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生儿数量又减少了200万,降至1961年来最低,这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HonE一个人


作为财富管理行业的观察员,人口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各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财富管理行业中投资的变化,所以不邀自来,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的看法。

先把结论前置:

1) 新生儿的出生数量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人口的结构,而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动,影响着国家不同产业。

2) 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会影响这社会消费结构,中老年消费群体因为储蓄习惯强、财富已积累到一定程度,比90、00后有更强大的消费能力,所以垂直于中老年的消费市场、养老市场有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和大家一一述说。

1. 基础数据

首先,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数据如何:

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

如何理解呢,2017年的新出生人口为1723万,2018年的数字与其相比少了200万人,而对比2016年的1786万,少了263万。那人口出生率呢?2016年的数字为12.95‰,与单独二孩政策时11.90‰也同样不及,更不用说1980年的历史最高点23.33‰,这一个数字,是自1978以来的新低。

2. 人口有什么意义

作为浩大的中国群众中的一位,我们可能不知道,人口多少到底会影响着什么,更不用说马上去反应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了,所以让我们先了解人口的意义再说。以美国来举例:

1946年以及之后的十多年间,美国总共诞生了7590万名婴儿,大概是现在美国总人口的1/3,而这一阶段,美国迎来了所谓的“婴儿潮”。

“婴儿潮”袭来,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得顺着婴儿成长的阶段来说。

婴儿长大成为青少年期间,庞大的婴儿数量带动了玩具、卡通、音乐等新兴事物的发展,而到了这群婴儿的20岁后,就会自己赚钱,然后结婚成家,会带动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繁荣。再等到这群婴儿老了之后,又会影响医疗养老。


保罗·皮尔泽总结过关于新生婴儿带来的变动影响:
美国的婴儿潮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涨幅、房屋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

可以说,正是“婴儿潮世代”这一人口结构的特点,书写了美国消费结构的变迁史。所以说,新生儿的出生数量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人口的结构,而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动,影响着国家不同产业。

3. 这一波出生率下降的趋势,会影响什么

上面已经说了新生儿的数量会影响国家的不同产业,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口占据整个世界人口的很大一部分,改革开来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位中国人的奋斗,也正是因为人口庞大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那是不是出生率下降就意味着推动不起来?这是不可能的。具体可以参照欧洲的作业方式,依旧有着一定的产出,这一波出生率下降,意味着什么呢?对大经济的影响,回答已经有很多专业人士给出了看法,而且出生率只是一小块,单说直接有影响未免以偏概全了,所以在这里我们就“消费”和“养老”这两个点,和大家聊一聊变化。


消费


先说说消费,第二部分从美国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的影响除了生产力之外,还会从人口结构影响产品消费,从而影响产业,当新生人口下降,社会年龄结构趋于大龄化,那消费会怎么变呢?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建国以来人口保持稳定增长,城镇人口占比和人均GDP持续提升。人民收入的增长带来的是消费能力的提升,国内社零总额从1952年的27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7万亿,增长了1300多倍。

而要理解消费的变化,我们先看看消费的两大推力:财富多少以及消费者的认知。结合国外的消费变迁历程,我们先来看财富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人均GDP在5000美元以下,属于大众消费阶段,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认知能力不高,主要以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为主。

人均GDP 为5000美元-10000美元,到了品牌化消费阶段,消费者的收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品牌化意识强,消费认知能力还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

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进入品质、简约消费阶段,消费者的收入虽然高,但增速开始放缓,因为大家可预期自己的收入上涨不会太高了。另外,消费者的认知能力已经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所以这一阶段消费开始回归理性,追求品质化、个性化和性价比。

结合出生人口数和埃森哲的《2018国内消费者洞察报告》以及国内总人口数,国泰君安测算出截止2017年,国内80/90后人口数达3.3亿,占总人口的24%;95/00后人数合计约4亿人,占总人口28%;70后2.2亿人,占总人口16%。

按照上述的逻辑,出生率下降,社会人口结构开始大龄化,在之前人口暴涨阶段所出生的婴儿们,已经到了中年阶段,加上新生儿变少,社会的消费也会从幼儿消费变为中老年消费阶段。

