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百勝的“殺神”白起,為何堅稱拿不下邯鄲?其中另有隱情

讀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戰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名將,威震天下,殺伐果決,被稱之為“殺神”,他就是秦國的名將-白起。

百戰百勝的“殺神”白起,為何堅稱拿不下邯鄲?其中另有隱情


白起擔任秦國主將三十多年,南征北戰,攻韓魏,伐楚國,大敗趙國,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據統計戰國時期諸侯混戰,因戰爭造成的死亡超過兩百萬人,而其中的一半都是被白起所殺,屠殺百萬,白起“殺神”之名當之無愧。

白起在領兵生涯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戰必勝,攻必克的常勝將軍,卻在秦國攻打邯鄲的時候拒戰,聲稱無法攻下邯鄲,不願出征,從而惹惱了秦王,最後被秦王賜死。為何百戰百勝的白起卻堅稱攻不下邯鄲呢?這是因為以下四點。

百戰百勝的“殺神”白起,為何堅稱拿不下邯鄲?其中另有隱情


1、錯失良機

長平之戰,趙軍被白起坑殺四十多萬將士,可以說趙國能打仗的全被白起殺了,趙國這時已經沒有什麼防衛力量了,而且都被白起嚇破了膽,趙國境內提白起的名字,能止小孩啼哭,此時白起攻邯鄲當真是易如反掌。

也是天不滅趙,秦國的丞相范雎為人狡詐,他害怕白起得勢,會危及他的地位,於是就進諫秦王,讓趙國割地求和。就這樣,本是唾手可得的趙國又苟延殘喘了下來,秦王下令白起撤兵。白起無奈,只能撤離邯鄲。

而後趙國出爾反爾,把承諾交給秦國的土地送給了齊國,借齊國來抵禦秦國,秦王大怒,又令白起發兵邯鄲,秦軍來回奔波,早已疲憊不堪,這時已經失去了滅趙的最好時機,白起深知錯失良機,再去攻打邯鄲也是無用之功,所以終日報病,拒不出戰。

百戰百勝的“殺神”白起,為何堅稱拿不下邯鄲?其中另有隱情


2、趙國團結

趙國一戰死了四十多萬將士,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秦軍的撤兵給了趙國一線生機,讓趙國從對秦國膽怯轉變成了復仇的怒火。這時的趙國已經退無可退,若邯鄲城破,則趙國滅,全國上下都逃不過秦軍的屠殺。

不同於長平之戰,趙括為主將,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四十萬趙軍也只是烏合之眾,此時的趙國全國上下,婦孺皆兵,團結一心,已經不是可以輕易打敗的了。

秦軍人困馬乏,連年征戰,沒有休整又要去攻打防衛森嚴的邯鄲,很難取勝,倒不如趁機休養生息,積蓄力量,再一舉拿下趙國。白起正是深知這點,才不願領兵伐趙。

百戰百勝的“殺神”白起,為何堅稱拿不下邯鄲?其中另有隱情


3、各國聯合

趙國一方面全民皆兵,抵抗秦國的進攻,另一方面又派使臣向周圍各國求援,以救趙國之危。趙國能人輩出,平原君有名手下名叫毛遂,為了向楚國借兵,毛遂不惜以死相逼。

楚王讚賞他的膽識,就借兵給趙國。信陵君又設計從魏國求來援軍,這下有多國聯合,秦國的勝算便更小了。

百戰百勝的“殺神”白起,為何堅稱拿不下邯鄲?其中另有隱情


4、不可為將

攻邯鄲,主將必定不能是白起。正是明白這點,秦王多次讓白起出徵,白起卻屢次推脫了。為什麼攻打邯鄲不能讓白起領兵?其實原因很簡單,趙國人恨白起。

白起坑殺的四十萬人裡,都是趙國倖存者最親的人,是這些人的丈夫、孩子、兄弟。整個趙國對白起的恨甚至大於秦王,傳說當時上陣的士兵臨行前都要吃一塊肉,這塊肉就叫作“白起肉”,由此可見趙國對白起的恨意有多深。

百戰百勝的“殺神”白起,為何堅稱拿不下邯鄲?其中另有隱情


若是白起領兵,趙國上下必定拼死抵抗,為自己死去的親人報仇。所以白起才不願領兵,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帶兵,攻打邯鄲的難度將更大。

正是因為以上的這四點,白起才堅決反對秦王去攻打邯鄲,而後君臣生了嫌隙,白起也被秦王賜死,一代“殺神”沒有戰死沙場,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裡,實在是令人唏噓。

百戰百勝的“殺神”白起,為何堅稱拿不下邯鄲?其中另有隱情


好了,這就是關於白起堅稱拿不下邯鄲的原因,小夥伴們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您的留言轉發和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