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家长都误会了把男孩培养成男子汉的本质

男孩5岁的时候,大人会在公共场合鼓励他不要哭鼻子。10岁的时候,他基本已经不会在公共场合哭了。12岁,再哭会被嘲笑。

“不许哭,你是小男子汉!”

“男儿有泪不轻弹。”

在整个男孩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会压抑情感的过程。生气了,能说出来;愤怒了,能说出来。但是害怕,不能;受伤害,不能;难过,不能。社会、父母将这些情绪与丢人、不够男人联系起来,阻挡男孩们正常发泄。

99%的家长都误会了把男孩培养成男子汉的本质

纪录片《面具之内》,它并不知名,但是看过的人却给出高达9.6的评分。

片中,头发花白的橄榄球教练乔伊(JOE EHRMANN)回忆起一件事情。在乔伊小时候,因为父母觉得他不够男人,有一天父亲带他去地下室,教他打刺拳和直拳。父亲说他,“像个男人;停止流泪;别感情用事。”从此,“不够男人”成为乔伊巨大羞耻感的来源。

于是,他参加了美国人认为的最爷们儿的运动——橄榄球,躲在头盔里面,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去锻炼出另一个自己,一个符合文化界定的男子汉。

99%的家长都误会了把男孩培养成男子汉的本质

乔伊戴上了橄榄球头盔,也戴上了男子汉面具,成为了典型的男子汉。但是,他依旧有“不够男人”的担忧,也没忘记小时候可以随便哭的自己。

片中有一组统计数据,十几岁的男孩感性词汇使用频率减少的时候,他们中正面情绪比如温柔、亲密动作会减少,有时候需要借着醉意“酒后吐真言”,才好意思公开在兄弟间倾诉生活压力、表达男人间的友情、向女孩表白。

其实做男子汉,本质是如何做人

大部分父母抱的希望是,让孩子长大成为一个勇敢、有担当、负责任的男子汉,能赚钱养家,志向高远有出息。

但是怎么将孩子培养成男子汉呢?

勇敢的人就不会害怕吗?

强壮的人就不会软弱吗?

威猛的人就不能文静吗?

对男子汉气概片面的理解,就像一张浮于表面的面具。父母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给他一点点戴上这副面具,培养成了似是而非的“男子汉”。

99%的家长都误会了把男孩培养成男子汉的本质

“男孩就该有个男孩的样子。”周围人常说。所以给男孩买衣服,妈妈会刻意选择黑、灰、蓝而不是粉色。

给男孩送礼物,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汽车、刀枪棍棒,绝不会是芭比娃娃。大人用行为暗示孩子,男孩应该穿黑灰蓝色衣服,男孩应该玩汽车武器,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这一联系。

如果有一天给男孩穿粉色,玩芭比,他会觉得怪异,而在父母看来,这恰恰印证了当初自己的判断,“你看,男孩子天生对这些不感兴趣”。

为什么每个男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男孩儿?

人们都说,每个男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男孩。大概是因为,男人还羡慕着小男孩时期可以随意撒娇、哭泣、害怕的自己吧?

毕竟那些被迫隐藏起来的情感,从来没有消失。

据估算,31%的男孩会自主爱上游戏,99%的男孩玩过打打杀杀的网游。

我们太过强调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个情况,如果你做某种测试,找5万名女孩测出一个女孩版结果,相应再测出一个男孩版结果,将二者叠加在一起,有90%是重合的。

99%的家长都误会了把男孩培养成男子汉的本质

这90%既包括温柔、细心、语言能力、同理心等所谓的“女性特质”,也包括攻击性、坚强、独立、负责、勇敢、空间想象能力等所谓的“男性特质”。

换句话说,男孩子如果表现出温柔、细心、富有同情心、伶牙俐齿,甚至软弱、害怕,都太正常了,他只不过是表现出了作为人的另一面。

当孩子们勇敢表达出心中的隐痛,同时看到其他男孩另一面,互相之间更多表现的是理解和善意,甚至有男孩为这份久违的亲密感哭了起来。他们也渴望做真实的自己。

99%的家长都误会了把男孩培养成男子汉的本质

一句“娘炮”,扼杀掉了多少温柔的暖男。

一句“文静”,误会了多少男孩的专注力。

一句“不许哭”,压抑了多少害怕、委屈。

所以,允许男孩伤心、害怕、哭泣,边哭泣边努力的人会更勇敢坚强。

允许男孩喜欢安静、不喜欢激烈运动,只要学会坚持,安静的男人和肌肉男一样有力量。

允许男孩温柔、细心,这代表高情商。只有偏见、没见识,才会阻碍他志向远大。

将男孩培养成优秀的人,他自然就是一个优秀的男人,让孩子做自己就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91读好书(ID:jiuyaoduha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