己決定。”(要不說陳平利害)當即將樊噲拿下,釘入囚車。要不說樊噲命好,走到半路,劉邦病故了。之後呂后掌權,自己的親妹夫自然也就釋放了。

從古至今從來都是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一旦手中握有最高權利,但凡是威脅到自己的人,不管是誰,終究難逃一死,功勞越多死的越快,樊噲只是恰好是一個幸運兒。

劉邦臨死前竟要殺死他的救命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