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殺神”,戰長上百戰百勝,為何卻被賜死?

玩過王者榮耀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白起這個人物,他是一個肉,但戰鬥力也不容小覷,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歷史上的白起,他是戰國一位十分有名的將軍,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一生殲滅百萬之敵,被稱為“殺神”,足見其指揮作戰能力,最後卻為秦昭王賜死,在歷史上留下了一頁遺憾。

他被稱為“殺神”,戰長上百戰百勝,為何卻被賜死?

白起為什麼被稱為“殺神”,而不是戰神是有原因的。以下這組數據足以說明原因:

公元前293年白起率秦軍在伊闕同韓、魏、東周聯軍展開戰爭。此戰斬首韓魏聯軍240000人。

公元前292年白起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

公元前291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

公元前286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

公元前281年白起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求和。

公元前280年白起再次伐楚,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秦軍越過秦楚邊境山區,自斷後援,分三路快速突進楚境,直圍楚國的都城郢都。

前279年-前278年鄢郢之戰白起率秦軍伐楚,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燬楚國的宗廟和夷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

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白起、魏冉率秦軍在韓國華陽一帶同魏國、趙國的軍隊發生戰爭。魏趙兩國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魏國大片城池,此戰共斬首魏趙聯軍150000人。

公元前264年陘城之戰白起率秦軍攻佔韓國陘城等九座城邑,此戰斬首韓軍50000人。

公元前263年白起伐韓,攻佔韓國野王。

前262年-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於趙國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斬首坑殺趙軍450000人。

他被稱為“殺神”,戰長上百戰百勝,為何卻被賜死?

看到這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對白起來說是他的累累戰功,但卻是人民的噩夢。

秦昭王是秦國曆史上有名的雄主,當時秦國的實力已經很強了,而且正值缺乏名將的時候,為什麼秦昭王要賜死這麼一個百戰百勝的將軍呢?原來是長平之戰後,將相失和,且功高震主。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來打算乘勝滅掉趙國。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黨,後軍分二路:一路由王齕率領,進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馬梗攻佔太原。而白起自將圍攻邯鄲。韓國和趙國驚恐萬分,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應侯范雎說:“白起擒殺趙括,圍攻邯鄲,趙國一亡,秦就可以稱帝,白起也將封為三公,他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雖周公、召公、呂望之功也不能超過他。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王,那白起必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即使您不願處在他的下位,那也辦不到。秦曾經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百姓皆奔趙國,天下人不樂為秦民已很久。今滅掉趙國,秦的疆土北到燕國,東到齊國,南到韓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卻沒多少。還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於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

當年九月,秦又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正趕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動。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王又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五校(一校約為8000人)秦軍。白起病癒,秦王欲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他被稱為“殺神”,戰長上百戰百勝,為何卻被賜死?

秦昭襄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一代名將就此落幕。

自古以來都是“狡兔死,走狗烹”,到這時白起依然忠心耿耿,只是由著性子做事,不懂君王的心思,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