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嗩吶泣血奏響,這是對《百鳥朝鳳》的最大評價,道不盡悲或喜

人生走一遭,求安身立命,德行擺在首位,跟在其後的才是本事。此為幾千年儒家刻進中國人血液裡不可磨滅和忽視的正統,不論你在哪個年齡階層,不管你做的什麼工作,不管做了老闆如願暴富,還是本本分分經營日子,都是喝著這碗水長起來的,這是這片廣袤土地上流傳和綿延的精神與價值。

一曲嗩吶泣血奏響,這是對《百鳥朝鳳》的最大評價,道不盡悲或喜

物質生活的突飛猛進、日代更新,生活品質的上升速度就跟神五發射一樣溜得飛起、網絡信息時代不斷更新,什麼好玩意兒自己沒玩過的誰不想挨個玩一遍;好吃的、沒吃過的想盡數嘗一遍;好看的、沒看過的想統統看一遍或睡一遍。因為別人嘗過,吃過,看過或睡過,自己沒體驗過似乎就矮了半截,虛榮心那點事其實就這麼回事兒。

一曲嗩吶泣血奏響,這是對《百鳥朝鳳》的最大評價,道不盡悲或喜

是以日子蒸蒸日上的大環境下,賺錢高升,出人頭地,受人崇拜,追求成功是主旋律,是社會主流,是千萬車輪奔馳前進的方向,先拼勁全部力氣把物質慾望給滿足痛快了,徹徹底底耍盡興了,玩脫力了,不夠力繼續玩下去了,想歇會了,再回來重溫從小浸染的、熟悉的,告訴我們什麼是對什麼錯,什麼是卑鄙無恥而什麼又是人們所普遍認為的偉大的正統寶藏。

一曲嗩吶泣血奏響,這是對《百鳥朝鳳》的最大評價,道不盡悲或喜

《百鳥朝鳳》裡印象最深的對於鄙人這個編導小生來說其實並不是遊天鳴回訪師父時讓人淚奔,淚水在眼眶打轉的感情戲,而是那場一位老人壽辰當天,主人家不僅邀請了代表了傳統手藝的遊家嗩吶班,更是趕潮流的邀請了西方的長號樂隊的一場衝突大戲。並不是我多喜歡矛盾衝突的戲份,而是這場戲的確有震撼到我,一步一步的引導著我去思考。當長號登上舞臺的一瞬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過去了,新鮮而好奇。只是像焦三爺那麼不屈不撓甚至有些頑固不化的人,面對這種場景時,他總是按捺不住的。他號召遊家班繼續吹響嗩吶,一時間嗩吶和長號的聲音此起彼伏,最終避免不了一場衝突的發生。兩隊的人打得熱火朝天,傷痕累累,最後還損壞了遊家班不應該離手的嗩吶。這場景似乎有些俗套過時。但是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衝突,除了用這麼戲謔而荒誕,甚至略顯稚嫩的方式去表現,還有什麼其他更好的處理方法嗎?或許有,但大概傳遞的意義是差不多的。

一曲嗩吶泣血奏響,這是對《百鳥朝鳳》的最大評價,道不盡悲或喜

當火莊村長去世時,焦三爺決定讓遊家班為其奏響百鳥朝鳳。可是遊天鳴大汗淋漓的額頭默默抗議著身體的不舒適,這種情況下難以吹好百鳥朝鳳。滿腔熱血的焦三爺替代遊天鳴親自吹奏百鳥朝鳳。百鳥朝鳳吹得那麼生動(沒有其他形容詞,因為特別想吐槽配音痕跡太明顯,跳戲,我說不了太假的吹捧之詞),但嗩吶口那淋淋的血提示著焦三爺的身體抱恙。即使他再倔強還是無力堅持到最後。難以支撐的焦三爺強力要求遊天鳴不必擔心他的身體,專心將百鳥朝鳳吹奏完整。當那支附著焦三爺鮮血的嗩吶傳遞給遊天鳴時,那種傳承文化的儀式感顯得愈加的強烈了。即便這樣,焦三爺也並沒有退場,而是在旁邊配合打鼓奏樂,用生命在敲打面前的那張鼓。這一場百鳥朝鳳的吹奏結束了,焦三爺的人生也接近尾聲了。他可以咬牙堅持吹奏完一場嗩吶奏樂,但人生的舞臺他不得不退場。而遊天鳴到底可不可以像他一樣執著一生,是未知。我不願去揣測,不願去細究。因為影像呈現給我的,那種龐大的人生的無奈感緊緊的裹著我。其他的,我已經無力去思考。

一曲嗩吶泣血奏響,這是對《百鳥朝鳳》的最大評價,道不盡悲或喜

一曲嗩吶泣血奏響,這是對《百鳥朝鳳》的最大評價,道不盡悲或喜,這是我最直觀的感受,第四代包括第五代,隨著改革開放,那代人重新開始審視文化的命運,就像新文化運動一樣,在一個新時代來臨,社會劇烈變動的時候,他們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外在的環境,這個文化到底該不該改變,如何改變,從哪裡改變,為什麼要改變。

一曲嗩吶泣血奏響,這是對《百鳥朝鳳》的最大評價,道不盡悲或喜

雖然這一代人也開始觸及文革,觸及到新中國的體制,擁抱改革開放的個人化市場化思潮,但也有很多電影繼續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傳統在這裡被代表為一種價值觀,用來對抗改革開放的庸俗的世界。

一曲嗩吶泣血奏響,這是對《百鳥朝鳳》的最大評價,道不盡悲或喜

說到底,第六代的問題都是很私人的,處理的都是趣味的、邊緣的和個性的問題,第五代和第四代,則有解釋世界的野心。他們要處理的是善惡的大問題,是價值觀的問題。

一曲嗩吶泣血奏響,這是對《百鳥朝鳳》的最大評價,道不盡悲或喜

這部電影的主角不是老匠人,也不是新匠人,不是師徒關係,不是一個學徒的憤怒,壓抑到最後的自責,也不是師父的自豪到沒落,更沒有那個被拋棄的學徒的復仇故事,這部電影要講的包括這些,但核心確實文化,嗩吶代表的一種尊貴的文化:那個時代,嗩吶這種樂器雖然也可以解悶,但根本是為了尚賢選能,吹嗩吶的人不但技術好,還要德行好,而且嗩吶要吹給那些德高望重的人聽。這種禮樂文化,在舊中國代表的就是價值等級。沒有天分的人就只能被師父拋棄,有天分的就要好好培養。

一曲嗩吶泣血奏響,這是對《百鳥朝鳳》的最大評價,道不盡悲或喜

說到底,80年代有文化熱,在文革之後,文化已經凋零,那個時候其實要說的不是文化的輓歌,而是荒蕪的文化的掃墓人,一切都已經毀壞。從五四之後,傳統文化就開始毀壞,留存下來的也就是像嗩吶這樣的民間技藝,因為底層的需求和知識分子的漠視,才能夠得以保存。不過這些底層文化在文革之中也遭受了破壞。所謂的輓歌,更多的是一種再祭奠,一種招魂。

一曲嗩吶泣血奏響,這是對《百鳥朝鳳》的最大評價,道不盡悲或喜

或許現在的我們感受不到想那個時候第四代導演他們想要革命來挽回如今電影界愈發商業化的現狀,也體會不到他們的迫切的希望。但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鄙人說的是如果,槓精們手下留情)我們老了,不願意接受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帶給我們飛速發展的信息,不想主動去上網去探尋。鄙人這個小小的人吶想時代不可能主動停下來等我們追趕它,更有可能臉都不願給我們一個。你停任你停,我跑接著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