50年代和60年代初出生的人们,因为历史原因,成长环境较差,所以有着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并一直保持。消费以医疗保健为主,闲暇时间比较多,也开始尝试网络购物。60年代末、70年代出生的人,享受了改革开放红利,物资积累较充裕,也有较强的消费意愿,但他们是务实派,看中的更多的是便利和体验,对于线上购物,还处于渗透率提升的阶段。

随着享受时代红利的一代逐渐进入老龄阶段,国内中老年市场有望迎来真正的爆发。60年代末、70年代出生的人群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的红利,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们是现在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比90、00后拥有更多的财富积累,同时负债压力小,消费倾向高。

所以按照其他国家的发展,中老年的消费能力将增长,备受中老年市场需要的保健品、医疗等消费品将会迎来一定的发展,而且用户消费趋势也会趋于理性,品质化、个性化和性价比将成为较大的影响因素。

养老

从消费的模块我们也提及到了中老年市场,那“养老”话题避不可免要提及的。我们先来看看现状: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总数730万张,与动辄数亿的人口相比,缺口依然巨大。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养老床位更是一床难求。更关键的是,许多养老服务只能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而无法满足老龄人群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至于健康、养生、医疗、社区交流等差异化需求更是难以企及。

换句话说,养老服务急需一次“消费升级”。2016年,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这一行业提纲挈领。

这几年,国家出具相关医养服务的政策包括了:

2015: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对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进行了说明。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2016:国家民政部《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确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国务院《关于全面方开养老服务提升养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全面方开养老服务市场
2017: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3部门《“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
2018:《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公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优秀产品和服务推广应用。以医护到家为代表的居家养老服务进入目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提出4大方向5点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以上政策,都表明相关监管与机关想要推动国内养老的发展。具体到这个行业中,包括了以下4个方面:


医疗服务:疾病诊治、急救、重症治疗等专业医疗服务,以及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远程医疗及转诊服务。

康复护理: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长期连续的专业护理服务。

健康管理: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及咨询等服务。

养老服务: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

4. 结语

的确,新生儿的出生率下降,意味着我们的人口将会变少,一些依靠人口红利持续发展的产业会受到影响,但是社会是一直在进步的,也是一直在变化的,就像我们多年前也不会那么快想到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一样。既然时代是一直在变化的,我们要做的也是盯着变化,改变我们自身,以抓住变化的风口,持续向前。


以上,如果觉得我们的回答有所帮助,不要吝啬你的赞哇~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在下方评论与我们一同探讨~


顾问云


其实中国的人口问题远比想象的要麻烦。我们看到的是1500万出生人口,仍然是一个庞大的一个数字,只要5年时间就可以达到一个德国的人口规模(8000万左右)。但我们忽略了,每年还有很多人去世。2018年,我国去世的人口多达1000万,这意味着去年我国净增人口只有500万多一点点——2017年中国净增人口为737万,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绝对增量在2018年下降多达28%



其实,无论是1500万的出生人口,还是500万的净增人口,都是创下了1962年以来的新低的。如果不是那三年的特殊情况,甚至还会是1949年以来的新低。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1970年中国出生的最高峰时期,全球净增加的人口当中,每100个人就有29.5个中国人,而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就缩减到了8.97个。


和印度相比,如今中国每年的人口绝对增量,只有印度的三分之一左右(1500万vs500万)。估计最多5年,印度人口就会超越中国了。



我们都知道,支撑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多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矿藏资源等等。其中,劳动力——即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人口增长不起来,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这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因素,具体包括:


  1. 老龄化问题。整个社会负担加重,尤其是年轻人负担加重,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具体参见日本的情况;最近又有专家说,将南方的养老金用于支持老龄化最严重的东北,这对南方年轻人挣钱的积极性是个巨大打击。

  2. 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家竞争能力下降。尤其是对中国来说,过去40年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动力就来自较低的人力成本优势,如今我们还不富裕,人均GDP都还没有到1万美元,这个时候人力成本急剧上升会导致工作机会大量流失到国外,这样的趋势其实非常明显了。过去10年,中国人力成本已经上升了好几倍,很多工厂都搬迁到了东南亚、南亚。

