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營銷,No zuo No die!

醫美營銷,No zuo No die!

上面這張流傳已久的老圖,所有人都看的懂,它凸顯了兩個字“堅持”,但在我們周圍,特別是在企業的營銷推廣中,卻經常能看到上面的故事一遍一遍的重演。

曾和一位做戶外媒體的朋友聊起來,她說他們公司的核心客戶一共只有十幾個,投放很穩定,但幾年間曾有過投放的客戶卻有近百家,因為多數客戶投放一個月就停掉了,營銷經理反饋沒效果。堅持投放的客戶卻越做越有信心,效果越來越好。有人會說,這和推廣的產品有關,媒體的質量有關,到達率不同有關等等等等。其實這些理由都是扯淡~~。

“我一文盲特別努力的唸了一年書,怎麼沒考上北大清華,憑啥老張他兒子考上了,沒天理!”說這話的文盲沒有人會同情,也沒人認為讀一年書就能上北大,但為什麼這麼多營銷高手就認為投放一個月就得見效果呢?在上學問題上,我們都能保持清醒,是因為這已經成為一種常識。在營銷問題上,這麼多人迷失了,不是因為大家集體智商遺失,而是企業的氛圍所導致。兩大罪魁禍首:一是轉化率,二是浮躁的心態。

“轉化率”備受推崇的背後

所謂轉化率,源自於互聯網興起之時,伴隨著互聯網+的爆發式發展,快速普及到各個行業,目前普遍應用於反映從市場推廣到客戶成交這一漫長過程裡各個環節的效率。多數老闆,為了追求業績的保障,就把轉化率的統計週期定為一個月。與轉化率長期狼狽為奸的,往往是一個叫做“目標考核”的東西,它的作用就是在你的轉化率不達標的時候,對你的工資無情的砍上一刀。這兩者組合起來,就成為迫使營銷人員目光短淺、疲於奔命的利器。

以我所熟悉的醫美行業為例,每當各大美容醫院祭起“院慶”、“週年慶”、“鉅惠”、“內購會”等各樣法寶的時候,也是“轉化率”與“目標考核”大顯神威之際,醫院往往會制定相當縝密的各環節轉化目標,以確保此次“薅羊毛”行動圓滿成功。據統計,此類行動中各環節員工心目中的槽點和應對之法如下:

醫美營銷,No zuo No die!


各位應該看明白了,這種重壓下,還有多少員工會顧及企業的長期發展、顧及客戶的體驗度、顧及服務的品質,同時,員工的創意和企業求變創新的勇氣也被一併扼殺。這也是那些營銷經理淺嘗即止、不敢堅持的根本原因。當然,轉化率和目標管理作為單純的管理工具,所有的錯誤不應歸咎於此,真正需要承擔責任的,應當是使用這些管理工具的人,是使用的時機、方法和心態所導致的。

心態決定人生,對企業更是如此

現在的商業氛圍裡,在許多行業中總是能夠嗅到一股浮躁的氣息。新模式新產業忙於瓜分各種“紅利”,各類資本忙於追逐各種行業“風口”,許多企業也急於實現各種流量和資源的“變現”。這種氛圍裡,市場的參與者被一個一個的商業造神運動所鼓舞,生怕錯過快速賺錢的狂歡,急功近利的心態就此蔓延開來。

以被BAT除名的百度為例,百度不敢拋棄競價排名,更不敢拋棄為其帶來無數非議的醫療競價,因為競價排名承載了百度的大多數收益。曾被百度宣稱擊敗過的競爭對手—谷歌,在競價排名問題上就顯得更有責任心,更能抵擋住賺快錢的誘惑,目前谷歌市值已經是百度的十倍!是百度生不逢時嗎?在互聯網爆發增長的時候,百度享受了世界上最大人口國家的人口紅利,享受了增速最快的互聯網市場的流量紅利,天時地利人和齊集一身,但8年後,事實證明百度敗了,敗在企業的心態,敗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敗給想賺快錢的貪婪。這不是個例,這幾年,我們已經見慣了一個一個的商業新星冉冉升起又快速墜地,共享單車、P2P、以及幣圈的那點事,比比皆是。

浮躁的心態,是導致企業衰敗的決定因素,而這種心態,往往來源於企業的領導者—老闆。記得在MBA的管理學課程中,曾討論的一個經典問題: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區別,相較於管理者的體系化管理職能,領導者多承擔了一份精神領袖的特質,領導者會更多的賦予企業性格、態度、風格等特質,這鑄就企業的靈魂。當靈魂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時候,整個企業的行為也會被感染,就如同前文所提到的那些幼稚的營銷行為一樣。市場的規律決定,營銷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是累積到爆發的循環,就如同挖鑽石一樣,當你挖到礦藏的時候,不會只挖到一顆,那將是前面所有努力的集中爆發。但現在許多營銷經理的心態,是希望每刨幾鎬頭就能挖到一顆鑽石,當然這也是老闆所制定的轉化率的要求,但事實是這樣的礦藏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抱有這種心態的企業,肯定不會有挖鑽石的勇氣和運氣,只適合跟在羊群后面撿糞蛋,因為這容易,每隔幾步就能撿到一顆~~

我所看到的各種營銷行為的短視,並不應當完全歸咎於營銷人,更希望企業的領導者們,老闆們,能平靜下自己的心態,去檢視一下是否整個團隊是浮躁的,是否整個企業都陷入一種急功近利的困局中,而這種困境,是否與自己賦予企業的心態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