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併購“踩雷” 鉅額商譽減值風險致業績承壓

一、上市公司負面輿情概況

根據鷹眼輿情監測系統,上兩週(12月24日至12月28日),資本市場關注度較高的10大負面事件涉及銀億股份、天山生物、多喜愛、華映科技、川能動力、新大洲、星星科技、長園集團、東方日出、金萊特等。(參見表一)

多家上市公司併購“踩雷” 鉅額商譽減值風險致業績承壓

二、上市公司十大負面事件及負面指數

1.上市公司併購踩雷是關注焦點。通過鷹眼輿情大數據分析發現,上週十大負面輿情事件中,被媒體報道最多的關鍵詞依次為:併購踩雷、業績遭質疑、商譽減值風險、債務逾期、應收款爆雷等。(見下圖)

多家上市公司併購“踩雷” 鉅額商譽減值風險致業績承壓

其中,在併購踩雷方面,天山生物、星星科技、金萊特、長園集團等在併購時“踩雷”,或引發質疑;在業績方面,天山生物、多喜愛、星星科技、東方日出等存在主營業務疲軟,業績下滑等現象;在商譽減值風險方面,長園集團、東方日出、星星科技等因頻繁併購產生鉅額商譽有減值風險;在債務逾期方面,銀億股份、華映科技因債務逾期引發系列危機;在應收款爆雷方面,華映科技、川能動力鉅額應收賬款惡化導致公司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

2.負面指數。根據鷹眼輿情監測系統,從被債務危機、併購踩雷、應收賬款、商譽減值風險等維度,綜合分析上述上市公司投資風險。其中,銀億股份、天山生物分別因嚴重債務危機及併購“踩雷”,投資風險指數最高,達五顆星;多喜愛、華映科技、川能動力、新大洲主要在股價被質疑存“貓膩”、應收賬款爆雷、資金鍊緊張等投資風險指數達四顆星;星星科技、長園集團、東方日出等業績存在隱患,投資風險敞口不小。(注:星級僅代表短期內負面事件對股價的影響程度,不適用於對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參考)。(參考表二)

多家上市公司併購“踩雷” 鉅額商譽減值風險致業績承壓

三、輿論主要評論及風險提示

1.債務違約、市值縮水、甩賣資產、轉型遇阻……銀億股份陷入多米諾骨牌式的危局,評級被下調。

評論:中債資信:自身經營壓力較大,且持有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比例很高,進一步拖累公司經營及融資壓力。公司亦曝出多項風險事件,如子公司貸款逾期等問題,導致自身流動性壓力及外部融資環境進一步弱化。

風險提示:資金承壓、債務違約、銷售下滑……招招“重拳”正在壓緊銀億股份。“四面楚歌”的銀億股份如何避免諸如中弘股份等企業結局?

2.天山生物24億跨界併購大象廣告,踩雷過億,五賬戶被封。

評論:北京時間財經:天山生物幾次併購成效似乎並不明顯,而此次併購大象廣告更是不被看好,證券市場紅週刊併購之初就曾質疑,大象廣告披露的財務數據十分混亂,從其公開的現有信息來看存在著諸多疑點。

風險提示:作為已經連續虧損兩年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天山生物如果今年繼續虧損,則連披星戴帽的機會都沒有了,將會直接退市。

3.八股東控籌85%,短短兩個月股價從暴漲60%到暴跌50%,多喜愛被市場質疑股價存“貓膩”。

評論:長江商報:

從今年10月起,多喜愛股價大幅攀升的背後,公司的籌碼也高度集中。被監管部門詢問後,股價大幅回落,同時,公司第一、二大股東宣佈股權轉讓事宜,並採取停牌手段,致投資者無法“出逃”。

風險提示:與股價大起大落相對的是,多喜愛的營業利潤則連續5年下降。這起股價暴漲暴跌案,被市場認為是拉抬股價掩護退出的“老鼠倉案”。如果市場質疑被證實,監管的調查和處罰將是公司股價未來的另一個“雷”。

4.實控人債務逾期申請重整,華映科技31億應收賬款爆雷。

評論:新京報:公司應收賬款中,實控人中華映管應收款項餘額兩個月增加了4個億,而逾期款項金額卻增加4.6個億,中華映管對上市公司形成應收款項惡化趨勢明顯。

風險提示:上述應收款項可能無法全額收回而導致公司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並可能導致公司出現資金週轉風險,進而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5.川能動力應收款接連暴雷,監管追問是否突擊調節利潤。

評論:麵包財經:以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來看,業績壓力顯然是存在的。

風險提示:應收賬款接連“爆雷”,不僅拖累了公司的利潤,也成為了監管關注的重點。另外,公司在此前的破產重組中曾做業績承諾,但公司三季報虧損超過1500萬元,要在最後一個季度完成3.5億的業績承諾,壓力不是一般大。

6.新大洲陷資金鍊危局,鼎暉入局瘦身自救前景幾何?

評論:微信公眾號“透鏡公司研究”:最近一兩個月以來,鼎暉已經開始作資產出售等方式回籠資金。但此舉只能解決短期問題,而無法真正徹底清除前控股股東對新大洲造成的潛在中長期影響。

風險提示:在上述一系列的瘦身動作完成之後,如果還要繼續籌措資金,新大洲賬上可供鼎暉繼續操的空間已經相當有限了。而未來,公司財務還可能存在不少定時炸彈。

7.星星科技持續併購,高價買來虧損公司,主營毛利率低下。

評論:證券市場週刊:星星科技內生性增長疲軟,主要依靠收購維持業績,但同時也造成了如今高額商譽壓頂的局面。

風險提示:這次商譽是否又將計提鉅額減值損失,2018年年報無疑又是一個“雷”。

8.長園集團自曝子公司長園和鷹涉嫌業績造假。

評論:暫無評論。

風險提示:子公司長園和鷹、中鋰新材出現業績大幅下滑,公司收購兩家公司對應商譽金額合計為28.62億元,存在較大減值風險。

9.東方日出入主廚電領域遇“寒冬”,5億商譽令業績承壓。

評論:暫無評論。

風險提示:2018年三季報顯示,日出東方的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似乎仍在下滑。另外,公司商譽累計餘額為5億元,佔到公司總資產的約8.4%,或存在商譽減值風險。同時,公司也預測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淨利潤可能為較大虧損。

10.經營業績下滑,金萊特跨界併購遭質疑。

評論:北京商報:近幾年金萊特的經營業績開始走下坡路。在經營的重壓下,為實現業務多元化發展,金萊特曾多次籌劃跨界佈局的事宜,不過均未果,而金萊特也被質疑雙輪驅動主業發展的定位模糊。

風險提示:金萊特又在謀劃併購,若收購預期不理想,則導致其整體業績發生變動,從而帶來極大的風險。其次,現金收購會受即時付現能力的限制,對公司現金流造成一定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