  3. 消费能力下降。现在都说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是出生人口越来越少,最终人口会出现下降(现在流行“负增长”这样的表述),老年人收入不如年轻人,消费动能不如年轻人,人口接应不上来,那就意味着消费能力的萎缩,整个社会生意会非常不好做。未来,中国的生意会越来越不好做,因为消费群体没有什么增长空间了。

  4. 创新能力下降。人口基数减少了,如果教育水平没有大幅提升,那么劳动力素质就不会有大幅提升,那么创新创业的人口也会减少。


总之,人口减少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对经济伤害非常大,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这种趋势若得不到遏制,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是很大了。

一是会加剧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导致人口结构的不平衡,使适龄劳动力减少,导致未来用工成功的大幅上升,这样更不利于实体企业的生活经营,不少实体企业会因用工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二是老龄人口占比不断提高,会使社会经济运行效率降低,也给后来的年轻人带来巨大的养老压力,同时也会使养老基金有可能入不敷出,让养老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三是年轻人口下降也将导致整个社会消费能力下降,对内需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使中国经济更多的依靠投资和出口两架马车,对中国整体经济结构优化带来不利;

四是年龄人口减少、老年人增多,社会活力降低,也会导致全社会创新能力的不足,对企业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将带来不利。


因此,要想办法提高年轻夫妇生育意愿,提高新出生人口比例,以减缓有可能因人口老龄化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财经深思


新生儿出生率创新低,完全在预料中,如今房价那么高,生活成本那么大,真正要孩子的人,才是有勇气,越来越多的人,实在不想要孩子,一个字:累!所以,2018年比2017年少了200万新生儿,也在预期中,那么,新生儿猛然降低,会对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个人觉得,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太大,不会有绝对的影响,多200万不多,少两百万不少,200万,对于中国13.9亿人口,就是毛毛雨,即便他们出生了,18年后,成年了,多这200万,估计也不会对中国劳动力紧缺有巨大贡献和缓减。



大的影响没有,但局部经济影响还是有的,首先,在拉动内需方面,有一定影响。举例,新出生一个孩子,一年的消费是3万元(买奶粉、衣服裤子、鞋子、游玩、旅游等),200万个孩子,一年给国家的创收是600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经济发展和拉动内需问题。

其次,200万孩子,长大后,虽然在18年内没有解决国家劳动力问题,但18年后,他们成人,22年后,成才,成为社会的生力军,虽然没法彻底改变中国未来老龄化严重、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但一定程度上,200万可以解决局部劳动力紧缺问题。



此外,他们还可以创造社会价值,特别是需要买房,按照一个人购房一套,一套房150万(三线城市),200万人,仅仅在房子上,就贡献了3万亿,这对于拉动中国房地产经济,是有好处的。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新生儿1523万,同比减少约200万,减少幅度11.6%。2018年我国人口净增长只有538万,人口自然增长率3.87‰。这么低自然增长率与进入人口负增长时间不远了。



新生儿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十几二十年后,劳动力人口的减少。这是很浅显的一个道理。但是对经济的影响,不要过分夸大,不要危言耸听。

经济学的常识,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增长,离不开三种投入:资源投入、劳动力投入和科技投入。劳动力增速的下滑,甚至绝对量的下滑,对经济增长肯定有负面的影响。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劳动力增速的下滑,可以用科技投入消除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家工厂的流水线没有招到新员工,它可以用机器人替代。机器人虽然一次性投入很大,但生产效率可以提高。这就是以科技替代人工。



目前的第三大经济体德国,人口就是负增长。但他的经济非常稳定,每年都在增长。以科技投入消除劳动力减少的负面影响,就是德国的应对措施。

人口增长未必能够带来经济增长,人口减少未必会造成经济下滑。前者如非洲,后者如德国。


财经知识局


最可怕的是什么?

是生孩子的是两头,最富的那些人有条件生,也愿意生,但毕竟最富的人太少了。最穷的人也愿意多生,想靠孩子改变命运,但是越生越穷,连饭都吃不上了,教育更谈不上,拉低了全体的素质,使经济倒退。

中间的中产阶级,国家希望他们生,他们本身素质高,生出来的孩子自身条件也好,也能给孩子好的教育,恰恰是这些人不生,当丁克,甚至连婚都不结。

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啊,这个问题还没法解决。

经济是要靠高素质人才拉动的,不是说清洁工不好,但他们给社会创造的效益一定没有高级焊工,车床工,自动化技师,电子工程师们大。

这些人从哪里来?需要培养出来,主要靠家庭提供条件。

别以为人少了是好事,少的那部分恰好是中产阶级该生的,你看草原上是老鼠生的多,还是狮子生的多?

