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康的年考數據,釐清西安三個方向性問題……

王永康的年考数据,厘清西安三个方向性问题……

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 ©西安發佈

關於王永康主政一年來的城市變化,媒體近期從多個角度進行了盤點。

不過,任何感性描述,恐怕都抵不過“西安市場主體破100萬”來得實在——這是實打實的成效,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七位。

粉巷君獨家獲取更多詳盡數據,一番細讀下來,著實震撼不小。

尤其一連串“爆表”數據背後,折射出的經濟變化軌跡,與王永康來到西安後開出的系列“藥方”高度契合。可以說,王永康在西安執政路徑方面,可以“底氣”很足了……

這組“爆表”數據,釐清了幾個方面的問題——

A、王在西安的施政方針,大方向上是光明、正確的,並且要繼續堅持下去。

B、西安這座城市的價值逐漸被估高,資金和企業大量湧入的數據就是明證。

C、當前才是一個開始,還不是西安最好的時代。按當前的軌跡下去,再有幾年的培育,這座城市“爆表”的經濟數據會接踵而至。

先從工商局長換人說起

所謂“城市”,“城”是面子,“市”是裡子。

粉巷君曾多次分析過,西安以前的病根在於崇官輕商,市場不興,導致內虛。

王永康任西安市委書記後,首當其衝的幾項重要人事調整,就包括更換了工商局長,由曲江新區管委會原主任陳吉利接任。

工商局這個部門,在西安人的傳統印象中,不算太起眼,大的動作不多,坊間吐槽不少——之所以印象如此,那是因為它的功能遠沒有發揮到位。

眾所周知,“工商”,即“工業+商業”,也就是“市”的層面。而市場興旺與否,首先取決於能否有好的監管、服務和維護,就此而言,工商局是負有直接責任的。

所以說,王永康是一位懂經濟、善吏治的官員,對工商的高度重視,就是抓住了牛鼻子,緊接著推行的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自然會有效地落實。

王永康的年考数据,厘清西安三个方向性问题……

數據不會說謊,截至今年11月30日,西安市場主體累計1002676戶,同比增加35.85%;其中新登記266576戶,同比增加103.06%。

其實說實話,以西安的城市基礎來講,破百萬也是應有之事——這個成績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七,如果囊括所有城市,排名還會靠後一些,所以並不值得過多炫耀。

關注的重點,更多需要放在兩項增速上,它們可以說是西安這一年來,商事改革成果與投資熱度“爆表”的最好註腳。

對此,粉巷君粗略查了一下,即使放眼全國層面,這兩項增速也是屬於頂尖數據。

再談談西商大會

如果說,工商系統調整和商事制度改革是第一個層面,回頭審視西商大會,這場王永康力推的大會過去有段時間了,如今該怎麼來評價其意義?

無疑,它應該是屬於第二個層面的。

這場大會中,從細節到環節,無不體現出政府對企業家的重視。比如,在座位次序方面,打破了以往官員坐首排慣例,將企業家與官員交叉排序,處處高看企業家一眼。

官方顯然希冀藉此,給古城注入尊商重企的理念,營造濃郁的重商氛圍,同時向外界傳遞這座城市開放的態度和包容的溫度(詳見粉巷財經此前文章《大西安的“崇官風”與王永康的“西商策”!》)。

王永康的年考数据,厘清西安三个方向性问题……

世界首屆西商大會開幕式 ©西安晚報

無需諱言,此前很長的一段時期裡,西安創業空氣比較稀薄,尤其非公經濟佔比較小,民營企業生存艱辛——甚至在創業者、投資者看來,這種形象已經固化。

某種意義上,西商大會就是刺破這種“固殼”的一把利劍,給創業者、投資者以信心。包括王永康年初倡導的“民營經濟倍增計劃”、“店小二”精神等等,均以尊商重企為導向,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

在這種良好氛圍下,企業家、創業者們開始敢於公開反映問題,諫言西安營商環境。

見諸媒體報道的一些生動案例,如三花良治的馬悅、立豐國際的顏明、導演阿齊等等。對於他們反映的內容,西安官方均第一時間進行回覆或專題研究——企業與政府逐漸建立起了更加友好、更加互信的關係。

對於城市經濟發展而言,這種關係極為難得,對於處在追趕超越階段的西安而言,這種關係更是彌足珍貴。在這種尊商重企的氛圍中,大西安元年投資熱度“爆表”,實現103.06%的同比增長數據,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後論未來的空間

國家領導人日前要求,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作為大西安政經、財經觀察者,粉巷君亦熱衷於用數據說話。

前面已提到,西安2017年(截至11月30日)新登記266576戶市場主體,同比增加103.06%。

但沒有提到的是,其中內資企業3735戶,同比增加80.09%;外資企業455戶,同比增加95.28%;私營企業81252戶,同比增加67.05%;個體工商戶179871戶,同比增加126.67%。

可以說,各類市場主體全面“井噴”,內資也好,外資也罷,抑或民企乃至普通創業者,均表現出對大西安強烈的投資信心和熱情。如果關注新聞的話,還可以針對各項數據,列出一連串的相應投資案例來。

比如,海航物流不但註冊落戶,而且已招兵買馬投入運作;比如京東大廈燈光已經點亮,一些陝西籍員工已醞釀回西安工作……

如果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種市場主體數據,勢必還會更強勁地“井噴”下去,並在不久的將來化作GDP的一部分。

王永康的年考数据,厘清西安三个方向性问题……

要知道,投資人、創業者選擇西安,除了上述諸多招商引資、商事改革、尊商重企的積極舉措外,還有極為重要的考量,即西安在“一帶一路”上的樞紐地位,以及大西安的格局預期。

以阿里巴巴為例,馬雲曾這樣講,“任何一個企業,如果你想做大、做好、做強,必須吻合國家戰略。”這個觀點,大概也代表了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諸多世界級企業,紛紛將西部或西北總部落戶西安的初衷。

臨近年尾,站在這樣一個特殊節點,用實打實的數據來審視大西安元年——商事機制更加理順,戰略地位已成共識,內外部因素共力下,西安經濟崛起是可以預期的,城市未來成長空間是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