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营销,No zuo No die!

医美营销,No zuo No die!

上面这张流传已久的老图,所有人都看的懂,它凸显了两个字“坚持”,但在我们周围,特别是在企业的营销推广中,却经常能看到上面的故事一遍一遍的重演。

曾和一位做户外媒体的朋友聊起来,她说他们公司的核心客户一共只有十几个,投放很稳定,但几年间曾有过投放的客户却有近百家,因为多数客户投放一个月就停掉了,营销经理反馈没效果。坚持投放的客户却越做越有信心,效果越来越好。有人会说,这和推广的产品有关,媒体的质量有关,到达率不同有关等等等等。其实这些理由都是扯淡~~。

“我一文盲特别努力的念了一年书,怎么没考上北大清华,凭啥老张他儿子考上了,没天理!”说这话的文盲没有人会同情,也没人认为读一年书就能上北大,但为什么这么多营销高手就认为投放一个月就得见效果呢?在上学问题上,我们都能保持清醒,是因为这已经成为一种常识。在营销问题上,这么多人迷失了,不是因为大家集体智商遗失,而是企业的氛围所导致。两大罪魁祸首:一是转化率,二是浮躁的心态。

“转化率”备受推崇的背后

所谓转化率,源自于互联网兴起之时,伴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快速普及到各个行业,目前普遍应用于反映从市场推广到客户成交这一漫长过程里各个环节的效率。多数老板,为了追求业绩的保障,就把转化率的统计周期定为一个月。与转化率长期狼狈为奸的,往往是一个叫做“目标考核”的东西,它的作用就是在你的转化率不达标的时候,对你的工资无情的砍上一刀。这两者组合起来,就成为迫使营销人员目光短浅、疲于奔命的利器。

以我所熟悉的医美行业为例,每当各大美容医院祭起“院庆”、“周年庆”、“钜惠”、“内购会”等各样法宝的时候,也是“转化率”与“目标考核”大显神威之际,医院往往会制定相当缜密的各环节转化目标,以确保此次“薅羊毛”行动圆满成功。据统计,此类行动中各环节员工心目中的槽点和应对之法如下:

医美营销,No zuo No die!


各位应该看明白了,这种重压下,还有多少员工会顾及企业的长期发展、顾及客户的体验度、顾及服务的品质,同时,员工的创意和企业求变创新的勇气也被一并扼杀。这也是那些营销经理浅尝即止、不敢坚持的根本原因。当然,转化率和目标管理作为单纯的管理工具,所有的错误不应归咎于此,真正需要承担责任的,应当是使用这些管理工具的人,是使用的时机、方法和心态所导致的。

心态决定人生,对企业更是如此

现在的商业氛围里,在许多行业中总是能够嗅到一股浮躁的气息。新模式新产业忙于瓜分各种“红利”,各类资本忙于追逐各种行业“风口”,许多企业也急于实现各种流量和资源的“变现”。这种氛围里,市场的参与者被一个一个的商业造神运动所鼓舞,生怕错过快速赚钱的狂欢,急功近利的心态就此蔓延开来。

以被BAT除名的百度为例,百度不敢抛弃竞价排名,更不敢抛弃为其带来无数非议的医疗竞价,因为竞价排名承载了百度的大多数收益。曾被百度宣称击败过的竞争对手—谷歌,在竞价排名问题上就显得更有责任心,更能抵挡住赚快钱的诱惑,目前谷歌市值已经是百度的十倍!是百度生不逢时吗?在互联网爆发增长的时候,百度享受了世界上最大人口国家的人口红利,享受了增速最快的互联网市场的流量红利,天时地利人和齐集一身,但8年后,事实证明百度败了,败在企业的心态,败在急功近利的浮躁,败给想赚快钱的贪婪。这不是个例,这几年,我们已经见惯了一个一个的商业新星冉冉升起又快速坠地,共享单车、P2P、以及币圈的那点事,比比皆是。

浮躁的心态,是导致企业衰败的决定因素,而这种心态,往往来源于企业的领导者—老板。记得在MBA的管理学课程中,曾讨论的一个经典问题: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相较于管理者的体系化管理职能,领导者多承担了一份精神领袖的特质,领导者会更多的赋予企业性格、态度、风格等特质,这铸就企业的灵魂。当灵魂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时候,整个企业的行为也会被感染,就如同前文所提到的那些幼稚的营销行为一样。市场的规律决定,营销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累积到爆发的循环,就如同挖钻石一样,当你挖到矿藏的时候,不会只挖到一颗,那将是前面所有努力的集中爆发。但现在许多营销经理的心态,是希望每刨几镐头就能挖到一颗钻石,当然这也是老板所制定的转化率的要求,但事实是这样的矿藏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抱有这种心态的企业,肯定不会有挖钻石的勇气和运气,只适合跟在羊群后面捡粪蛋,因为这容易,每隔几步就能捡到一颗~~

我所看到的各种营销行为的短视,并不应当完全归咎于营销人,更希望企业的领导者们,老板们,能平静下自己的心态,去检视一下是否整个团队是浮躁的,是否整个企业都陷入一种急功近利的困局中,而这种困境,是否与自己赋予企业的心态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