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神”白起之死——一場咎由自取的輪迴

白起是戰國時代秦國的大將軍,少年時勤奮好學,文武雙全,性格內向而堅韌,長大之後獨闖咸陽,謀求官差。秦昭王十三年,魏冉推薦白起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的新城,第2年升任左更,又攻打韓、魏二國。

成名

伊闕之戰是白起第一次獨立指揮作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人,此後白起一發不可收拾,歷經大小70餘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大良造,封武安君。白起被譽為秦國的戰神,但是對山東六國來說,卻是實實實在在的死神,六國提起白起,無不聞風喪膽:他三次伐楚,攻鄢時,決水灌城淹死居民數10萬;他攻魏於華陽斬首13萬軍士,他與趙將賈偃大戰,沉降卒2萬人於河中;長平一戰,更是殺趙國軍隊近40萬人!

“殺神”白起之死——一場咎由自取的輪迴

輝煌

歷史記載,白起一生征戰沙場三十餘載,攻六國城池大小90餘座,共殲滅六國軍隊165萬人。更令人稱奇的是,白起一生從來沒有打過敗仗,而且經常以少勝多。據清朝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時期,戰死的人數有200多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白起的“傑作”。秦始皇能統一中國,有人說是秦昭王的功勞,也有人說是商鞅的功勞,其實歸根到底,還是白起的功勞。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白起算計敵人能隨機應變,計出不盡,奇妙多變,名震天下,然而卻不能對付應侯範睢給他製造的禍患

“殺神”白起之死——一場咎由自取的輪迴

轉折

公元前265年,魏冉被免去相國一職,由範睢代相。

白起身為秦國最高武官大良造,在軍事系統內部有著崇高的威望,在魏冉退出之前,自然而然屬於魏冉一派的領軍人物。秦昭王愛屋及烏,恨屋也及烏,為了真正控制大秦的軍政大權,便不遺餘力的打擊魏冉一派的餘黨,提拔那些自己親信的將領,於是,白起與秦昭王之間的矛盾就無可避免地發生了。

為了打長平之戰,秦昭王不得不重用白起,常平一戰,全殲趙軍40餘萬人,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又乘勝拿下17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白起本欲乘勝滅趙,他兵分兩路,一路由王齕率領,進攻皮牢,一路由司馬梗率領,攻佔太原,而白起自己,率軍圍攻邯鄲。

“殺神”白起之死——一場咎由自取的輪迴

陰謀

趙國形勢異常危機,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解燃眉之急,趙王已經無計可施,只好“死馬當作活馬醫”姑且讓其一試。

蘇代帶著厚禮來到咸陽,他並未拜見別人,而是直接到相府參拜範睢。一方面挑撥範睢與白旗的關係,聲稱白起如果滅趙,功勞定在範睢之上,對範睢來說大為不利;另一方面,他指出趙國已經十分衰弱,根本無足畏懼,如果秦王同意議和,將獻出六城。蘇代添油加醋的描述,還真把範睢給說動心了

白起從軍隊的基層一路殺上來,已經被封了武安君,定位上,與範睢一文一武,並無衝突,他與範睢以前也並無過節,更不會沒事找事的去招惹範睢,他們兩個好比兩頭在同一草場兩邊吃草的公牛,如果沒有特別原因根本不會發生衝突。可是,蘇代的挑撥就像是在兩頭牛之間揚起了一塊紅布,勢必會分割高低。範睢率先起了殺機,而白起對此還一無所知

在範睢的建議下,秦昭王下令白起班師回朝,這讓白起心生不滿,稱病退隱。

“殺神”白起之死——一場咎由自取的輪迴

落幕

很多人認為是範睢造成了這一切,可如果仔細琢磨,倘若秦昭王沒有這個心思,他又怎會放棄這個滅趙的良機?他心裡渴望滅趙,但是滅趙的人不該是白起,白起的功勞已經太高,再高下去,除了王位,真沒有可賞的了,而且白起手中掌控了大秦的所有軍隊,任何一個君主面對這樣一個屬下都不得不防。於是,他趁著範睢諫言的時機,強令白起撤兵,並收回兵權。

可是沒多久,秦昭王又打算滅趙。五大夫王陵久攻不下,還損兵折將,秦昭王不得不命範睢去請白起“出山”。從邯鄲撤軍時,白起是假意有病,可當範睢請白起時,白起身體確實不好,不能走動。秦昭王撤換了軍隊統帥,由王齕繼任,可是面對楚、魏、趙三國聯合,傷亡慘重。於是,秦昭王又派範睢去請白起,這也是最後通牒了,誰知,這次白起更過分,連見都不見,不但刺激了秦昭王,也傷害了範睢的自尊心,畢竟範睢當時是相國啊,敢這麼對他的人也只有白起了

“殺神”白起之死——一場咎由自取的輪迴

惱羞成怒的秦昭王下令免去白起的所有爵位,貶為庶民,流放陰密。此時的白起有病在身,無法行走,秦昭王就命人將白起遣送出咸陽,不准他留在城內。可在此時,範睢又進諫讒言,說白起心生不滿,要是跑到其他國家,肯定會成為大秦的禍患!這也觸動了秦昭王的猜忌,派使者在咸陽城西10裡的杜郵趕上白起,賜死白起。

白起死前,發了最後、也是唯一一次感慨:我早就該死,長平之戰,投降的幾十萬趙軍被我欺騙,將他們活埋,僅這一點,我就實在該死!說完就拔劍自刎了

一代殺神,就此謝幕,以極其悲壯、而悲劇的形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