少的那部分马上回有黑人马来人越南人来补空。


口水丁羊羽


家族财富密码评论员钱小帅:

新生儿数量的减少对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吗,影响是有的,但200万这个量级应该不会对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为中国毕竟人口基数庞大,且国土面积以及资源种类较大,加之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一直稳步增长,尤其是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国家和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劳动力,而是精英劳动力,人口数量老龄化并不是最痛的痛点,重点是人才的质量到底如何

其实反过来想,新生儿减少,大家都少生孩子,这是一件促进优生的事情,新生儿减少,可以减少教育的负担,使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更加集中,无论是在知识上,认知,还是体魄上都可以有更长远的发展,给社会以更大的贡献

人口老龄化,很大程度会导致劳动力不再廉价,对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并不是一件坏事,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劳动力都很昂贵,当无法再依靠廉价劳动力时,整个社会的经济就会更加的向着高效率,高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条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优质道路

但目前对于人口生育,问题是很多人不是不愿意生,是实在没条件,收入水平上不去,双边老人都要赡养,孩子教育,健康,医疗等等都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大家都确实希望过上儿女双全的开心生活,但如何让大家真正愿意有自己的孩子,如何让大家把孩子养好,不仅仅是养活,是政策应当考虑的事情


家族财富密码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出生率千分之10.94,这一数据在2017年为千分之12.43,相对而言为近十年来最低的一次。如果按照24岁生孩子的话,也就是19年以后大多数是94年以后的年龄的人当上了父母,90后由于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等限制,很多的家庭可能只有一个孩子,而且目前90后的生活压力较大,导致生孩子贵,所以更多的人可能会“晚生、少生”。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约为11.4%。而2011-2016年分别为:9.1%、9.4%、9.7%、10.1%、10.5%、10.8%,可见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正在逐渐到来,新生儿减少,人口寿命的提高,必然导致了未来处于16-59岁的劳动人口的减少。

当然,现在人口红利确实有,但是和以前相比这种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削弱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新生儿数量逐渐减少的话,那么带来的问题更多的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青壮年跟不上,劳动力人口也跟不上。

所以,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严峻的,一方面是“二胎放开,鼓励生育”,另一方面现在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太高,没钱生养。当然还有从劳动密集产业向技术产业变换的压力。


芝土投资笔记


其实这个现象不是数字本身的问题。

2018年新生儿的数量比2017年少200万,似乎整个社会的人口生育意愿已经下降了并将持续下降下去。

实际上放开二胎之后,2016年、2017年,是二胎的生育的爆炸期。可以说想生能生的适合生的,基本上在这两年都已经生了。

我相信2019年新生儿出生量下降的数字会比2018年的少很多。

新生儿出生量下降,涉及到诸多社会问题。

社会老龄化加剧,社会青壮年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进一步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增加,经济运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社会压力进一步增大。


你之后


影响巨大,未来的养老负担可能会拖垮整个经济。新生儿的减少意味着未来劳动力的减少,而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社会养老考验,由于青年劳动力的不足养老金已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新一代劳动力以目前00后的人数来看不足以长期支撑。

退休潮即将来临,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代人60后即将退休,60后的总人数2.3亿人,以目前不到3:1的抚养比来看,60后的退休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抚养比压缩到2:1以内,届时青年劳动力将会背上沉重的社会养老负担,由于青年人口数量不足,劳动力就会出现短缺,用工成本急速上升,而企业和个人所要承担的社会养老费用也会直线上升,此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丧失,越南和印度等竞争对手趁虚而入,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威胁。

今天新生儿的减少,影响会体现在20年后,但是我们可以看到90后和00后的人口下滑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养老负担的加重,经济已受影响,未来需要更多的养老金支出,这些青年劳动力和企业能支撑住60后的退休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